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论述文写作-01 写检讨

论述文写作
01-写检讨

鉴于最近这段时间看到许多孩子进入中学之后尝试写讨论问题、或表达观点类的文章,但似乎很难找到抓手,不知道该如何发力,决定开一个【论述文写作】系列,给大家列一点好玩的课题。

这并不是完整的课程序列(具体的写作技术我们未来专门开课来谈),因此我只负责(愉快地)点火,欢迎大家来放烟花。如果放出让自己感觉不错的结果,记得告诉我。

作为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我要谈谈写检讨。这个课题估计会让所有人都很想挠头——但是,别急着打我,写检讨也有好玩的做法。

虽然现在这种事情已经不常见了,但从前的学生犯了错误,有时就会被罚写检讨,更有甚者,还要规定必须写够多少字,于是抓耳挠腮凑字数,堪比写考试作文时发现还差200字……

换个角度看:这不就是在锻炼你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写检讨的时候估计大家都希望速战速决)写够规定字数的能力嘛!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更富创造性的方式来做这件事,以便获得(除了深刻反省错误,以及学会如何大水漫灌之外的)更多收益。因为大水漫灌,显而易见,不是什么好文章。

做一件事情,花一份力气,如果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标,岂不美哉!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提取讨论话题

话题可以针对所犯的具体错误,比如“乱丢垃圾”,咳咳!讨论话题或许是“不能乱丢垃圾”,或许是“如何才能不乱丢垃圾”,当然也可以是“乱丢垃圾的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也可以从所犯错误中提取出来的一个更具普遍性的话题,比如“基本家庭责任”,咳咳!维护环境整洁正属于基本家庭责任之一种。

话题可以由孩子和家长共同讨论列出。按照写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猫老师的五步写作法),最好能就某项错误,从各个角度切入、多列一些话题,列成一份清单。然后再从中选择最想写的那个。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拓展素材范围

让检讨脱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狭窄范畴,变得更好玩的关键,就是拓展写作素材。这也是我在“五步写作法”中不断强调的。

一个,可以跟爸爸妈妈、包括同学朋友展开的讨论。讨论又有2个方向:其一是看看大家在这个话题下,各有哪些思考的角度,又会提出哪些观点,注意记录每一个观点来自谁;其二是看看大家能贡献哪些有意思的故事,同样注意记录故事的来源,以及故事的细节。

另一个,还可以查阅资料。比如针对“乱丢垃圾”这个问题,或许你会想到、或许和你讨论的人会提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么就可以去查查这句话,原始的出处在哪里,原文是怎样。

有时候,查出来的原初的那句话,跟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不完全一致。那么说不定,还可以追溯一下这句话的演变历程。

例如上面这句话的一个早期版本,出现在《后汉书》、《世说新语》等古籍中,主人公是东汉的陈藩——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在那个故事里,主人公说的是:“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而听到这话的人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奇之”。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就涉及到东汉到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沿着这个方向你不妨展开一些探索,然后再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思考——这样的话,是值得赞赏呢,还是应该予以敲打?

但问题是:在这段故事里,并没有人敲打主人公。那么我们所熟悉的那句话又从何而来?

继续翻资料你可能会发现,清朝的刘蓉也记录了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年轻时候。不过:

第一,陈藩的问题是不收拾屋子、庭院,导致居所芜杂混乱;刘蓉的问题是思考的时候喜欢绕着房间打转,结果走出来一圈凹槽,导致地面高低不平(!)

第二,在刘蓉的故事里,父亲就来批评他了。原话是:“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后来就演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那句话。而且他的父亲说完以后,还派人帮他填平了地面。

第三,刘蓉的还有个很好玩的后续:他原来已经习惯于地面有凹槽,——有点“久入鲍鱼之肆,不觉其臭的感觉”,忽然填平了以后,反而觉得那个地方隆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才适应。

由此他反思说:“君子之学,贵乎慎始。”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慎重地设置初始状态。如果初始状态是有问题的,而渐渐地有习惯了,乃至感觉不到这个问题,那麻烦不就大了?

把这两段故事、这些细节和层次都翻出来以后,再跟自己的错误对照下看看呢?是不是就能获得更多的思考角度,以及更多的写作层次。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把检讨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用上通过讨论、以及通过查阅资料所得的各种素材,梳理逻辑、层次,搭建好结构,就像写一篇正经八百的论述文那样去写它。这样,既深刻反省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磨炼了写作技术。

而且,因为有各种外部资料的加入,可以把视野拉得更宽广,而不至于局限在眼前。这不也很好吗?

总之,坏事情中蕴藏着好事情的可能性,犯错误、写检讨其实就在为大家提供非常好的、现成的论述文话题与由头。如果能够把检讨都写得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层次丰富……那么,何愁写不好论述文呢?

当然了,论述文的话题来源不止错误这一种。而且,要是天天犯错误,那也太悲惨了!下回,我们再讲讲其他的话题来源和处理方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