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残唐风云录
末唐所在的第九世纪,所有藩镇都向河朔四镇看齐,最初只有少数成功,后来全都达到目的。那些无名而有实的独立王国,相互间不断并吞,不断扩张。大唐朝廷控制的区域最后只剩下都城长安。
宦官的势力跟藩镇同时成长,终于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宦官时代。
奄奄一息的大唐王朝终于寿终正寝。
一、藩镇割据的恶化
藩镇的世袭局面,原来只有四镇,但自唐王朝第十二任皇帝李适失去控制之后,其他节度使都努力培植自己私人势力,希望也能割据一方。
李适的孙儿李纯于九世纪初的805年即位,他决心完成祖父尝试失败的重振朝廷权威的政策。806年,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刘辟,要求兼任东川(梓州·四川三台)及山南西道(兴元·陕西汉中)节度使,李纯不答应,刘辟即行进攻梓州,强行接收。
805年,夏绥(夏州·陕西靖边北)节度使韩全义退休,次年(806),他的外甥杨惠琳打算接任节度使,李纯也不答应,杨惠琳即行发兵拒绝朝廷派遣的新任节度使。
807年,李纯征调镇海(润州·江苏镇江)节度使李錡入朝,李錡不接受命令。
李纯用铁腕对付这三个拒绝听从命令的割据势力,由效忠朝廷的军队分别讨伐。结果刘辟被擒,送到长安处决;杨惠琳被部下所杀;李錡兵败,被部下活捉后投降。
刘辟是安史之乱后50年中第一个因反抗唐廷而伏诛的节度使,使天下耳目一新。
814年,彰义(蔡州·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病死,他的儿子吴元济继位,唐廷拒绝承认,下令讨伐。经过三年的战斗,最后把吴元济活捉,送到长安处决,这是第二个因反抗唐廷而伏诛的节度使。
一连串整肃纲纪的胜利,使河朔四镇大为震惊,他们立即取消世袭,缴回行政财赋大权。四镇之一的平卢(郓州·山东东平)节度使李师道,更献出三个州给唐廷。但他马上又懊悔失去的土地太多,临时变卦,唐廷再对他讨伐,李师道被部下杀死。
到现在为止,唐廷权威达到高峰,正常的政治秩序再告恢复。然而这不过只是回光返照,就在摧毁平卢节度使,完成全国再一统的第二年(820),李纯被宦官刺死,他的儿子李恒继位。
李恒是一个花花大少,他父亲多年辛苦征战所得到的成果,几乎是霎时就全部丧失。河朔地区中的卢龙、成德、魏博三镇,发现唐廷能力不再后,就首先恢复实质上的独立王国,其他藩镇也陆续恢复割据或半割据原状。
节度使拒抗皇帝也有一个坏的后果,那就是节度使因失去统御的合法力量,自己也有被部下拒抗的危险。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各藩镇内部不断发生动乱,将领们会突然间向节度使攻击,拥立另一位将领当节度使,而对旧主驱逐或杀戮。
节度使为了预防内部叛变,乃采取彻底的管控政策,在他所管辖区域之内,人们婚丧宴会,跟平日的拜神拜庙,都被禁止。亲友之间,不准有太多往来。又限制对外交通,切断商旅。
这样作的目的是使辖区孤立,辖区内每一个人也孤立,孤立即不能集结力量。于是社会经济和教育文化,全部破坏。尤其是河朔四镇,简直成为一片蛮荒,残破的程度,比五胡南北朝时代还要严重。
然而,历史定律是,纯高压并不能制止叛变。藩镇内部的拒抗事件——主要是兵变,不断发生,遂使混战的范围更加扩大。
二、第二次宦官时代
促使唐王朝崩溃的,除了藩镇外,还有宦官。
自从第二世纪东汉王朝经历第一次宦官时代之后,六百年间,宦官的影响,只是个别现象,到了唐王朝李隆基在位的后期,才有突破性的发展。
