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三)

3.锡克教厨房

很多旅客去到锡克教寺庙后都喜欢坐在祈祷大厅发呆,因为那些地方干净整洁,还可以边聆听悠扬的歌声,边感受这里神圣的氛围。而我不同,我喜欢去的是锡克教的厨房。锡克教的厨房其实也是他们非常神圣的一个地方,因为锡克教徒相信食物是神赐予人最宝贵的东西,人只有在吃饱饭后才能进行其他方面的思考。

每天早上七点左右,都会有一批锡克教徒自愿的来到厨房进行帮忙。在我们世俗人的意识里面,很难想得明白他们的这些行为,在没有薪酬颁发的前提下,每天早上都会有一大批人准时来到这里,为接下来的连续几个小时的工作做准备。他们一般来到厨房后,先是进行一番祈祷,然后分成两个小组,一个负责搓面团,一个负责烤加巴提(烧饼)。夏天的阿姆利则中午的温度一般都是高达40多度,而烤加巴提的火炉边的温度更是让人难以忍耐,但是看到他们脸上都是一副平静而虔诚的模样,不带有一丝负面的情绪,这一切,我觉得除了是信仰的力量之外,找不到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准备去上学的小女孩)

(校车上的小女孩)

(很爱笑的女生)

反观一下我们,在谈论一件工作有没有用的时候,我们衡量的标尺普遍都是金钱的多少,而不是它可以带给我什么,它是否可以促进我性格上的完善与自我成长,我们身边一切早已经给挂上了标签。我们把身边一切不该被商品化的东西打上了相应的价格,把它们放在市场上,供人们挑挑拣拣,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就是有用的,在货柜上滞销的就是没用的,于是“信仰”这种无法盈利的东西只能遭人遗弃。

但是,在这些虔诚的锡克教徒心中,他们衡量的标尺不再是一件东西的价格,而是他们心中的神——也就是他们的宗教信仰,神认为是有用的,那么它就是有用的。来厨房帮忙做饭是一种孝敬神的手段,一种向神表达自己虔诚的途径,因此这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行为,这是一件最值得去做的事情。

我在一间小锡克教寺庙厨房拍照的时候,认识了几个很热情和蔼的锡克老人,因为他们不懂英语和印地语,交流有些少困难,但这完全不会阻碍我们的沟通。每次当我踏进厨房大门的时候,他们都会立即拉我到就餐区,搬来一堆东西让我吃。其中一个年纪稍大、胡子全白的老人特别的喜欢拍照,而且笑得非常的可爱,每次都是那种无忧无虑的笑容,是那种会把你感染到的,令人舒服的笑容,是那种你希望保存下来的笑容。很难置信这一切是发生在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身上,这得要多大的胸襟才能够有这种把生活中的一切处之泰然的生活态度,我觉得唯有强大宗教信仰的人才会这样吧。老人每天都会换上不同的衣服和头巾,而且会进行最隆重的装扮,缠着厚厚的头巾,戴着数量众多的手镯,所以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觉得他是一个活圣人。

(锡克教老人)

(工作中的锡克教徒)

(工作中的锡克教妇女)

每次走进厨房之前,他都会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和头饰,接着弯腰轻触一下门槛进行祈祷过后才进去。他的脸上无时无刻都是一副面带笑容的表情,只有在两种情况下会严肃认真起来,一种是拿食物给我的时候,他先是把食物放在自己手上祈祷一番,然后才会递到我手中。另一种是当我想给他拍照的时候,见我拿起相机,他先是突然的严肃认真起来,然后做出叫我暂停的手势,接着一遍又一遍地整理好自己的仪容,做好祈祷的姿势后,才叫我按下快门。

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一般都会坐大半天。有时候会在一起发呆,有时候会一起翻起我相机的照片来看,在点评照片的时候,一般都是他说他的旁遮普语,而我也是说我自己的语言,见到对方笑的时候,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后来听一些懂英语的锡克教徒说,他是类似于一个厨房的管理员之类的职位,对于锡克教徒来说,这是一个最值得人尊敬的职位。

可惜,在我离开阿姆利则之后,就再也没能见到他们。

(正在聊天的三轮车夫)

(骑摩托车的锡克教徒)

(看报纸的锡克教徒)

4.铁匠

我平时很喜欢在金庙附近的老城区走动,因为老城区的各种各样会让我感觉像是穿越到了几十年前。这里保留有很多古老的职业,例如用火炉烧烤的饼干店、传统的手工洗衣店、用传统工具制造铁具的打铁店铺、用手摇缝纫机的裁缝店铺、用机械打字机的打印店……这些在其他国家可能已经给放进博物馆或者列入文化遗产的东西,在这里却只是人们的一种谋生工具,想起来也是挺不可思议的。我很喜欢拍下他们劳作时候的照片,我觉得这就是摄影的意义,用手中的工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切,到若干年后回放这些照片的时候,发现以前遇到过的一切仍然历历在目。如果用记忆很难保存下来的东西,那就用相机吧。

