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涵尹散文——《寒山寺》
我的家乡在苏州。
因为教科书本的缘故,好多人提到苏州都只能想到园林,就像是每当提到杭州,总会想到西湖一样。但是如果把苏州比作一顶文化桂冠的话,苏州的园林实在是这个桂冠上众多的明珠之一。
苏州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教育科技都有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这里不仅是文化的起源地,而且这座城市一直在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滋养着一方的百姓。
提到苏州文化,就不得不说一个地方,那就是寒山寺。
寒山寺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以前,也就是公元七世纪。 贞观年间的寒山子来到这里,并且为这里之后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千百年来这里享受着后人香火的供奉,无论是朝代的变迁或是历史的更替都磨灭不了寒山寺所包含的渊远禅意。
它曾经见证过祖国历史最风光的时刻, 也经历了祖国的沉痛与磨难。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寒山寺, 已经是修葺于光绪年间的了。
走进枫桥镇的石牌坊门,再往深处走,就是成片的景区,钟楼与寒山寺紧密相连,见证了那一段光辉的岁月。寒山寺的对面是枫桥景区,若是站在狮山大桥上往底下忘,错落有致,别有风光。
景区里面就像是一个小巷子,虽然被冷清了许多年,但里面总有一些有故事的人和事。比如说夹道里咿咿呀呀的昆曲唱腔,或是寂静多年的国宝级剪纸艺术家。他们不声不响,安详的,沉默的守护着这一方水土。
总是能听到馆里的古琴声,馆依着江畔而建,顺道送着琴声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或许是回到了历史刚刚成型的那一刻,没有现代都市的浮躁,也没有封建社会的金戈铁马。
天地之间异常的干净,又异常的空远。琴声交相辉映着的,是远处钟楼的回响。虽然钟楼和枫桥那条小巷包括寒山寺在近年来被分为几个不同的景区,为了方便多收几份门票钱。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下,在无形的时空中,它们已然血肉相连。
钟楼的景区和中山陵十分相似,都是一条长长的林荫路直通尽头,楼后头的一面厚墙隔绝了它与狮山大桥,墙上刻的字只有从正面才看的清晰。
这里的钟楼并不是每年元旦辞旧迎新请高僧敲钟的那座钟楼,后文会提及。这也是清光绪年间修葺过的了,支撑钟楼的梁木换了新的,就连大钟的漆也被重新刷过许多遍。
边上陈列着若干年以前大钟的拓印照,可惜就如同剑桥三一学院的苹果树一般,都不是当年启发过牛顿的原版了。
从某些方面来说,钟楼的历史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那座钟,而在于在历史的沉淀下,人们看着历史留下的痕迹,能够想到点什么。
他们想到的东西,不必给予心灵多大的指引,而是能让现代社会车马喧嚣下浮躁的灵魂,得到片刻的安宁。
就像景区内的那条林荫路,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都绿意繁盛,周边环境有隔绝于四季的暖意,我们也就能在四季之外得到片刻凉意。
辞旧迎新时刻真正敲钟的地方是在寒山寺的寺内。在寒山寺和合殿的门口,一个旅行团的导游对游客说,每年的12月31日到1月1日的零点会有从全世界赶来的108位最为得道的高僧,且就是这108位最为得到的高僧,每人也只有资格敲一次钟声。
因为人说每人一年间将会有108种不同的磨难,因此这108下钟声,可以驱走一个人一年前所有的磨难,无论是迷信也好,不迷信也罢,于众生而言,这都是在美好不过的祝福。况且寒山寺是一所千年的佛寺,它所蕴含的磁场,以及它自身的底蕴都是很难比拟的。
后来导游带大家到了真正敲钟的地方,比钟楼景区小了很多,由于古楼的周身年久失修,反而显得愈发古老。游客们纷纷进去买了开过光的福禄寿菩提果,不论抱着怎样的想法,都是为了新的一年图一个美好的祝愿。
小钟楼的对面就是寒拾殿,一个大多数人都觉得是保佑姻缘的地方。寒山寺的两位高僧,寒山和拾得,在风雪中来到姑苏,传经播道,传播佛法的思想,本意是弘扬佛法。
他们的深意,并不是护佑姻缘那么简单,也不知是小情那么狭隘。他们之所以手握莲花,眼带笑意,也是为了世上众生能如同他们所想的一样,以和为贵,愿世上无战事。
寒山寺的正殿与许多寺庙一样,都叫大雄宝殿。殿前与寒山寺的大门中间,正对着偌大的香炉。它的香火气息经年不息,不论是冬季还是夏季,围在香炉的周身,都好像温暖的可以把人融化。
香炉附近总有一位寒山寺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退休的苏州老人,就姑且叫他们剪香人吧,他们总是喜欢在香炉中插着的代表各种美好祝愿的香将燃未燃尽时,用铁钳剪短,没入香灰中,以便后来者敬香,这也是现代寒山寺变得愈发商业化的证明。每每想到这些,总是令人无比惋惜。
大雄宝殿的门前有一座大香炉,常年系满了善男信女许愿的红丝带,但是前些日子,由于寒山寺的主持性空禅师的圆寂,整座寺庙被换上了一片肃穆的白色,红丝带也被悉数撤了下来,那一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就连寺内蔓延到角角落落乃至目光可及之处的,来自各界人士送来的悼念的花圈,围满了白色的菊花,在这个本该暖意融融的冬季,显得格外萧瑟。
我们一行人在寺内行走时,总是小心翼翼,避免让鞋子踩脏了掉落在地上的白菊。寒山寺殿宇大多为清代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它的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因此九曲十八弯,抛开主要建筑外的景致需要游人自己来发掘。
例如寒拾殿侧方拱门后有一幢飞檐走壁的小楼,小楼后方伫立着三四层高的佛塔,人们往往喜欢走到佛塔的顶层,然后往小楼的楼顶上抛硬币。也不知道传统从何而来,也许是约定俗成。
有了香客开始,小楼的屋顶上就泛着好看的发亮的光泽,仿佛在阳光下,充满了梦想达成的希望。自那一枚枚小钱币落户在楼顶上起,愿望似乎也都被实现了。
就算硬币没有落到屋顶上,也没关系,因为在曲径通幽处,有一片鲤鱼池绕着花荫底下的凉亭,在池底,硬币也终于可以有了一个停泊的港湾。
说来也奇怪,平时洒脱的我们在寒山寺香火气息的影响下,全都莫名安静了下来。
想起中学老师曾经提过,佛法和物理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似的,物理中的质子、分子,到最后都会被划为宇宙和空间的概念,从而升华为佛法。
而佛寺中的磁场和感应与别处不同,可以提升人肺腑中的气,人的气被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层面后,杂念被摒除了,烦恼也就没有了。
有香火的地方总比别的地方来的暖和些。在亲身来寒山寺之后,我们终于明白,这些文化古迹是不能光从冰冷的字里行间所体会的。
这儿当然不只是一所佛寺那么简单,它早已融入了这所城市的一动一静间,成为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我们置身于这个环境里,把自己带入这处所在,俗世间的名啊利啊,就好像都与我们无关了。我们全部所想的,就是能够欣赏并且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东西,这样时光就好像不会变老了。
在融融冬意里,我们仿佛听见了来自未来的寒山寺跨年的钟声,它在不断警示着我们,敦促着我们,又祝愿着我们拥有一个新的美满的篇章。
等走出寒山寺的时候,我的情怀大致也已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