唐王朝第一位有名的宦官高力士,是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贴身侍从,因为太接近权力魔杖,虽然高力士并不喜爱政治,但权势仍震慑朝野。连皇太子李亨都唤他“二哥”,公主驸马都尊称他“老太爷”。
但真正揭起宦官时代序幕的,还是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后,皇帝对将领们充满猜忌,只信任宦官。于是发明一种此后几乎遗害一千年的监军制度,派遣宦官出任监军。部队遂形成两个系统,一是传统的军事系统,一是可以直达皇帝御座的宦官系统。
监军的任务,表面上是帮助解决困难,事实上是在防止叛变。所以监军是一个权威的职位,一纸密告,就可以使统帅人头落地。
唐廷第一位讨伐安禄山的统帅高仙芝和副统帅封常清,就因为不能满足监军宦官边令诚的勒索,边令诚密告他们谋反,他们遂被双双处斩。不过最妙的是,当安禄山攻陷潼关,向长安挺进时,边令诚带着皇宫钥匙,第一个投降。
宦官既有如此可怕的力量,在军中自然呈现特殊面貌。他把健壮骁勇的战士全部选拔出来作为自己的卫队,而把挑剩下的老弱残兵拨给统帅。交战的时候,稍有胜利,宦官立即派人飞马向长安报告,功全在己。一旦失利,罪过自然全罩到统帅头上。
事实就是,监军宦官并不能如所预期地防止统帅叛变,而只会诬陷统帅叛变,或把统帅逼得叛变。昭义(潞州·山西长治)监军宦官刘承偕经常凌辱节度使刘悟,甚至计划绑架他。最后刘悟把刘承偕逮捕,开始打算脱离唐廷。同华(同州·陕西大荔)节度使周智光则索性把监军宦官张志斌杀掉,声明说:“仆固怀恩本来不反,被你们逼反。我本来也不反,今天为你而反。”
——仆固怀恩,扑灭安史兵变的大将之一。一门之中,为国战死46人,女儿也为了国家和亲政策,远嫁他国。但他得罪了宦官骆奉仙,骆奉仙密告他谋反。仆固怀恩发觉之后,不愿作高仙芝第二,只好叛变。
宦官被派到军中坐镇,称“监军”。宦官被派出传递皇帝命令,称“中使”、“敕使”,这一种宦官马蹄所到之处,亦即灾祸所到之处。
元稹在当小官时,住在驿站旅舍,后他而至的敕使宦官仇士良立即把他逐出,并用马鞭抽击他的脸。第十四任皇帝李纯接到报告,赫然震怒——不是震怒宦官,而是震怒元稹,把元镇贬到江陵(湖北江陵)。
鄠县(陕西户县)长官崔发得罪了在街头逞凶的宦官,第十六任皇帝李湛下令逮捕崔发,蜂拥而至的宦官群就在监狱中将崔发殴打致死。
当河朔四镇于八世纪中叶安史之乱时归附朝廷时,四镇之一的成德战区节度使李宝臣征讨有功,李豫特派敕使宦官马承倩前往慰劳。马承倩临返长安前夕,李宝臣亲自到旅舍致谢,并送礼物绸缎一百匹。
河朔贫苦,这已是超级重礼了,但马承倩却嫌太少,把它抛掷到道旁,大骂而去。李宝臣惭惧难当,他的部下提醒他说:“我们效命疆场,正用得着我们的时候,还是如此。一旦天下太平,还能活下去吗?”于是李宝臣决心再次独立。
世界上没有人能阻止宦官的暴行,因为皇帝顽强地支持他们。像第十一任皇帝李豫,每当敕使宦官回来复命时,他一定查问收到的礼物多少,如果收到的礼物太少,他就愤怒,不是认为看不起宦官,而是看不起他这个皇帝。于是宦官的暴行,不但公开,而且合法。凡不能使宦官满足的对象,随时都会发现忽然陷于“谋反”的巨案。虽然大臣们不断向皇帝建议加以拘束,都遭拒绝。
李豫的曾孙李纯更是根本就不承认宦官诬陷过大臣,他说:“宦官怎么敢诬陷大臣?”强调说:“即令有什么谗言,当皇帝的也不会听。”又得意洋洋地宣称:“宦官不过是一个家奴,为了方便,差使他们奔走而已。如果违法乱纪,除掉他们就跟拔掉一根毫毛一样。”
宦官是皇帝的家奴,一点不错,但对别人来说,却是恶魔。而且,一旦这些家奴掌握军权,家奴便不再是家奴了。
