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大虾
而且自从看完《陈情令》,现在看哪部剧都能给剧中俩男性角色组CP。比如这部剧中的范闲和藤梓荆。
然而万万没想到,还没演几集,滕梓荆死了。牛栏街上,为了护住主角范闲,他被程巨树拍死了。
盒饭领得太突然,被虐得想寄刀片,毕竟就在几分钟前的剧情里,滕梓荆还在跟范闲畅想回儋州的闲散生活。
这个铮铮铁骨的汉子因为行侠仗义被害的这么惨。好心救下被官兵欺打的夫妇,谁知却被人污蔑他伺机谋害朝廷命官,而那对被他救下的夫妇却在公堂上指控了他的罪行,致使他惹下杀身之祸,还累及家人。
命大不死,本来想找那对夫妇寻仇,却又看到那对夫妇并非恶人,未下杀手。
百转千回,在范闲的帮助下终于跟妻儿团聚,没想到才几天,就死了,这次是真真的死了。
滕梓荆是范闲真正意义上第一个朋友,若若是妹妹,五竹陈萍萍范建是长辈,婉儿是爱人,几个皇亲国戚都是利益往来。滕梓荆不一样,他跟范闲名为主仆,实际上都是把对方当朋友的。
范闲的第一个朋友,就这么死在他面前。
他悲伤、痛苦,去爱人那里哭诉;
他执着却又犹豫,想要杀了幕后主使报仇。而幕后主使恰好是太子的麾下,宰相的儿子,自己爱人的哥哥。
冲动动手,差点酿成大祸。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滕梓荆死后,有社工介入范闲的生活,会不会变得不一样。
面对滕梓荆的死亡,范闲陆续出现很多情绪和行为反应,情绪上,震惊、悲伤、愤怒、愧疚、自责等;认知上,不相信、困惑、沉迷于对逝者的思念等;行为上,四处打听查实真相、伤心哭泣、不知所措等。面对死亡,社工不能替代范闲承受这份悲伤与苦痛,但可以做的是成为他的“同行者”,陪伴他渡过哀伤期。第一阶段是震惊麻木期,一般发生在逝者去世后的前两周。丧亲者表现为反应迟钝、机能失控,出现麻木、心跳加剧、肌肉紧张;对亲人死亡事实的否认,无法接收死讯;感觉不真实,抽离、梦幻般的状态。第二阶段是追忆缅怀期,发生在逝者去世后的4个月内。丧亲者表现为身心虚弱,失去活力,容易疲倦;不断追忆与逝者有关的故事,对与逝者相关的事物极度敏感;在情绪方面反复无常,出现失落、愤怒、内疚,以及寻找逝者的身影或与逝者对话等现象。第三阶段是迷失方向期,发生在逝者去世后的5至9个月内。丧亲者表现为体重增减异常;面对既成的事实无法改变,但心里上还是无法接受,导致方寸大乱,陷入了忧郁、孤单、内疚、自责、失去自信与自我肯定。第四阶段是重新整顿期,发生在逝者去世后的2年内。丧亲者睡眠与饮食恢复正常,稳定生活;专注力由内在伤痛渐渐转移到外在世界,接纳生活的改变,如释重负;同时也恢复自信、自尊、享受更多的正面的感受,焕发力量;在受教育行为方面,积极投入工作与社交圈子,建立新的关系,计划未来。该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结合哀伤阶段模式的指导原则,运用关注陪伴、正视死亡、体会哀伤、体验新生的服务技巧策略,以协助服务对象范闲处理好哀伤情绪,增强自信心,以健康方式建立新的人际及情感支持网络。第一,关注陪伴。通过关注、陪伴、倾听的技巧,与服务对象范闲建立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社工的尊重与接纳。第二,正视死亡。鼓励务对象范闲面对死亡、谈论失落,让他能够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每当务对象流泪时,社工不一定要马上好言安慰,可尝试停顿下来,默默递上纸巾,让他安静地流泪,把心中的难受释放出来。第三,体会哀伤。社工通过回顾、追忆,感受当中与逝者的情感关系,让服务对象体验失落与分离带来的痛苦,并协助他认清哀伤情绪是“正常的”,鼓励表达哀伤情绪。此时,服务对象范闲同样需要一个私人空间释放情绪,让自己和自己对话。第四,体验新生。社工给予服务对象持续性的支持与鼓励,让服务对象范闲把与逝者滕梓荆的关系转为记忆,将情绪与感情重新投入到其他事物或关系上,建立新的关系,从丧失中寻找意义,寻找重新自我。时间会使得哀伤变得不那么激烈,但时间单独不会治愈哀伤。并非所有的伤都能愈合,无论多少时间过去。社工可以尝试这样说:你觉得什么对你有帮助?我能如何帮助你承担你的负担?今天你最需要什么?我在这里陪着你,一直陪着你。对于范闲来说,他所失去的东西是生命中最真挚的朋友,这份真挚的情谊,怎么会在生命中过去?鼓励范闲放下逝去的挚友,不如鼓励其带着对挚友的美好回忆走下去。社工可以尝试这样说:我为你在这里,会一直陪你走过每一步,不论多痛。说说你的滕梓荆吧,什么是你们最美好的记忆,你最想念的地方。类似的劝慰有:至少事情已经过去了,至少你还有其他亲人……社工可以尝试这样说:真希望他能与我们一起在这里。你思念他的时候怎么样才能让你觉得理他更近?也有很多人会说,我们该感激自己曾经和逝去的朋友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不要这样说,不要试图去教育服务对象,他们会感激,但他们的痛也如此之深如此之切,少有人懂。社工可以尝试这样说:感谢你,感谢滕梓荆,感谢你让我见证了你的勇气和力量。
了解全国更多社工岗位信息
各地社工薪酬水平
扫码注册“毅招”了解更多~
1、陈维梁 , 钟秀筠 . 哀伤心理咨询 ( 理论与实务 )[M]. 北京 : 中 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2、翟进 , 张曙 . 个案社会工作 [M]. 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01.
3、刘建鸿 , 李晓文 . 哀伤研究 ( 新的视角与理论整合 )[J]. 心理 科学进展 ,2007(3).
4、陈维梁, 钟莠均 .哀伤辅导手册 概念与方法[ Z] .香港尽 明会, 2002.6.
5、林绮云 .社会文化与悲伤反应的共构与解构 [ C] .第二届 现代生死学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10.
6、林焕娜、林莲英《社工介入哀伤辅导个案》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停不下来的“脑洞”和文艺梗,小客也在追!好看~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