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文化,消失的铜墨盒

文房收藏的藏品一直以来都是古玩市场的高端货,尤其是墨盒和砚台收藏,由于这些藏品能够展现精美的雕刻艺术,一直以来吸引了很多收藏者。说到砚台收藏者一定不陌生,但是说起铜墨盒大部分收藏者可能没有接触过,其实这是一种杂项收藏,具有极高的升值潜力,更代表一种文雅的友谊。

铜墨盒的起源

铜墨盒收藏虽然面儿很窄,但市场上流通的东西不少铜墨盒的前身是砚台,现在一提就是端砚、歙砚、澄泥砚等'四大名砚',其实过去一般人用的砚就是一种类似'化石猴'的石头砚,之所以叫'化石猴'是因为这种砚台质地很软,可以做成石笔在石板上写字的化石。这种砚台目前在商店仍可买到,价值十分低廉,用砚必须要研磨,很不方便。民国初年出现工业制作的墨汁,铜墨盒也由应而生。铜墨盒不能作为研磨用,但在墨盒内放上丝棉,再倒上墨汁,墨汁含在丝绵上,随时打开随时用。在钢笔尚未普及的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铜墨盒风行一时,成为读书认字之人的必备,同时也成为很体面的馈赠之物。

铜墨盒之都

北京读书人很多,而且是一般行旅必经之地,当年做铜墨盒的很多,算是'铜墨盒'之都了。由于销量大,从生产、销售到在盒盖上刻制书画,成为一个产业。据统计,除著名的同古堂外,像荣宝斋、清秘阁、一得阁、松古斋、萃文斋、荣禄堂等,都经营铜墨盒,且都有一批在墨盒上写画的书画家,此外,当时北京还涌现出几十位刻铜高手。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特别谈到北京产刻的铜墨盒,这本书原文用了:'其特异之点在盒口之适度,开合随意,无松紧不灵之病。且边角浑成,不露焊迹,为各地所不及者'来大加赞赏北京生产的铜墨盒。

张寿丞刻的山水铜墨盒

铜墨盒的馈赠文化

正因为产品质量好,有一批刻铜高手服务于这个行业,于是人与人交往、各种奖励、纪念活动和抒怀明志都以铜墨盒为载体。譬如在1921年吴佩孚五十大寿之时,其部下军长刘道送的寿礼是一方铜墨盒,盒盖为名画家陈师曾绘,顶级刻铜高手张寿丞刻的山水。从此中足可一窥铜墨盒在当时是一份'重礼'。

吴佩孚

上下级如此,手足情亦如此。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藏有一方铜墨盒,上面有其母亲的上款,其母名金章,金章的哥哥就是名动京师的大画家金城。在那方铜墨盒上,金城画出冬阳青松和文士,款写'乙卯冬日陶陶三妹属画北楼',画家金城他字北楼,所以款式里出现了'北楼'这样的字样。

画家金城

铜墨盒在上世纪的初叶盛行,许多书画高手参与其间。曾在华研究中国民俗学的日本人中野江汉,在其所著《北京繁昌记》中,把北京铜墨盒、江西南昌象眼竹细工、湖南刺绣等并称中国之三大名物,由此可见铜墨盒算是北京的一个'支柱产业',竟然是远传东洋。

北京铜墨盒之所以能受如此之盛誉,因刻铜形成了一个阵容,这个阵容以姚华、张樾丞张寿丞兄弟、姚锡久、孙华堂等为领军,同时又有批书画名家'加盟',像齐白石、张大千、溥儒、金城、马晋、汪慎生寿石工、罗复堪、汤定之、樊虚、徐宗浩等。画家、美术教育家王森然在《回忆齐白石先生》一文中说,白石老人曾亲自刻墨盒赠他,王说:'齐先生平生虽不愿一印与人,却与我印,为我刻印四方,刻墨盒二方。'

铜墨盒馈赠文化与上下款文化

铜墨盒是文人案头之物,加上书画的摹刻,愈增其文雅。许多历史性的信息通过刻在上面的上下款被保留下来,这是历史的幸运。可以这样说,有一种馈赠叫文雅,文雅的赠予曾经是墨盒。

当今中国人的署名意识是很强的,不过在古代,这种意识很淡薄:

  • 宋代以前的画,一般没有签名。
  • 宋元以后,画家开始签名,也是写得很小,而且通常藏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由此往后,署名越写越大,唯恐不显眼。
  • 明清以后,署名一般都写在两的左上角。
  • 到了清末民国,不仅画家题下款也就是画家本人的名号,以及求画之人的买家,也要写在画作上,这在当时叫做'题上款'

于是就出现了书画作品的上款和下款。下款是书画家的'著作权',上款则是买家或求画人的专有权,人们在形而上的产品占有意识上是与时俱进且与年俱增的。

民国时人很注重上款,现代人很厌恶上款。曾听书法家馱仲扬讲,他的老师华世奎在外有笔单,书写书法作品按尺寸收费,如果需加上款再加收钱;如果买家本人在社会上名声不佳,即使加钱也不给写上款。而现代人则不然,听王学仲先生说,他本人规定:凡上门求字,写上款的比不写上款的少收费近三分之一。他说,带上款的字画不容易倒手转卖。如不写上款,就意味着可以随便转卖,这样就只能按'市价'收费,看来也有道理。

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奇怪。民国时人买书画及文房用品,通常想专有,或想专送,署上自己的名字,便可'天长地久'。现代人聪明了,不想专有,而更想赚钱,只要能赚钱就倒手,这样上款自然成为累。其实,上款是文物拍卖很重要的参照系。警如以前曾拍卖一幅弘一法师的横幅书法,只有'书巢'二字,款识为'伯祥居士属题己卯沙门一音时年六十',约2.5平方尺,成交价190.4万元。为什么尺幅并不大的书法作品能拍到如此高价?是因为上款的王伯祥是著名史学家,他的这幅作品是通过夏丐尊求来的。名人写给名人等于'双名人',这样的上款尤其好,不可不知。