最早掌握军权的宦官是李辅国,第十任皇帝李亨派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府行军司马,不经过他批准,没有人能见到皇帝。接着是另一位宦官鱼朝恩,李亨派他当“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没有大元帅名义的大元帅,统率十个战区的节度使,在邺郡(河南安阳)讨伐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结果大败。
八世纪八十年代时,经原战区(甘肃径川)兵变,第十二任皇帝李适对将领们疑心更重,于是把禁军(左神策军、右神策军)交给宦官率领,两军司令官(中尉)也由宦官担任。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措施,从此禁军掌握在宦官手中,形势为之一变。——第二次宦官时代与第一次宦官时代,在此分野。第一次宦官时代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第二次宦官时代宦官的权力,前期来自皇帝,后期来自他们所统率的禁军。
宦官掌握军权之初,对皇帝还存有敬畏,所以李纯还可以大言不惭地形容他们是家奴和毫毛。但时间累积下来,宦官在禁军中布置成功,培植下不可动摇的威望之后,就发生变化。
李纯夸口后不久的820年,即被宦官陈弘志谋杀。接着,为了继位人选,宦官内部发生火拼。最后,右禁军司令官梁守谦和左禁军司令官吐突承璀达成和解协议,杀掉本该继位的李恽,改立李恒。
这是一个开端,继任皇帝不由前任皇帝决定,而由宦官决定。前任皇帝即令生前决定,他死了之后也要经过宦官集团重新审查。
于是李纯所称的家奴时代和毫毛时代,成为过去。皇帝被杀被立,都身不由已,连自己都不能保护自己,这种现象越往后越甚。我们试把唐王朝中期以后各皇帝的遭遇,列一简表,便可了解:
三、朋党之争
在藩镇和宦官夹缝中,唐王朝又出现朋党斗争,使唐王朝的命脉,不绝如缕。
九世纪二十年代后,唐廷大臣分裂为两个集团,一称“李党”,一称“牛党”。李党重要人物有李德裕、李绅、郑覃;牛党重要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闵。
注意他们的成分:李党多是世家士大夫,出生高贵的门第;牛党是寒门士大夫,出身平民。
远在808年,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当宰相时,唐廷举办一项特种考试(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进士出身、担任中等官职的牛僧孺和李宗闵,在考试时对朝廷有深刻的批评。李吉甫老羞成怒,认为这是攻击他自己。结果主考官以下,全部官员都予以贬斥,牛、李二人在李吉甫当权期间,也一直不能升迁。
这件事本应该到此为止,可是李德裕却认为老爹遭受的侮辱太大,对牛、李的惩处太轻,决心继续予以打击。
十三年后的821年,科举考试发生丑闻。李宗闵(牛党)、李绅(李党)都向主考官有所请托,可是发榜之后,李宗闵的请托如愿以偿,而李绅的请托落空。李德裕抓住这个机会,联合李绅向皇帝揭发,主考官和李宗闵全被贬谪。
李德裕这种为父报仇的作法,促使朝廷大臣分为两大阵营,互不相容。822年,李逢吉(牛党)当宰相,把李德裕(李党)逐出长安。
823年,第十五任皇帝李恒在文武百官中,发现只有牛僧孺(牛党)没有受过贿赂,亲自选拔他当宰相。李德裕(李党)误会是李逢吉(牛党)引荐,把二人更恨入骨髓。
825年正月,牛僧孺(牛党)对新登基的第十六任皇帝李湛的荒淫,感到失望,自动辞职。李逢吉(牛党)也被迫辞职,出任地方官员。
829年,宰相裴度极力推荐李德裕(李党)的才能,李德裕入朝就任宰相。而李宗闵(牛党)借着宦官的力量,也被任命为宰相。两党巨头,短兵相接。但李宗闵(牛党)因有宦官的支持,显然占有上风,只几个月工夫,就把李德裕和他的党羽,排挤出朝廷,任命李德裕当义成(河南滑县)节度使,稍后再出任西川(四川成都)节度使;召回牛僧孺(牛党)再任宰相。