在午后老城区的街上行走的时候,突然发现旁边一间店铺有个锡克老人在低头仔细做着什么,于是停下前进的脚步,转身走了进去,发现他手中拿着的居然是一个一个小印章,这些小印章组合起来就可以复印出各种文章了。原来这是一个活字印刷店。在11世纪的北宋时期由中国人民发明的东西,上百年前就已经在我们国家消失了的东西,居然就在这里,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个小城镇里面,作为一种谋生工具出现了。这些比机械印刷机还要古老的玩意居然还会存在,真的是大开眼界了,我不禁发出感叹。

锡克老人见到我进来站在他旁边观看后,貌似也没有阻拦我的意思,还把他手上的一个小印章拿给我看,让我把它拍下来。他极其认真的把这些小模具装到一个铝框后,油上墨水,然后翻倒过来印到了纸上,一张字迹清晰的纸质文章就算是完成了。其实相对于说他们是落后,我更加愿意相信他们是出于一种保护传统的心态来从事这种职业的。因为不想打扰他们的工作,于是看了一会后就离开了。像参观博物馆一样从活字印刷店出来后,继续往深巷里面走了进去。在这些地方行走,有时候真的犹如在寻宝一般,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在某个转角处遇到一些上百年前穿越过来的店铺。

(活字印刷店)

(手工制造玻璃的店铺)

(清一色的男工人)

突然的觉得背上好像给实物打了一下,该不会是有人从楼上扔什么东西下来吧,往上面扫视一遍后,没发现有什么,于是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后还是感觉给实物击中了后背,而且伴随着后面发出了一阵小孩的笑声,我回头一看,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小孩在拿石头扔我。

“你们别再这样做了,等会我会揍你们的”

我对着他们大声吼道,以往在其他城市给小孩扔石头的时候,这招都管用,毕竟这些小屁孩也是知道外国人好欺负才会这样做,如果做出一副凶狠样子的话,他们一般都不敢再有什么乱来的举动。

但是当我往前走几步的时候,还是给扔了石头,不用想都是刚才那几个小孩在作怪,我直接转身往他们所在的地方跑了过去,不过他们的小身影一下子就钻进了街头小巷中消失不见了,接下来我假装走到一条稍微宽阔的巷子里面,不一会儿果然还是给扔了石头,这时候已经给怒火冲晕脑袋的我瞬间转身,不顾一切的往他们冲了过去,他们貌似想要跑进巷子旁边的一间房子进行躲避,我直接冲了进去抓住其中一个小孩,把他整个人扭转过来面对我,然后对着他的脸大吼一声。以前曾听人家说,印度这个国家会把人们性格中的那些隐秘而丑恶的层面激发出来,直到此刻我才明白这个说法。

(阿姆利则街巷)

(阿姆利则街巷)

(阿姆利则街巷)

这时候从房子里面快速的走出来一个穿着旁遮普服的中年妇女,从我手上抢过已经给我吓哭了的小孩,接着对我指指点点的,估计是在骂我,因为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于是就想着返回。等我即将要走到门口的时候,她冲到了门外张开双臂拦住了我,做出了一个要钱的姿势,估计她的意思是说我吓着了她的宝贝儿子,然后叫我赔钱。她看到我没反应后,继续在咒骂个不停,我无奈只能站着看着她,等到她骂累了再想解决的办法。这时候我注意到对面一间店铺的一个锡克教徒向我们这边走了过来,他和这个妇女进行一番沟通后,妇女松开了双手,这样我才得以走到门外。锡克教徒邀请我进他的店铺做客,这时候我才发现这里原来是一间传统的打铁店铺,店铺的面积很小,到处都堆满了打铁用的工具和铁制品,店铺的最右边放着一张很小的床铺,中间处是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几张照片和一些小工具,左边放着一个简易的饮水机。墙壁显得很破旧,有一部分已经开始脱落。他请我坐在一个铁罐做成的临时椅子上后,自己也坐在了工作用的椅子上,他的前面是一个开放式的小火炉,小火炉里面是一堆烧得通红的煤炭,火炉附近放着一些制造成功的铁具和锤子钳子之类的工具。

“刚才那件事你别放在心上,那个妇女的脑袋有点问题的”

他指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对我说了这句话。接着他还给我演示了他的工作内容,做出各种精致的铁制品给我看。

“你是自己一个人来这里吗?”他突然开口问道。

“没有啊,我和我朋友一起来的”一般别人这样问我的时候,为了安全着想,我都不会如实回答我是独自一人。

“那你的朋友们呢?”

