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卷烟厂发展历程掠影(上)

  编者按 100年,对于历史长河而言,不过是沧海一粟、转瞬之间,微不足道。100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却是几代人砥砺奋进、薪火相传的岁月见证,大有可观。

  2020年,山东中烟青岛卷烟厂站在第二个100年的起点。回首历史,100年来,青岛卷烟厂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泰山周刊》“影像”版自本期起,分三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带您了解青岛卷烟厂的百年发展历程。  

1919年的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驻青岛办事处。

1925年迁址于孟庄路7号的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

陈少敏利用工人庞其昌结婚的机会,召开会议发动工人。图为“洞房会议”旧址。

当时报纸对烟厂工人罢工的报道。

1929年,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第一届工会旧址。

1934年的英商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厂)。

  1919年,英美烟草公司旗下的大英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英烟草公司)在青岛设立办事处,从事烟叶加工整理、海陆运转和输入卷烟业务。这便是青岛卷烟工业的起源,而大英烟草公司驻青岛办事处便是青岛卷烟厂的前身。

  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的设立,开启了山东省机制卷烟时代。它成立之初,在8间平房里,300名工人从事卷烟生产。那时制丝生产基本为人工作业,卷烟配方依据英美烟草公司规定的比例标准,年产量1997大箱。1925年,位于青岛孟庄路的新厂落成投产,制丝工序才由人工转为半机器生产,“哈德门”“前门”“三炮台”等新品牌陆续上市。

  建厂之初,大英烟草公司经理、监工都由英美等外籍人员操控,中国工人长期遭受歧视、压榨和剥削。他们多次提出抗议维护自身经济和政治权利未果,直到陈少敏出现。1929年,中共青岛市委派陈少敏到烟厂发动工人运动。陈少敏利用工人庞其昌和同厂女工结婚的机会,召开会议对工人骨干进行思想发动,组织工会筹委会,并开始酝酿罢工。这就是青岛卷烟厂历史上有名的“洞房会议”。

  在与厂方的斗争中,新的组织和力量应运而生。1929年8月,大英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厂)第一届工会正式成立。1930年2月,烟厂秘密成立由3位党员组成的第一届党支部,中心工作便是发展党组织以及领导工人运动,烟厂工人组织从此有了自己的“主心骨”。

  1934年,大英烟草公司改称英商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翌年更名为颐中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中烟草公司)。1937年“七七事变”后,青岛沦陷,颐中烟草公司由日军实行“军管理”。国内烟区遭战事破坏,英商大量资本外移,卷烟产销量锐减。直至解放前夕,公司62台卷烟机仅有17台运转,有26台切丝机运转,职工减至1077人,处于濒临崩溃的状态。

  直到1945年8月日军宣告无条件投降后,公司由国民政府接手并返还英商管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此时的颐中烟草公司青岛分公司申请由政府接办。

本文图片均由山东中烟提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