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插嘴”现象
“学生插嘴”是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有的同学会无意识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学生的嘴。这两种现象常常令老师尴尬,大都会采用“白眼”、“训斥”,我对此现象却另有一番看法。
一、赏识“学生插嘴”
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后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现象。然而,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在这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就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多给予赏识。赏识能使人愉悦,赏识能使人快乐,赏识能激发人的潜能。小学生更是如此,往往你的一句话,会点燃他心中的火焰,会改变他的一生,赏识学生,就要蹲下来看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允许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考、发现或表达。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意识到,有时不和谐的插嘴会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畅所欲言,从中不仅唤起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尊重“学生插嘴”
人文性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中师生是相互尊重的关系,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课堂上理所当然应当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在和教师、学生的互相对话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议,答案让他们自己去辩,结果让他们自己去得。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懂得课堂上学生插嘴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表现,过于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鼓励“学生插嘴”
激励的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童年的内心世界是情绪化的世界,外在刺激直接影响儿童的情感,积极地情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下,能克服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的信心。所以,面对“学生插嘴”我们要认真倾听,让他们各抒己见,切不可根据老师的喜好随心所欲地打断学生的发言,要经常为学生喝彩,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欲望。
四、等待“学生插嘴”
等待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体验的机会,思考的时间和直接发现问题的能力,需要内心深处的对话,更需要还他们探索的自由和创造的空间。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课堂是我的课堂,老师给我一个空间,我就能展示我的才能,给我一个问题,我能寻找答案,给我一点时间,我能解决问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新课程要求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插嘴”就是学生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途径,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插嘴对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地、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灵感迸发出来的积极思维,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延迟判断,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面对这些“插嘴”的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就会自由自在的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