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1
六祖慧能在五祖弘忍门下求法时,弘忍在丈室为慧能独自讲解《金刚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恍然大悟、大梦初醒,于是弘忍传衣钵于慧能,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第六代祖师。
今天来浅谈一下,令六祖慧能悟道的这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金刚经》原文是:“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
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段文字,最重要的就是“住”和“心”,“心”指的是对佛理禅义的领悟。前文开篇便讲了我们应该生出一颗自性清净之心。
而“住”是指住有、住无、住涅槃、住如来藏、住佛性等,是人对世俗、物质的留恋程度。总的来说便是一种执著。
如果我们对于世间一切态度有所执著,则不能到达真正的解脱。
执著就是对一切有所往,向往、憧憬、执着、追求,都是我们人生中阻断自己开悟的虚妄。
我们不能过好自己的生活,相由心生,有一颗虔诚清净之心就尤为重要。
我们众生要得到解脱,就要先试图断除虚妄分别的烦恼。
最后在《金刚经》中“应无所望,而生其心”。以“无”字收尾,应无,就是应该保持内心的一种空性自然。
言外之意告知我们,内心本身清净纯洁,无有烦恼,无有执著。
在《心经》中讲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告诉我们要寻求究竟涅槃之清净无污之心,便是先要“无所住”。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由心成性,一切空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2
人生,痛苦的根源,皆在一个“执”字。太在意一件事情,事情反而不会做好。太在意自己的情绪,便很容易被情绪所控制。太在意自己的人生是否美满,便会把生活过的像一潭死水。太在意自己是否开悟证道,便一切邪念如同杂草一般在心中滋生。
一切皆空性,放下始为真。
空无是一种人生态度,放下是一种拥有和解脱。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表达的就是一种空性思想。说明了诸法自性本为空。
六祖慧能当初之所以领悟的大道便也是如此。他写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自我修行,不是修炼到自己不悲不喜,毫无知觉,这样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是要修到自己没有感觉。也就是讲的空性。
一切皆空,一切皆红尘,却皆不在红尘中。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不是去追求快乐与幸福,是慢慢的不被痛苦与苦难所折磨。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那些欲望过多装满自己内心的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执念。
人生本就是一个慢慢从无到有,从有归无的过程。
我们出生之前,一无所有。慢慢的学习,慢慢的体悟,慢慢的经历,我们慢慢的拥有。
但最后这些所拥有的东西,皆是泡沫,我们修习自身,就是要像一根尖锐的针般,戳破那些人生的虚妄、自心的欲念。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具备空无的心性,铸就一颗清净自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