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功夫为何怎么难
大家在练习太极拳时,目的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强身健体,养生保健,培养兴趣,修身养性。
2、配合药物防病治病。
3、参加表演比赛。
4、勤学苦练进入技巧、技击之功能。
1、2在社会上已被基本公认和存在,但在3、4争论较大,有人认为太极功夫不是很难,通过几年艰苦勤练就能达到。
这样想的人群中有二种思维:
a、身高力大,附加练摔跤、擒拿、增力器材等力量加技巧训练方法,只要把对方推出、倒地就可以了,好比太极推手比赛项目一祥。
b、该人们认为,学生训练时必须按自已的思维要求下进行,我指东、你向东,我指西、你向西,把学生打的前后摇晃、站立不住,甚至有的还打出十米以外。遇到外人接手时,对方手上力量必须要轻於我,不然,以手上用力、全身发硬等违规《太极拳论》为由,拒不试手。在这人群中,往往练拳多年,又在当地少有名气,自为有功夫之人。
实际上述两种人群不能算有太极功夫之人,太极功夫不是力大打力小,也不是以我为主较量准则。
还有人认为,要想真得到太极功夫,是一件很难之事。(太极功夫:小力胜大力----舍已从人----随身所欲。在这简单三大步中,要想进入第一步,可能你就要一生的努力。)那为什么练太极功夫有怎么难呢?除了明师指点,下苦功时间长短影响太极功夫以外,还有普遍存在诸多弊病,直接影响太极功夫进展,本文主谈几点重要弊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一、保持中正难:
在习拳中经常发现身体不中正,东倒西歪、前俯后仰,有的虽然较正,也是站立练拳。底盘无根基,头重脚轻之势。因中正,必须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两膝微曲有力,两脚虚实变化不定。在推手练习中也一样,做到上述要求外,手上做到不能有力也不能无力,随对方变化而变化,弓步进攻不能重心过失,虚步防守不能坐到无法变化、无法反攻之位置。真中定功夫往往是被对手打出来,而不是攻对方练成。
二、足下生根难:
在盘架、推手时,头重脚轻站立不稳,特别是单脚站立难以自控,在推手时表现更特出,唯一维持自已重心全靠前倾后斜、左右摇摆、手上逃脱或抓腕捏臂。这都是足下无根而出现的症状。
根治方法:要松腰胯,意识两脚站立有入地感,平衡站立有虚实,弓步必有前七后三或前八后二之劲力分配,虚步要做到腰部转动自由,重心脚落地虚实变幻无常,虚腿在松沉中有进退,在进退中必须是松沉,既要防止硬腿,又要防止软腿。平时多练单、双脚站桩,练拳与推手时,时刻牢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三、练出听劲难:
高明太极拳师,身上任何部位都有听化拿发之功能,对初学者首先在手上练出听劲,然后一通百通地延伸全身各部位。听劲是知人功夫,从对手中练成,随对方力量、速度、方向的变化而变化。但大部分人在练推手时,以主观意识为主,要么用力进攻,要么用力防守,要么无力和平共处走无效圈,这都是阻碍练听劲之行为。练听劲以轻灵为准则,沾粘连随为手段,只要做到轻,才能听出对方运动方向、力量大小、速度快慢、重心位置。这轻不是漂、落、丢、瘪无力的轻,而是有一定的力量,(一般小于对方),是腰腿的力量用在手上,产生灵活变化无常的功能。
四、太极工作化难:
人们在工作中有一定规范、制度、守则、方式等把工作做好的标准。可初学太极拳的同事,除不懂架势在认真学习外,以后的练习大部分都不用脑,以出勤、出汗、出力的多少为提高功夫的准则。这种训练方法对一般拳种或上台表演是有帮助,但对练太极功夫远远不够,还需有明师点拨,相关理论及《拳径》学习,自身默识揣摩的‘武痴’悟性等用脑功夫。在练拳架时,随时检查缺、漏及不到位之处,一旦发现,结束后马上回补。推手时,以“静慢柔松、轻灵圆活、沾粘连随、不丢不顶”十六字为纲领来要求自己,每与人推手结束头脑中必有小结,一场结束回家要有总结,随时与老师和同学交谈心得体会及他人的不明之处。总的来说,练太极功夫要和你干工作一样,在一定规定和要求下,通过自已头脑思维,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不是练几小时不动脑的拳架或推手,流了一身汗,费了“几斤”力,离开场地后无思考、无回意、无总结,脑里从未出现太极两字,那这样的训练方式,想出太极功夫还有一定距离,可能一生与太极功夫无缘。
总之,影响练太极功夫的因素很多:如先天不足、健康状态不好、文化知识有限、未遇良师益友、家庭经济困难、领导位置及社会关系网复杂等多种原因,都能带来不便。但太极功夫并不是高不可攀,先辈们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太极高手,他们都不是练出来的吗?我们现代人,只要有信心、下苦功,在明师指点下,把基础练好,按《拳论》要求,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相信总能进入太极功夫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