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志】我与天空之间的情感故事
天空
文 / 月下蕉窗
从孩提时代至今,我有一个动作,天天必做,可能你也会有。
那就是抬头看天空。无论哪个季节,哪种天气,只要一抬起头,能看到那片天空,我就不会错过。
爱看蓝天
无需我刻意抬头,天空就在我的眼前,在大海与远山之上
爱看天空的习惯可能与小时候生活在海边有关。老家靠山面海,一推开家门,看到的就是天、海、远山。无需我刻意抬头,天空就在我的眼前,在大海与远山之上。最喜欢坐在海岸边看日出,一轮红日在港湾出口东边天际冉冉升起,海面风平浪静,朝霞铺满青天;也喜欢看日落,海面微波粼粼,晚霞染红西天。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盛夏圆月夜。天空起初是蓝黑色的,整个港湾就像浸泡在一汪蓝墨水中。一轮皓月突然从东海中跳将出来,就如一颗夜明珠浮在这汪水中。月到中天时,刹那间,这汪水变得通透明亮起来,海面银光闪闪。这样的夏夜,睡在海边,吹着海风,看着明月,听着老人讲大话,是孩提时最享受的。
夏日雨后,出现在东天的彩虹,也总会令孩子们惊喜。彩虹俗称“鲎”,村里老人一直认为“鲎”是一条活物。它总把一头伸进海里,一头高挂南山之上的空中。老人说它在海里吸水,并冠名“鲎吸水”。从海里吸水到天上,然后就下雨了。是不是真的这样,我无法考证。反正对孩子们来说,七色彩带横贯蓝天中,下有碧海青山,看上去就是一幅最美的图画。于是孩子们手里就有了七彩甚至更多色彩的蜡笔,在白纸上涂鸦出无数条彩虹。
在海边长大,爱看天空的孩子总是快乐的。哪怕下雷雨,下大雪,那片天空也总会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夏日雷声轰鸣,孩子们惊惧地躲在南窗后,但眼睛还是不住地看天空。南天乌云密布,大地也变得黑暗。忽然一道长长的闪电划过天际,紧随着一声“噼啦啦”,震天动地,当想要伸手掩住双耳时,那一声巨响早已刺进耳朵,小心脏吓得都快要跳出来了,真是“迅雷不及掩耳”啊!此时的天空看似可怕的,但对看惯了闪电的孩子们来说这更是一种刺激。
下雪天,会让孩子们更喜欢些。白茫茫一片,天地混沌。大雪似扯碎的棉絮般一团团纷纷从空中飘落下来。孩子们起先安分地呆在家里,围坐在炭盆边取暖。等雪停风静时,地上的积雪已经很厚。孩子们就跑到天空下,找到一块空地,打雪仗,堆雪人。拿木炭给雪人添上眉眼嘴巴,再寻来一把破扫帚斜插在雪人手臂位置,最后给雪人戴上一顶破阳帽。看着自己的成就,孩子们围着雪人欢快地在晴空下唱儿歌。
孩提时种种快乐都是天空给予的,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抬头看天的习惯。长大后,离开家乡求学,再到各地工作,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保持着这个习惯。