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时,吐蕃王国维州(四川理县)主将举城归降,这个失陷已久,百战不克的险要,物回原主,李德裕兴奋之余,立即拟具乘势收复失土的反攻计划。可是李宗闵、牛僧孺为了打击李德裕,宣称:“大唐跟吐蕃和解,唯‘信’与‘诚’而已,得到一个维州,算不了什么。而失去信和诚,就不能立国。”命李德裕退出维州,交回降将。
吐蕃王国就在边境上把降将和他们的家属以及随从约千余人,全部用酷刑处死,用以镇压内部的叛变和嘲弄大唐官员的颟顸。
交回降将的决定,引起公愤。832年,牛僧孺被迫辞职,李德裕被征入朝。
李德裕入朝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能使两个集团和解。身为牛党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杜棕向李宗闵(牛党)建议:由李宗闵推荐李德裕担任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知贡举),李宗闵不同意。杜棕退而求其次的又建议:由李宗闵推荐李德裕担任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在当时称“大门官”(百官朝贺时由御史大夫率领,地位跟宰相相等),李宗闵勉强同意。
杜棕就去通知李德裕,李德裕感激的流下眼泪。可是李宗闵没有这种伟大的胸襟和见识,他第二天就变了卦。李德裕认为受到戏弄,恚恨更深。
和解机会,一去不返。
第二年(833),大唐第十七任皇帝李昂任命李德裕当宰相,李德裕跟新任御史大夫郑覃联合反击。李宗闵失败,被贬出长安。但宦官们不喜欢李德裕孤高不买账的态度。834年,皇帝又把李宗闵召回长安担任宰相,而把李德裕贬谪。835年,李宗闵为营救同党,触怒皇帝,再次被贬出长安。
李德裕屡次失败之后,了解到宦官的重要,开始效法牛党,也跟宦官勾结。于是,840年,在宦官的牵引下,他再度被召回长安,出任宰相。恰巧昭义(潞州·山西长治)节度使刘从谏病逝,他的儿子刘稹打算效法河朔四镇,由自己袭位。李德裕坚持讨伐,刘稹兵败被杀。李德裕遂宣称牛僧孺、李宗闵曾写过信给刘稹,这些信件虽然无法找出,但那是因为刘稹看了后即行焚毁的缘故。
尤其精彩的是,一个被俘的叛军官员,愿出面证实确有此事。洛阳副市长(河南少尹)也报告说:当刘稹失败的消息传到洛阳时,牛僧孺曾有过一声叹息(当时牛僧孺被贬到洛阳办公)。
这是李德裕最毒辣的一招,企图借“诬以谋反”手段,屠杀他的对手。幸而牛党有宦官的帮助,牛僧孺只被贬窜到边远地区。
而李德裕的好日子也不多了。846年,第十九任新皇帝李忱即位,他在当亲王时就厌恶李德裕,于是也把李德裕贬谪。
两个集团的重要人物,到此全部从长安清除,而且不久都先后死于贬所。朋党斗争从821年到846年,为时26年。
从上面所叙述的斗争形态的简单轮廓,可看出26年间唐廷人潮汹涌的混乱现象,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轰然而至”和“轰然而去”的浪潮。
李党当权,李党党羽全部调回,牛党党羽则被逐走。牛党当权时亦然。他们像虫蛆一样,没有政治理想,只有私人恩怨,看不到远景,只看到眼前一寸的现实利益。
个别而言,如李德裕的能力,牛僧孺的道德,都使人尊敬。可是,只要一涉及派别,便立刻失去理性。
四、庞勋起义
藩镇的灾难只限北方,吐蕃的灾难只限西方,宦官朋党的灾难只限于长安。如果从徐州(江苏徐州)向丁陵(湖北江陵)划一条线,就可发现面积占全国一半的东南地区,到了九世纪初期,还始终保持安定。
