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日子】宁海石舌章 石舌穿天
烟火日子
主持:西湖雨
在恬淡的日子里
在纯粹的自然里
开火是日子是尘世
关火是诗意是心安
愿我们远离喧嚣
煮得一生怡然一世自得
作者 I 冰之歌
三门湾缑城之南,石溪(今白溪)之畔,有一巨石,名曰石舌,上窄下宽且深不见底;皆因状如舌头而得名,亦因突生于旷野平地之上而称奇;前倚状元峰,后与佛教名山莲头山遥相呼应。石舌旁立有一大村,近二千人口,俱姓章,故称石舌章村,自南宋宠公迁入已近九百年。
我便出生在这个章姓大村里。
石舌章村一半环山一半环水,形如孤岛,村口的一条石板小桥是唯一一条与外界联络的通道;村庄分上宅与下宅,却相连一体,村舍井然,鸡犬相闻,而石舌则犹如天神矗立在村西头,傲视着四周。村庄因地处三门湾,每年夏季都要遭受到台风和洪水的侵害,洪水来时,淹没石板小桥,淹进村庄,也淹没石舌。然而,倔强的章氏村人早练就了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游泳的本领,他们与生便具有一种与大自然拼搏的坚强的力量,众志成城,却总也能守得住这片家园。自宠公迁入后,代代生息,村庄不断扩大,先辈们在村外购置田产,不让后世之孙受苦挨饿,在村里修堤筑坝,开垦荒地,勤劳节俭,硬是把这片孤岛之地打造成世外桃源般美丽。改革开放后,村里办起了企业,建造起了双车道水泥大桥,天堑变通途,再也不受石板小桥时的洪水之困……
被列为中国十大名家训之一的《章氏家训》上载: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勤与俭;安家两字,曰忍与让;防家两字,曰嫖与赌;亡家两字,曰暴与凶。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间之语,休作生愤之事,休占公共之利。吃紧尽在本求实,切要在潜消未形。子孙不患少而患不才,产业不患贫而患喜张;门户不患衰而患无志,交游不患寡而患从邪。不肖子孙眼底无几句诗书,胸中无一段道理,心昏如醉,体懒如瘫,意纵如狂,行卑如丐。败祖宗之家业,辱父母之家声,乡党为之羞,妻妾为之泣。岂可入我祠葬我茔乎?戒石具左,朝夕诵思。正是这份细致入微的《家训》,使得章氏村人始终秉持着耕读为本、勤俭持家的理念,始终将《家训》奉为修身之要义,育人之根本,克勤克俭,一分钱掰开两半用,不但开拓了村庄的发展,做人处世的提升,更是人才辈出。
明朝时的章朴,又名宗朴,字原质,二甲进士,授庶吉士,是全县自科举制度以来获得科考功名最高人之一,惜因私自收集方孝孺文章而遭杀害,临刑前,面无惧色,并慷慨作诗曰:“面母终无日,归魂定有期。空冷二三月,鹊带血痕啼。” 其弟章宗简夜击登闻鼓并一同乞死,同作诗曰:“正学魂非沓,重泉会可期。痛彼慈乌令,甘此雁行啼。” 闻者无不哀怜。一代乡贤终因儒学登榜,亦因儒学丧命,惜哉?哀哉?又岂是一句“台州式硬气”所能定言的?
晚清时,生于石舌章村上宅三房的章镜波,系早期同盟会会员,坚定的辛亥革命志士,陆军少将,是当时江浙一带影响颇深的人物,为振兴民族工业和实行“三民主义”有过卓越贡献,其孙章兆钧曾是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首任审判长。
石舌高大,挺拔,雄踞在村西头的田野之上,仰天长啸,历经数万年的风雨沧桑表皮早已被侵蚀得斑白而苍老,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庄严而神秘的光芒,透着刚毅和执着,它见证着历史,也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石舌章村人,可谁也不知道它的来历。
有传是从状元峰上飞下来的,也有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穿天撼地,庇佑着这个村庄和村庄上的每一个人,奇怪的是谁也不许敲打,否则敢敲打者必遭灾难,或大火烧房或死人,据说都应验过,怪石也。“人民公社”时期,为垦挖土地,村里曾组织人力进行过挖掘,可越挖越大,数丈下去也不见底,只得作罢。后曾有支找寻地下水的探测队勘探后,说是此石叫石笋,为天台山脉之余脉,属地面喀斯特地貌,且还在长高,一时村民惊奇不已,可查遍资料也找不出这一带有喀斯特地貌这一说,亦不可信矣。
那么,这旷野之上孤傲的石舌何以形成的?是克什克腾的阿斯哈图石柱?是第四纪冰川的遗留?还是《仙列传》中的穿天石?终不可考。
曾有诗云:“石舌穿天,象鼻吊船”。听老辈人讲,与石舌遥相呼应的莲头山脚下曾是个弯弯如象鼻的天然泊船避风港,这一带渔业资源丰富,曾现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之万千景象,后因海平面下降,象鼻也因政府建造公路所需而遭毁没,如若象鼻还在今又将新增一处旅游好去处。石舌,象鼻,状元峰,莲头山,互相衬托,又各具风骚,簇锦旖旎,气势恢宏,前人作此诗句也自有一番道理在的。
年少时,家里为了给二哥筹备更好的婚礼,父亲买了只小羊羔来让我放养,于是,我每天牵着小羊到石舌前面的山坡上去吃草,早出晚归,可不知为何每次经过石舌时心里总会升起一股肃然的神情,都不敢正眼仰视石舌;我牵着小羊,石舌看着我,就这样我们一天天地长大。如今我已远离乡关多年,村庄里的许多人和许多事都已渐渐淡忘,唯独这苍老却依然挺立的如天神一般的石舌依旧是我牵挂着的一缕无法抹去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