“他们在酒店呢,今天他们没有和我一起出来”

“你知道吗?我在这里每天都很孤独,隔壁的人都不想和我接触,甚至从来都没有和我握过手”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从事的职业,这种工作让我的身体每天都是脏兮兮的,所以他们都不敢和我接近”

(铁匠和他的店铺)

(裁缝店)

(裁缝店)

说完这句话后,他放下手中的工具,给我看了他的双手。我觉得上面虽然已经布满了老茧,并且有些灰尘,但是并不显得脏污,而且他头上戴着的头巾和穿着的衬衣都显得干净整洁,想不出为什么别人会不愿意和他接触。直到我看到外面一个穿着破烂的小孩拿着麻包袋在垃圾堆翻找垃圾的时候,才猛然醒悟过来,他说的人们不敢和他接近应该是这里变异的种姓歧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印度种姓制度的可怕之处,可能是之前接触的印度人都是住在大城市里面的,所以没有对这个有较深的体会。但是在阿姆利则这里,作为一个宣称杜绝了种姓制度的锡克教,居然还会有类似于种姓歧视的现象存在,之前只是听人说锡克教已经没有了种姓制度,但是经过今天的接触后才发现,这种残酷的制度还是没有灭亡,实在是不可思议。最后和他道别的时候,我和他握了手,他把我的手紧紧的握住很久都没有松开。在这之后我每次路过这间打铁店的时候,都会进去看一下他,和他握个手,和他说说话,有时候还会给他带些吃的水果,他每次都笑的很开心,是那种从心底发出的笑容。

后来我才想起来,我身边的境况其实和铁匠也相差不了多少,或者说我和他的这种情谊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看一下我们身边,经常的有人说我们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社交圈子,不是自己的圈子不要强融,“高端”圈子的人会看不起“低端”圈子的人,最后经过层层的筛选,还是剩下自己独孤的一人。这种所谓的社交圈子,和印度的种姓制度究竟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我们经常的取笑印度的种姓制度,但是我们其实也在深受“社交制度”的迫害。

(裁缝店)

(手工饼干店)

(纺织厂)

(0)

相关推荐

  • 印度中古时期历史资料简介 印度中古时期大事典 印度历史文化

    笈多帝国 印度中世纪第一个封建帝国.8世纪时印度分裂为许多小国,西北部受贵霜帝国统治.4世纪初,在恒河下游摩揭陀国境内有个叫旃陀罗笈多的人称王,即印度史上著名的月护王(320-335),他征服附近的王 ...

  • 人口只占印度百分之二的锡克族,为何成为印度最具影响力的民族

    印度是一个宗教繁杂的国家,这种多样性使得其国内大大小小的民族达到一百多个,其中较大的民族有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尔族等,而锡克族,却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民族,仅有人口两千多万,连印度总人口的零头都不到. ...

  • 印度修仙记〔卷一〕: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上)

    永不落幕的世界宗教博览会 (上) The Incredible Adventures in Hindostan[1] Leon君 印度修仙记 | 1.16-2.1, 2019 众所周知,印度是佛教的发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二十三)

    4.参加了一场婚礼 因为旅游业的发展,焦特布尔政府鼓励梅兰加尔古堡附近的房子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刷一遍蓝色漆,以符合蓝色之城的名号,但是在远离古堡的地区就没有这个规定,因此蓝色的房子就比较少.虽然这些房子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一)

    非常感谢您打开本篇游记,这篇游记是本人的原创游记,在旅游网站上有超过百万的阅读量,现在转发到头条这边来.首先说明我并不是标题党,我真的是总共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本来计划是旅行一年的,无奈最后因为停留的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二十二)

    十:焦特布尔 1.到达焦特布尔 凌晨0点45分在杰伊瑟尔梅尔上的火车.因为时间短,又是冬天,就选择了没有空调的SL车厢.后来发现SL车厢和空调车厢的差距并不只是一个空调那么简单,而是所有硬件设施都相差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九)

    6.他们的恋爱观念 白色象征着纯洁.清白与神圣,于是乌代普尔的纯白色特征,使这里变成了一座恋爱之城,一座蜜月之城,据说印度生活条件稍好的新婚夫妇都会选择来这里拍婚纱照和度蜜月.在这里的大街小巷走着的时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八)

    3.有关乌代普尔 乌代普尔是拉贾斯坦邦的一座小城,在首府斋浦尔西南方向的403公里处,因为城市大部分建筑都使用了洁白的大理石和砂岩建成,于是得名白色之城.这里的建筑物普遍都设计得雄浑大气,自带有一种优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七)

    八:乌代普尔 1.坐火车到乌代普尔 用Cleartrip预定了晚上11点半从孟买Bandra Terminus火车站到乌代普尔的火车,因为酒店离火车站实在是太远,就没有像以往一样选择乘坐巴士和出租车,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六)

    4.废钞行动 这次来到孟买,在街头走动的时候,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每间或大或小的银行要么就是大门一直紧闭,要么就是在前面排起了几十米长的队伍,后来才得知,这都是拜印度奇葩的废钞行动所赐.关于废钞行动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五)

    七:孟买 1.有关孟买 印度的半年商务签证每次只能允许停留三个月,到达蓝撒拉的时候,眼看着签证已经快要到期,于是在印度这个vip级别的休息室停留十天后,乘坐大巴到了德里,然后在德里直接飞回了广州.回到 ...

  • 我在印度旅行了九个月(十四)

    5.印度的流浪狗 在阿姆利则街巷中拍照的时候,有时候会遇到很多阻碍,这其中最为严重的要数在这些地方占地为营的流浪狗了.有时候突然的在黑暗中发出一阵狗吠声,或者远远的在流浪狗附近路过,它们都会作出攻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