泰山归来不想云(上)
牵 笔 君 子
温度◆品味◆性灵◆觉知
前言:前几日刚去了趟东北,回来后本想趁热打铁把行程写成篇游记,奈何笔力艰涩,才思枯顿,再加上行程劳累,一直搁笔未成;所以就只好在这里先放一篇以前(2014年)写成的大游记《泰山云想》,因为此文曾在其他公众号首发过,同时考虑到长文的阅读体验,所以这里又做了些调整整,并分作了上中下篇以方便大家阅读。
如果去过泰山,或者会有同感;
如果没去过泰山,那正可一看。
无论如何,我们应该去登一回泰山。
很多年以后的现在,再想起泰山的云,我想到的是汪曾祺在《泰山片石·序》写的几句:
我从泰山归,携归一片云。
开匣忽相视,化作雨霖霖。
如果有机会,还希望能三登泰山。……
泰 山 云 想
□ 远 牵
一
盛夏七月末,第二次去登临泰山。
此时正值让人难耐的酷热,许多人不辞千里,趋之若鹜,或赶海边,或奔草原,或进深山,或说走就走地追逐着自己心中向往着的高纬度、高海拔去了,为的是避开暑热,为自己寻个身心惬意的清凉世界去。而泰山,常常就是暑假出游的首选。想想若站在盛夏的泰山之巅,登高望远,层云荡胸,众山览小,何其壮哉!登泰山而小天下,又是多少人的情怀!可是若要细论登泰山这事,虽然壮行者皆是豪迈满怀,而要一阶阶爬上那高耸入云的天梯,却依然是一桩不小的苦行──且要准备好了,你须与北方的酷夏来一番实实的热身较量,拼过脚力,体力,还有毅力之后,才能站上那一千五百四十五米的傲然巅峰!当泰山的雄伟化为你登攀途中的背景,你才真正有资格在泰山那销魂入骨的云端展颜璨笑。而这些,当你还在山脚下仰望泰山时,作为一个登临者,你应该心知肚明。
记得我第一次登上了泰山时,是在十五岁的暑假。
如今再登泰山,儿子一样十五岁,一样是在暑假。
同样的暑假,同样的十五岁,曾经的和现今的少年,流转的时光见证了岁月如梭;不老的是巍巍屹立的东岳泰山,依旧亘古悠远,历久弥新。
二
红门出发;清晨,还浸着昨夜的纤绵雨意。
这是个适宜向泰山进发的天气,没有烈日的炙烤,泰山似乎收敛起了赤热中那种让人生畏的强悍个性,更多了几分善解人意的晴柔。手执一根登山杖,四下环顾,果真像石刻上写的四个字:深秀蔚然。满目都是绿,这绿是那种润润的让人精神焕发的青绿。环望漫山悦目的青绿,身上似乎也跟着生出了几分内劲。初登泰山的少年显得意气风发,看这轻装上阵的中学生,迈着两条长腿,步伐轻快如履平地,我这个登过泰山的过来人在气喘吁吁之余总不忘在一边提点几句,上泰山很累很挑战人的,泰山可不是轻易就上得去的喂!中学生的回应则是:哈,对东岳泰山,那我也是有备而来滴!
少年的骄傲许是有理的吧,为了能登顶泰山,我们这位中学生专门坚持了一周的时间来进行上下三趟十层楼梯的爬梯锻炼,可以说为挑战泰山的六千级石阶做足了功课。但不知这位初上泰山的挑战者是否明白,泰山的雄伟并不止在高度,即便众多的登山客曾经在泰山问顶,又谁能敢说他能领略东岳泰山的十之一二?