不知从何时起,天不再蓝了,云也不再白了,彩虹也不见了,大雪天更是没了踪影,甚至连雨水也变脏了。雾霾成了天空的代名词,它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还无法抵御。就如鱼缸里的水变混浊了,鱼儿还能活命吗?正因为我有看天空的习惯,雾霾就如恶魔般天天纠缠着我,特别是看到重度污染,更使我胸闷喘不过气来。我因此开始变得忧心忡忡。偶尔到边远的地方旅游,看到碧蓝的天空,也只能空生羡慕之情。此生没有能力逃离雾霾,短暂的逃离徒增痛苦。
雾霾成了天空的代名词
想不到,从去年开始蓝天变得多起来,在朋友圈晒蓝天成了一种时尚。今夏,在朋友圈还曾一度晒起了彩虹。
有人说因为开国际会议,国家关闭了许多污染企业。但会议一结束,雾霾依然是天空的主角。渐渐地,期盼蓝天成了我日日看天空的目的。从上半年至今,有两次,我因为看到了一尘不染的天空竟然激动地哭了。
晒蓝天成了一种时尚
蔚蓝
天台后岸村
一次是在天台后岸村,几位朋友结伴到后岸村一日游。驱车到后岸村时,已近傍晚。刚下了一场大雨,太阳还躲在西天的云层里。东边露出一角碧蓝的天,在青山之上,轻云簇拥。
还在车上,我就远远地看见了这块天空。一下车,我没有与大家一起去宾馆,而是急急地向东边跑去。正好有一道石桥,一条水泥路通向东边的山沟。丢下所有朋友,独自一人,跑跑停停,眼睛盯着那方天空,但怕会在眼前消失,但怕被走动着的云层覆盖。一直走到东边的山口,离这块天最近的地方,我才停下了脚步。此时,我心情激动,眼泪已经涌满眼眶。这种蓝,就是在儿时看到的蓝,蓝得何等彻底,就像刚刚打磨经过水洗后的蓝水晶,在白色的流云与苍翠的山林的映衬下越发蓝得令我心痛。
我内心诗情澎湃,在尽情观赏之后,回到宾馆一口气写下了一首长诗。
过天台后岸
访寒山石舍
久慕后岸村,今日方成行。
驱车二百里,骤雨时阻程。
天公留美意,向晚且放晴。
何处绝尘土,敢问寒山僧。
传世诗三百,常将竖岩称。
亲临烟霞地,佳色令我惊。
山水无奇险,入目皆画屏。
东南碧空出,岩岫薄雾轻。
千亩平野阔,一带曲流清。
百草正郁郁,万木自青青。
双村瓦房净,世代勤耘耕。
鸡啼桃园里,时闻两三声。
林鸟响啁啾,田蛙吹鼓鸣。
满池荷花开,红粉点翠茎。
沿垄蒿菣老,娟娟有素荣。
筑篱护稼穑,开町通纵横。
路尽巨岩下,赫然石室迎。
卜居三十载,寒山千古名。
乍访隋代刹,静修天然庭。
寂寂无人迹,四时天籁听。
夏虫冬寒苦,饥餐藜藿羹。
宝书独相伴,夜深月为灯。
逍遥俗尘外,更友拾得卿。
世人安可知,神仙喜乐心。
日沉返逆旅,白鹭归旧林。
斜晖照重壁,倒影何虚明。
再读寒山句,其景犹可寻。
从此别纷扰,长做后岸人。
帽峰山上飘动的云朵
还有一次流泪就在上周。听说是因为环保严打,宁海关闭了90%的污染企业。一连十多天,天空蓝得发亮刺眼,白云白得让人产生伸手想摘的念头。
我驱车路上,看到帽峰山上飘动的云朵,不禁流下了眼泪。儿子看到我激动流泪,甚是不解,老公也笑我:“这有什么好激动的?”我想他们也是爱蓝天,只是没有我这份情感来得浓厚而已。没有雾霾的天空,一切复原了。蓝天蓝得发亮,白云白得立体起来。
记得前年,一位德国留学回来的朋友对我说,德国的天空多么美丽,还翻出照片给我看,说这白云真的是一朵一朵的啦,天天如此,哪像我们这里,天空总是糊刮刮的,天不像天,云不像云。想不到这十几天,宁海的天空不输德国。看起来,想拥有纯粹的蓝天,还是件很容易的事嘛!