弘一法师的横幅书法《书巢》

在诸多铜墨盒中,尤其应该注意上下款,很可能其上款恰是社会名流。特别是民国初年,铜墨盒的相互馈赠成为时尚,尤其是政界人士,将其当成拉近关系笼络人的手段。像阎锡山曾将'以仁处事安,以智处事利,以勇处事顺'的话刻在铜墨盒上作为奖品。

同时,墨盒也是相互激励的文雅之举。曾有一方墨盒上刻孙中山先生头像,上款为'中山先生惠存',下款为'中华民国五年黄兴赠'。上面用甲骨金文各体刻上'名士'、'宣子孙大吉'、'有恒心'、'君子'、'天下为公',就是一篇歌颂短文。由此足可见当年馈赠墨盒之时尚,上至最高阶层,下至普通庶民,都热衷于此。如果在文玩市场上看到上款是名人的铜墨盒,这些墨盒的价格就比较高,而且具有升值潜力。

铜墨盒文化的思考

文人的交往常常远俗而近雅,所以互赠墨盒成为很好的一种交际。当年的北京,卖文玩和文房四宝的铺面都经营刻好图案的墨盒,如需上下款,马上可刻,立等可取。由于题材较广泛,刻法各有所长,顾客选择的余地很大,据说一般带工的墨盒一二银元即可买到。

到了现在,一些带寅生茫父或名画家款的老铜墨盒至少可卖三四千元,特殊题材或工细些的可卖到上万元。由于价格高了,赝品就出现了,铜墨盒文化也就这样被玷污了,如果文房藏品也要被一些人利用,抹上肮脏的铜臭味,我想这应该是广大收藏者所不能够接受的。

很多人抱怨,墨盒文化仅仅在收藏市场才有'用武之地',我们现在写字连毛笔都用不到,还需要墨盒做什么,之所以很多人有这种疑问,是因为这些人还没有完全理解铜墨盒文化,铜墨盒文化代表的不仅仅是把墨水放进去写字这么简单,这是一种礼仪的馈赠,这是一种文人之间的友谊,而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只有金钱和利用,这也让以前文人的那种友谊很难寻觅,所谓的'高山流水'其实都是一帮酒肉之人,等真正有一天遇到了困难,又有谁会来帮助我们呢?我们需要寻找铜墨盒时代那时候的友谊,寻找真正的友情。一块墨盒不仅仅是一个书房收藏,它承载了一种馈赠的文化,这是一种文雅而清新的文化,这种文化在当今社会已经很难见到了。


铜墨盒是一种收藏,更是一种墨盒互赠的文化,更是一种文人之前的友谊,不管什么时候,铜墨盒文化都不该离我们远去。

(0)

相关推荐

  • 中国刻铜首当宋国柱

    "老神"是个人物,以至于最近几年每每返乡,总有人强烈引荐笔者为他做个采访,但又总阴差阳错"没兑现".2021年3月,彼此坐到对面时,笑称"缘份已到&q ...

  • Keeppley 国玩系列 故宫宫廷文化 铜狮、铜霸下、铜鹤测评!

    今天为大家带来Keeppley 国玩系列中,故宫宫廷文化的三款铜雕塑测评,他们分别是:K10109 妙灵仙鹤.K10110 勤勉霸下.K10111 神威铜狮. 先看看这三款套装的包装尺寸大小: 铜狮子 ...

  • 铜墨盒的鉴别与收藏

    "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亦绝不识,士夫案头,墨盒之外,石砚寥寥."--<天咫偶闻> [清] 震钧 铜墨盒属于传统的文房用品,是盛装墨汁之器,盛行于 ...

  • 收藏铜墨盒不只寅生刻

    陈寅生的刻铜墨盒代表了明清时期乃至近代刻铜工艺的最高水平,带有"寅生刻"落款的铜墨盒更成为收藏家追求的对象. 齐如山的<北京三百六十行>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刻墨 ...

  • 铜墨盒[铜墨盒]

    铜墨盒收藏鉴定要诀: 一.旧盒旧仿.因陈寅生.姚茫父等人名气极大,他们刻画的铜墨盒作品价格较高,民国时期就有大量假冒其名的仿制品.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面貌极似真品,现在鉴定起来已十分困难.真品布局章法 ...

  • 现代中医药文化消失的现状

    现代中医药文化消失的现状

  • “良渚文化”消失的千年古国,都城面积相当于8个故宫

    对于良渚文化的了解还是在2010年.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在古玩店收藏了两枚玉琮,被它那精美的雕刻.神秘的纹饰所震撼.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如何能有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艺,至今依然是个谜. 首先, ...

  • 琉璃厂故事105 | 作为文玩的铜墨盒

    夏和顺 据学者考证,铜墨盒最早出现于乾隆末年,目的为方便科举考试.科举制度废除后,墨盒实用功能退化,渐渐成为文人雅士玩赏的小品,也被收藏,制作工艺愈加考究,人文艺术元素愈加丰富. △陈师曾刻铜墨盒 陈 ...

  • 方言与文化(音频)丨罗琳:逝去的记忆,山城棒棒军(重庆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棒棒的兴起 山城重庆,山多水长:经济发展,船来船往, 于是就在这里,出 ...

  • 毁于天灾还是亡人祸?三星堆文化为何会突然消失

    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6个祭祀坑持续上新,引燃了全民考古的热情.造型夸张的"三星堆神秘黄金面具"被网友P成表情包,风靡一时,吸粉无数. 三星堆之所以能够一夜爆红,是因为它浓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