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对象“不配合”活动怎么办 | 社工课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陈志霞
单位 | 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最近给社工督导的时候,社工都提到一个共同的议题:开展小组活动时,服务对象的不配合让他们摸不着头脑,同时更加挫败她们的自信心。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为了让社工能在今后的小组活动中更好地开展活动,同时给予其及时的督导,笔者便进行了一番思考及对以前开展小组活动遇到类似情况经验的梳理。笔者引导服务对象思考及回应便得到以下两大情况:“少”与“多”这两种情况具体应对:
少数服务对象“不配合”
面对少数服务对象“不配合”小组活动的情况,社工在小组中应做到中应做到一观察、二行动、三跟进
观察,主要是说工作人员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力,观察每位服务对象在活动不同时间段的表现,即他们的变化。且观察到少数服务对象不配合。
(图片来源网络 | 版权归作者所有)
行动,若观察A出现‘不配合’的情况,社工需适当地给予眼神的提醒或者走到其面前,让服务对象提高警惕或者意识到本人的某些行为受到社工的关注,进而改善其‘不配合’的行为。同时也让他们都觉得自己是被别人重视的。
跟进,因为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活动后,工作人员需要及时跟进以上情况,让服务对象再次觉得我是被别人重视的,别人是关心我的,从而会更加地信任工作人员,且会自我袒露,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理的利用协助者。活动中至少有一名协助者,在活动开始前,社工需与其沟通有关协助的相关事宜,现场秩序的协助、游戏的协助等。当有个别服务对象出现极度的‘不配合’,但在社工的提醒下依旧无效,此时协助者需起作用。协助者可邀请服务对象到一旁了解情况,活动后社工再做跟进,若社工在活动中被该服务对象影响,甚至抽身去疏导该服务对象的情绪,活动将难以进行,甚至出现少数的不配合导致全部不配合。
多数服务对象“不配合”
需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甄选。现有很多社工不喜欢走出办公室去宣传活动,总喜欢“拿来主义”(qq群、微信群或者来访服务对象),报名人数显然不多,但是为了不影响服务对象的数量问题,因此来者不拒,从而忽略小组服务对象的同质性问题,最后导致“多数”服务对象的‘不配合’。面对此情况需对现有的组员进行说明,从而对其进行甄选,若不适合只能劝退,或者对其进行跟进。
但在之后的小组活动中,需对服务对象进行甄选,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随便招募,最后不仅影响小组的效果,还挫败社工的信心。
适当地自我袒露。在小组中,“多数”服务对象出现‘不配合’(服务对象游离,或者活动场面较于混乱等),社工便会抓狂,甚至现场难以控制,从而导致活动效果不佳。其实,社工已在活动中注入情绪化,而不能客观的看待这种现象。社工需明确是社工引导服务对象甚至和服务对象一起解决问题、一起成长,而不是被服务对象的某种行为而影响心情,因此社工需适当地自我袒露,然后邀请服务对象共同探讨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都会各抒己见,打破以上不佳场面的。
明确服务对象是服务的主体往往社工在策划活动的时候总是“应该化”,觉得服务对象应该对这一环节很感兴趣,这个目标或者内容在这个阶段应该可以完成。但恰恰相反,如因为服务对象能力的问题,从而达不到社工设定较为高层次的目标,结果更加挫败社工的积极性及自信心。
对此,社工需明确服务的主体是服务对象,社工需懂得“去应该化”、“善于评估”,并围绕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服务,在活动中评估某一目标在某一阶段是否适合,若不适合是否可以降低目标,或者通过调整游戏或者环节的形式,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奔着该目标去前进。
小组工作非常考验小组引导者的工作技巧!作为新手,遇到不配合的组员可谓是最糟心的,但是如果提前知道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应对预案,就可以更从容!关于小组工作的技巧,欢迎你的分享~
▽▽▽今年送祝福,就送“柿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