慢慢地从朋友圈了解到,为治理污染,整顿企业,已令大量污染企业停产,许多工人失业。原来这蓝天是付出很大代价才出现的!如今国家越来越强大了,难道还无法调和蓝天与生存之间的关系吗?发达国家也是这么过来的,我们大可借鉴他们的经验,少走弯路,甚至可以把环保当作一份产业运转起来啊!相信国家与人民的力量,终会有一天,让我们天天享有蓝天。
我要赶在治理污染企业的当口尽情享受蓝天!于是突发奇想,动员家人带上朋友爬上茶山,趁天空难得澄明,以求望尽整个宁海县。
茶 山
在宁海,我最爱两个地方,一是老家,二是茶山。不下十次登上茶山,以前徒步上山,后来驱车直上。爱茶山,也正是天空对我的诱惑。唯有登上茶山,我才能拥抱最大的蓝天。
曾赋诗一首:
我上盖苍山,残秋逢日丽。
云白远天青,群峰南迤逦。
疏林层杉绿,老枝野实累。
崖尖立风车,幽谷响流水。
细菊岩边香,丛茅风中曳。
凌顶观四荒,微躯虚空寄。
长长一声啸,吐纳天与地。
天际景象
雾霾严重时,在茶山上看不清四境,三门湾、宁海湾,总是雾茫茫的。但茶山上方的天空依然是碧蓝的,空气依然是清新的。并且一直期待能遇上一尘不染的天空,再上茶山顶以观天际景象。听说在过去,爬到帽峰山顶就能看得见宁波城呢!
于是约上四五人驱车上茶山。出城后,在蓝天的映衬下,沿路入目皆是风光。快到茶山林场时,向南一望,三门湾明明白白地进入了视野。那日气温较高,近九点上山,海面已是雾气蒸腾,湾上的绿色山岛就像一座座仙山漂浮在天际。
我的家乡
2017
宁海湾
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摄远处风景。同行的雪姐,激动不已,一个劲地说“真是漂亮,真是漂亮”。我说最漂亮的景色应该在北边。继续驱车爬行,一直开到茶山风力发电场。路越来越窄,我不敢驾车,于是一行人下车步行。顶着红猛日头,大家走了一段路,实在太热了,就在能看到宁海湾的山岭上停住了脚步。终于能看清宁海湾的轮廓了!我在心里不禁叫了一声。这里虽不是最佳观景点,但此行上茶山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港湾波平如镜,国华电厂三个大烟囱的倒影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大家这边拍照这边指点着近村远镇,指认着能看得到的几个强蛟岛屿。桐照栖凤的渔船铺满了他们门前的那片海域,渔船只只清晰可见。抬头看蓝天,朵朵白云变幻无穷,有像雪白的哈士奇狗,跑着跑着跑散了身体,有像背着我们奔跑远去的白马,细长浓密的马鬃高高扬起。蓝天下山头草木如盖,苍翠如染,雪白的大风车矗立其上,直插云霄。山坡向北缓缓倾斜,山窝里坐落着几个白墙黑瓦的村庄,山间点缀着一两个如铜镜般的小水库。
白云变幻
正当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蓝天白云碧海青山时,说好同行又放弃的红姐竟然搭乘一辆商务车上茶山来了。更令人惊喜的是,她的驾驶员竟然是轰炸机飞行员退伍的军人,有了他,我们可以驱车找到最佳的观景点了!真的是神助手啊!大家挤在商务车上,沿着大风车通道,翻越着山头,好不开心。最后找到了一处能看到整个宁海湾的山头。在这个山头,登高观光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可谓大饱眼福啊!
散落在湾内的大大小小的岛屿,坐落在沿岸的大大小小的村落,无一不在眼底,向东还能望得见象山的花岙岛呢!静静地伫立山头,久久不想离去。睁大眼睛极目穹庐,近观群山,远眺海岛;闭上眼睛冥想着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时圆时缺。亿万年前,自然之手在此精雕细琢,给人类留下了绝美佳境。自古以来,登临者不断,留下多少吟咏佳作!世代流传的一句俗语——“茶山脚下留人种”应该是对茶山最高的礼赞吧!
一行人阅尽茶山顶上蓝天之下的风光,无不赞叹惊呼。纷纷说到,假如天空能永远澄澈下去,宁海的风光不输国外。过了正午12点,才依依不舍地下山。
这就是我与天空之间的情感故事,既没有惊心动魄,也不能让人荡气回肠,却是真实地记录了我与天空的这份情感。并且,这份情感还将继续下去。
治理雾霾
The blue sky
享受蓝天
END
文字作者 | 月下蕉窗
摄影 | 一草堂 温馨港湾
审核 | 浩海紫烟
编辑 | 葱丛
出品 | 文化宁海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