泰山博大精深,内涵更无穷无尽,对此,我们只可仰望,只可赞叹,望之弥高的心情更几近虔诚……因为泰山一面明白地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渺小,一面又以其神奇的力量引领我们不断向上、向前,最终让我们得以登峰造顶;而这种攀爬让我们竟然也发现了,自已身上原还隐藏着这样一股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强大力量在啊!所以我总是愿意固执地认为,人生路上,是非常有必要请泰山这位自然界的大师来给我们上一节关于生命的必修课的,无论幼齿儿童还是垂垂老者,泰山面前,我们都是一个学生,一直都是。
拾级而上,边走边看,再次仰望泰山,此时的远处,泰山的轮廓不甚分明,正在连成迢递的云山一片。
三
云路,放怀;青未了。
在经过的摩崖石刻上,不断看到这样的题字。
我们现在正行走在这样的云路中。想来有多少年,多少访泰山者,曾踏上这漫漫云路在泰山上跋渉。而多少年,多少来者,也会与云路失之交臂。如我第一次登泰山的情景,那时我便无缘邂逅云路,途中只记得烈日的曝晒炙烤。后来才得知,只有在雨后,泰山才会显现出云路,才会显现云路向上通往的壮阔云海。眼前有了这云路,便可以想见,我们必将会遇见云海!
行在泰山云路中,两边的山石岩岩罗立。
这石头的久远年代,足以明证云与石已相生相伴了数以亿年。这里有一种年龄有17亿年的辉绿玢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这种由岩浆侵入地壳形成的坚硬的块石,露头已被风化抚触成美丽的黑绿球状,却依旧坚硬如故。而构成泰山的主体岩层则形成于更为古老的25亿年前,想想地球的年龄也就45亿年,那么泰山作为一个古老而稳固的存在,地质上的神奇已十分罕见。人文上的演绎更让泰山成为一座绝无仅有的神性之山。在一天门至中天门一带,有许多的泰山巨石在长期的地质演化中,巨石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与雨雪打磨,形成了天然平整的节理面,便成了文人墨客们用以抒怀写意的绝好碑刻。泰山上的这些摩崖字刻统共有一千多处,边走边看,有了这些妙趣横生的字刻,泰山更加神秀竞显。此地绝妙字刻我以为有两处:
一处为肤寸兴云。它先让我想到,在这迢迢云路上,身体发肤无不感受到泰山上层云氤氲中的四处弥漫。但这种理解后来知道其实不对,原来肤寸意为四指之寸长,肤寸兴云意为,云在肤寸间的密集致雨,《春秋》记曰:“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出朝而遍雨乎天下者,唯泰山尔”。泰山因云兴而雨至,万物始得造化出神秀。
一处为虫二。这处斗母宫前的题字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更纳闷的是虫上还有一撇,便就更存了疑问在心里。后来才知这“虫二”是繁体“风月”二字的内里部分,因字形外框既无,遂成“风月无边”之意。原来,这是个字谜,简单拙朴中竟是雅意高存,风月无边如此,堪称泰山一趣。
经石峪上有晒经石,曾疑惑唐三藏当年从西天取经归来,路过泰山此处 ,经文是否真的曾被湍急的峪水打湿?当金刚经在山石上晾晒久了,经文是否真的会深刻入石?我宁愿相信这种传说,离奇中含真意,泰山石于壁立中包藏万象。
又想起那些在桥道要冲,街头路巷一露峥嵘的镇邪之物石敢当,也正是取自泰山之石,它们则是泰山石的另一种化身。人们在居所风水上原有这样的讲究,如果房子不够方正,缺角位置要放朱砂刻的石敢当来镇宅,以消解不吉,并寄寓祥瑞。千百年来,镇宅万户千家的泰山石敢当,能驱百厌,压不祥,靠的是身上的一种凛然正气,石敢当为人们如此看重,因为它显映着泰山的浩气长存。
泰山的浩然之气缘自何处?继续往上,那里当云蒸霞蔚,气象蹁跹,听说人在其间,也会羽化登仙。 ▌
(未完待续)
游 记 系 列
本公众号以下文章点击可读出
衡湖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