唐廷所在地的关中地区(陕西省中部),因灌溉系统被吐蕃兵团所破坏,已不能自给自足,一向仰赖东南的粮运。
东南的安定,是唐廷存在的保障。
可是,东南地区不可能长期跟混乱隔离,犹如一个血癌患者,他的一半身体不可能单独健康。九世纪五十年代后,东南各地就一个接一个爆发兵变:
编者注:表中官称,节度使是一级战区司令官;观察使是战区行政长官;经略使是低级战区司令官。另外,此表所列事件不全,可作大要视之。
兵变的起因,千篇一律地由于长官的昏噩和贪暴。出任司令官的人,往往不是靠才干而是靠谄媚和巨额贿赂。谄媚自身可以具备,贿赂则多半来自商人的高利贷款。当时人称这一类的司令官为“债帅”,他们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贪污,以求偿还贷款。第二件事是继续贪污,以便用继续贿赂来保持职位。
影响最大的一次兵变发生在桂州(广西桂林)。南诏王国因不能忍受唐廷边疆官员的骚扰而与大唐决裂,唐廷命全国各地派兵赴援。其中由武宁(徐州·江苏徐州)派出的2000人的部队,于863年春进驻桂州。唐廷宣布的是三年为期,期满即行调回。865年冬,三年期满,却来了一道新命令,续延一期,并声明绝不会再次延期,2000官兵只好在3000公里外的蛮荒异乡,再驻屯三年。
到了868年,第二期又满,大家高高兴兴准备返乡之际,战区官员又颁下第二纸命令,再延续一年。而一年后会不会再续延下去,没有人敢肯定回答。他们向上面所作的申诉请求,都像撞到石头上,毫无回音。
思乡的士兵除了叛变外,可能在十年二十年后都不能回去。于是他们决定自己回去,推举一位负责管理粮秣的低级军官庞勋当领袖,攻破军械库,取得武器,即向东挺进。沿途摧毁所有的抵抗,势如破竹。
唐廷接到报告后大为震动,一面下令大赦,准他们回乡;一面命沿途地方政府予以照料保护。
庞勋和这一队被逼反的战士不是傻瓜,他们知道一旦回到徐州被解散后,接着就会被一一处理。所以在抵达徐州之后,即行攻城。城垣不久陷落,坚持主张延期的大营总管理官(都押牙)尹勘、训练司令(教练使)杜璋、作战司令(兵马使)徐行俭,全被捉住剖开肚肠。以严苛闻名的节度使崔彦曾,囚禁了一些日子后也被处决。
唐廷征调大军讨伐,但无法取胜,最后靠蔚州(河北蔚县)刺史李国昌的沙陀兵才把庞勋击溃。
这次兵变历时只有一年零五个月,并不算久,但在一年零五个月中,几乎每天都有血战,双方死伤有十余万人。长江流域和黄河以南地区,大部分残破。
庞勋以2000人敢向唐廷挑战,而且不断获胜,显示唐军在腐败的债帅统率下,已丧失了战斗能力。假设没有沙陀兵团的介入,没有人敢预料它的发展。
庞勋兵变在高压下平息,但唐廷的胜利只是下一次更大失败的前奏。
五、黄巢起义
使唐廷遭受下一次更大失败的是农民。
庞勋兵变后,中原连年发生水旱天灾,荒田千里,不收一粒粮食,到处倒毙着饿死的僵尸。
而皇帝的奢侈和官员的贪暴,反而更变本加厉。民众向官员哀告,好像向猪哀告。陕州(河南三门峡)农民代表晋见行政长官(观察使)崔荛,陈诉旱灾严重,请求减赋。崔荛大怒,指着院中一棵树说:“看它青青树叶,那里来的什么旱灾?”把代表棍打一顿。
尤其使人震惊地是,当蝗虫遮天蔽日,从中原向西蔓延到关中(陕西省中部)时,长安市长(京兆尹)向皇帝上奏章说:“蝗虫飞到京畿之后,拒绝吃田里的稼禾,都抱着荆棘树,自动饿死。”宰相马上率领文武百官,上殿拜贺,歌颂皇帝英明圣德。
874年,滑州(河南滑县)所属长垣(河南长垣)农民揭竿而起,推举濮州(山东鄄城)人王仙芝当头领。
875年,曹州(山东定陶)所属冤句县(山东菏泽)农民积极响应,推举本县人黄巢当头领。
王仙芝曾经从事私盐的贩卖,黄巢则是一位落第秀才,曾经到长安参加过进士科的考试。唐王朝的科举,几乎全在场外决定。最初大权操在公主亲王之手,士子还可以用文章竞争,所以产生短篇小说唐传奇。但自从安史之乱后,大权操纵在宦官之手,士子则完全靠毁灭自尊心的谄媚和屈辱,才能榜上题名。稍微有点才干和性格的人,都不愿向宦官屈膝,黄巢就是其中之一,只好落第而归。
