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文言文中常用的特殊句式,对初高中生学习古文有很大帮助。一起学起来吧!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兰是女郎。”“问今是何世。”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1.在主语后加“者”表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缘故,是因为……)◇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2.用“乃”“则”“即”“因”“皆”“悉”“”必(副词)/ “是”“此”(代词) /“为”/“非”(表否定判断)等词语表判断。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1.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意念被动句)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在现代汉语里,定语常放在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面,起修饰限定作用;而古代汉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1.介词结构“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介宾结构后置”。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①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草木)尽死。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动词宾语省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动+处所、地点)
②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