这是继东汉末年黄巾之后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不几个月就集结成两支庞大的力量,达30余万人。庞勋兵败时,藏匿逃亡的残余部属,这时也投入行列,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因之这两支乌合之众的饥民,很快地就被训练成为劲旅。
他们比东汉末年的黄巾军幸运,黄巾军因没有庞勋这样的兵将作为前驱,所以始终只是乌合之众。
878年,王仙芝战死,两支武力合并,由黄巢率领。黄巢了解东南地区对唐廷的重要,如果不把粮食仓库摧毁,仅只攻陷长安,仍没有用,当年安禄山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于是他从滑州(河南滑县)渡黄河南下,穿过淮河流域大平原,轻而易举地渡过长江。
黄巢的进军路线,我们不再叙述。只提出两点补充:
第一,黄巢兵团的复仇和破坏政策,在江南继续执行。攻陷广州(广东广州)后,一次就屠杀了12万人。然而自880年从采石矶(安徽马鞍山西南)渡长江北上,折回中原时,即行改变,采取安抚政策。所以当他们进入洛阳时,市面上交易如故,妇女儿童都没有受到惊扰。
第二,黄巢兵团以二年——878、879的时间,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横扫江南,不纯靠军事攻势,主要靠吸引人心的口号和当地穷苦无告的农民的响应。所以每到一处,都有新的力量加入。部队遂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攻陷首都长安时,曾受到市民夹道欢迎,欢迎群众的褴褛衣服和喜悦表情,使黄巢农民兵团感动,向他们散发金银绸缎,并宣布废除唐廷的暴政。
然而,这次惊天动地的起义,终于失败。黄巢于880年进入长安后,即坐上宝座,称大齐皇帝。但他的对手并没有消灭,唐王朝第二十一任皇帝李儇逃到成都,再度向沙陀兵团乞援。在庞勋兵变中立下大功的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出兵勤王。
新建立的大齐的将领,也不断发生叛变。最重要的一位叛将是朱温,当他宣布投降时,唐廷大喜过望,立即任命他当宣武(汴州·河南开封)节度使,作为报酬。
883年,黄巢在沙陀和勤王军夹攻下,不得不放弃长安,向东撤退。884年,部队溃散,在朱温的反噬追击之下,黄巢逃亡到狼虎谷(山东莱芜),自杀身死。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黄巢称帝后的错误决策。黄巢在当皇帝之前和当皇帝之后,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称帝前战无不胜,攻无不取,称帝后则困守长安孤城,一筹莫展。——在中国特有的宫廷制度下,黄巢从当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就陷入千万争宠的宦官与宫女之手,与宫门外世界,完全隔绝。部下们在猎得官位后,也沉湎于他们过去所痛恨所反对的纸醉金迷生活。
黄巢还几乎把唐王朝的腐败制度全部继承下来,像“监军”即是,黄巢也派出他的监军。
朱温所以叛变,就是因为不堪监军的压制,他的一切申诉,都被截留,无法到达黄巢面前,于是他把监军斩首,向唐廷投降。
这次大起义历时11年,表面上虽然平息,但唐廷的残余基础,已被掘空。九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呈现出来的是下列局面:
1,全国农村彻底破坏,一向称为中国心脏的中原地区,几乎成为沙漠。一直是文化政治巨城,繁华盖世的洛阳——它以牡丹花和美女闻名,现在(已是第三次)只剩下三五贫苦人家,局处在瓦砾之中。举目所及,昼不见炊烟,夜不见灯火。
2,所有节度使,无一例外地都脱离了唐廷,自行割据,互相攻战更烈。皇帝命令出不了长安,宰相和宦官,分别跟节度使勾结,各人寻找各人的利害关系,作为在小朝廷中内斗的后台。
3,中原居民大批向南逃亡,跟三国时代和魏晋南北朝时代向南逃亡的情形一样,他们成群结队,向南流浪。他们一直进抵到五岭山脉一带,在蛮荒丛山中定居下来,垦田求生。最初,他们还期待着等到局势好转,再回故土,但局势一直恶化。他们一直住到今天,仍保持当时中原使用的古老言语——客家话。
六、残余烛火上的内讧
黄巢虽死,而中原战争不但不熄,反而更炽。黄巢向东撤退时,宣武(汴州·河南开封)节度使朱温不能抵挡,他向沙陀兵团求救。那时李克用已被擢升为河东(山西太原)节度使,亲自率军赴援。
击败黄巢后,朱温在开封用盛大的酒筵劳军。李克用喝醉了,对朱温出言侮辱。朱温下令关闭城门,纵兵击杀。李克用血战逃脱,但所率入城的将土,全都罹难。从此两家结下仇恨,展开长达40年之久(884—923)的战斗。
蔡州(河南汝南)州长秦宗权最先投降黄巢,黄巢失败后,自己就在蔡州当起皇帝来。朱温经过数年苦战,才把秦宗权击败,占领蔡州。又一口气并吞了感化(徐州·江苏徐州)、天平(郓州·山东东平)、宣义(滑州·河南滑县)、泰宁(兖州·山东兖州)。
李克用也并吞了卢龙(幽州·北京)。其他每一个藩镇也都在疯狂扩张,到处血光剑影。
在长安的唐廷,并不为这种严重的瓦解局势所动,仍坚定地继续它的宦官时代。被黄巢驱逐到成都的皇帝李儇,于黄巢东撤后回到长安。宦官田令孜以十军观军容使兼左右神策军中尉的身份,掌握朝廷大权,凶暴而且专横。
李克用跟河中(河中府·山西永济)节度使王重荣联合行动,要求罢黜田令孜。李儇拒绝,两人即行起兵,进攻长安。李儇第二次逃走,逃到凤翔(陕西凤翔)。幸而两人很快即撤回军队,李儇才再回到长安。
第二年(886),静难(邠州·陕西彬县)节度使朱玫、凤翔(陕西凤翔)节度使李昌符(885年曾经收留皇帝李儇)又联合起来,要求撤换田令孜,但李儇在田令孜手中已身不由主,只有再度拒绝,两人也起兵进攻长安,李儇第三次逃走,逃向兴元(陕西汉中)。
朱玫进入长安后,立另一位亲王当皇帝。但朱玫的部下叛变,朱玫被杀。李昌符表示继续效忠李儇,才结束本次乱局。李儇回来后不久,即行暴卒。
李儇死后,新任大元帅杨复恭和左禁军司令官刘季述,迎立李儇的弟弟李晔即位。李晔那年22岁,跟一连串花花大少的那些前任皇帝一样,聪明轻浮,具有富贵太久的人逞能和任性的特质。
杨复恭比田令孜更凶暴专横。李晔打算杀他,杨复恭逃出长安,联合龙剑(龙州·四川平武)、武定(洋州·陕西洋县)、山南西道(兴元·陕西汉中)三个节度使叛变——三个节度使都是杨复恭的义子。这给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一个好机会,他声言拥护皇帝,讨伐叛徒,击败杨复恭后,吞并三个战区。
李晔和宰相韦昭度力谋振作,企图限制宦官权力,宦官再度勾结藩镇反击。895年,静难、凤翔、镇国(华州·陕西华县)三镇联合突袭长安,逮捕韦昭度。李晔一再下令保护,结果仍把韦昭度处决。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唐廷的崩溃已不能挽救。但李晔继续挣扎,改变方式,命亲王们组织部队,以牵制宦官掌控的禁军。宦官们大为愤怒,而且各藩镇也不允许皇帝拥有真正能作战的自卫力量。896年,即三镇杀宰相韦昭度的次年,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再进攻长安,李晔逃走。他本想逃奔太原李克用的防区,但在经过华州时,却被镇国节度使韩建留住。
韩建是李茂贞的同党,他把所有亲王,只除了李晔的儿子,有数百人之多,全部屠杀,这些皇子皇孙爬到屋顶上向李晔呼救,李晔只有垂泪。
七、朱温篡唐
李晔于898年再次返回长安,不久,禁军左军司令官(左神策军中尉)刘季述、右军司令官(右神策军中尉)王仲先发动政变,软禁了李晔,然后让李晔的儿子李裕继任皇帝。
公元900年的最后两个月,李晔跟他的家属被严密地囚禁在过去亲王们所居住的少阳院,铁汁灌锁,内外隔绝。正逢隆冬季节,李晔想讨一顶帽子,他的幼子幼女想讨几件棉衣,都被拒绝。囚房中啼饥号寒,远近可闻。
901年,宦官内哄,若干忠于皇帝的宦官,起兵把两位司令官杀掉,救出李晔,使他复位。这又是一个可以转变的契机,宰相崔胤建议乘着这个机会使禁军摆脱宦官的掌握,任命正规军出身的将领担任司令官。
但李晔不肯接受,表面上他顾虑骤然间改变百余年的传统,会招致反对,实际上他仍然觉得宦官比任何人都可靠。于是他任命他最亲信的家奴宦官韩全诲、张彦弘接任左右军司令官。
宦官当然深恨几乎剥夺了他们军权的崔胤,他们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作为外援。崔胤也知道自己的危机,就向宣武节度使朱温靠拢,他写信给朱温说,奉有皇帝密旨,命朱温发兵救驾。
朱温,这个地痞流氓出身的恶棍,从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插手高不可攀的朝廷之事,他唯一的目的不过想做一个强大军阀。皇帝的密旨挑起他的野心,富贵逼人,唐廷的大门自动向他敞开,他遂统军西上。
韩全诲得到消息,立即强迫李晔投奔凤翔,距李晔复位只十个月。
朱温围攻凤翔,凤翔坚守二年,可怕的饥饿使它不能支持。903年,李茂贞只好把韩全诲、张彦弘杀掉,跟朱温和解,送李晔返回长安。然后朱温迅雷不及掩耳地派军进入皇宫,对宦官作彻底地屠杀。派到各地担任监军的宦官,朱温也命李晔下令,一律就地处决。
为时149年漫长的第二次宦官时代(755一903),到此结束。跟第一次宦官时代斩尽杀绝的结束类型,完全相同。
宦官时代结束后,唐廷也到尾声。朱温于屠杀宦官的第二年(904),强迫李晔迁都到重建后的洛阳。临走之前,朱温下令将长安宫殿和所有民房,悉数拆除,百万余民众刹那间成为赤贫,被朱温的汴州兵团押解,踉跄上道,咒骂声和哭声,连绵400公里。长安这个曾经作为多朝都城,先后达2038年之久的巨城,受到最惨重的一次破坏,从此丧失被选为都城的资格。
李晔到洛阳后四个月,就被朱温派人杀死。李晔的儿子李柷继位,三年后(907),朱温命李柷禅让。
立国276年的唐王朝,终于灭亡。朱温在开封上台,建立后梁。
唐王朝本来只剩下一个空架子,朱温把它夺过来,除了得到一个弑君篡位的罪名外,实质上并没有得到什么。各地藩镇对皇帝本来已不放在眼内,现在他们一面斥责朱温是逆贼,一面索性效法朱温,也纷纷称帝称王。于是,在此后短短的73年之中,华夏大地共出现了下列16个短命政权,史学家称之为“五代十国”。
五代,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上下衔接的五国。“十国”则实际有11国,指建立在中原地区以外的诸国。而辽和宋不包括在内,因为它们的寿命比较长。
由此表可以了解,所谓“五代十国”,只不过把藩镇的招牌改上一改,节度使改称帝王。所以有些政权并不能适用严格的朝代意义。如岐、南平、南楚、吴越,往往维持着藩镇的外貌,在表面上臣属于中原的五代政权。尤其是南平,它为了得到赏赐,几乎向每一个邻邦称臣,各国都唤它的国王(节度使)为“高赖子”。可是,这种臣属,只是表面,绝对不接受对之内部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