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风采】程多多

吴昌硕是海派艺术的光辉大纛,他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精神,已作为一个艺术体系而成为一种文化积淀,成为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以传承吴昌硕艺术精神为宗旨,成立30年来,成绩斐然,影响广大,已成当代吴昌硕研究的一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协会成员多为当今海上书画艺术界之翘楚,他们学习吴昌硕艺术思想,汲取传统精华,融入时代气息,笔精墨妙,写我胸襟。协会公众号“会员风采”展示他们的艺术风采,亦体现了吴昌硕艺术精神的源远流长。
看,他们一个一个走过来啦!

艺术家简介
1947生于上海市松江区,自小跟家父程十发、母亲张金錡生活,耳喧目染,爱好美术,及中华传统文化。1968年赴苏北农场务农。1974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上世纪70年代任徐汇区少年宫美术指导员,并在家父的辅导下进行绘画训练和创作,画了许多的连环画和插图,包括共同创作了连环画《伤逝》等。
1981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著名的现代艺术学府——旧金山艺术研究院,并于1986年获该校美术硕士学位。在美国期间,曾得益于帕克莱加州大学著名东方艺术教授高居翰先生的亲切教诲,以吸收东西文化之精萃,同时兼容并蓄地尝试以中国传统画技法来表示异国风情。
现任:上海松江程十髮艺术馆名誉馆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书画研究社研究员、上海中国画院海外特邀画师、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上海书画院画师、上海吴昌硕艺术研究协会顾问、上海东华大学顾问教授等。
非中非西  著手成春
——读画家程多多作品有感

文 / 耿忠平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它的母体文化基因和语言表达方式,必然造就出其特定形态和背景下的作品及风格。而当这一文化体系受到不同文化和方式的浸润后,必然会产生某种同化,并表现出某些复合特征。这种特征有的表现在风格层面上,有的表现在精神层面上,有的会很明显,有的则很含蓄,因为其本生的母体文化基因决定着艺术的本质。

名画家程多多,作为海派画坛一代宗师程十发先生的儿子,他不仅继承了父母的基因,从小在充满艺术氛围家庭中熏陶长大,聪慧的他走上艺术道路也是一种必然。有趣的是,当程多多开始对画画兴致勃发时,父亲却不允许他临摹自己的作品,而命他临摹宋人的团扇、李公麟的《五马图》以及《八十七神仙卷》等,其目的是要他理解白描线条的奥秘,品悟传统艺术的魅力。由此,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慢慢地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成年后,程多多曾被分配到农场工作,后又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系读书,毕业后成了一名专职美术教师。此时的他既有中西美术理论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又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并多次与父亲合作出版作品,已是同龄人中一位出类拔萃的青年画家。然而,他并不甘心于如此的岁月静好,一个机遇巧合,他在改革开放大潮的裹挟下,背着画夹飞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成了旧金山艺术研究院一名研究生。他告诉我,5年的求学生涯,进一步了解了西方当代艺术精神,可谓是开阔了眼界,对自身的艺术也有了新的定位。同时,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西方艺术元素、理念来思考中国画,并尝试融入到创作中。说话间,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方大印告诉我,这方“非中非西”印,是韩天衡在1986年赠与的,它十分形象地概括了我当年艺术探索的艰辛历程。

程多多  《春风图》

我一直认为,艺术的创新不是简单地改变原有的风格,或抛弃传统,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借鉴新的艺术观念、技巧等手段,为我所用,充实和丰富原有的绘画语言,而绝不是把中国画画成失去中国画意趣的作品。诚如“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歌词描述的这样,洋装只是一种可以变化的外在形式,其本质是为内在的精神服务的。

那么,中国画的本质是什么呢?是线条,是笔墨,它充满着东方哲学的辩证规律和智慧,是表现中国传统艺术所特有的。诚如程十发所说的“只有带有强烈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才具有世界性。”受此影响,从小练就“童子功”的程多多,对线条的理解和运用早已是熟门熟路。对于西画的认识和实践,同样也是驾轻就熟,如何在“非中非西”两种文化审美的碰撞、磨合和交融过程中找到最佳的结合点,程多多做了两件事,一是守住中国画家的底线;二是在继承中成就自我。

先说其一,所谓底线,即用中国画的笔墨来描绘作品。从程多多的作品来看,无论是花卉、山水、人物,还是禽鸟、走兽,注重以遒劲畅达的线条,与淋漓奔放的墨色和明亮艳丽的色彩相融合,传达着一种内心的认同和快感。这种认同和快感来自对线条的体悟,又真切地彰显心绪于作品中,感染每一位欣赏者。一根线条由点及面,承转起伏间的浓淡、长短、粗细、刚柔、徐疾、枯润、轻重、虚实等形态,本身就有独立的节奏与韵律,构成了变化莫测的画面。同时,他的绘画题材选择,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文审美思想,还反映了他的审美取向和理想追求。

程多多  《春梅图》

程多多认为,当新的理念无论引发形式上的如何变化,但最终落笔的还是笔墨、线条、造型与色彩。如他的水墨《五色枫叶小鸟》图,以焦墨线条勾写出粗枝大叶,在局部略作皴擦,增加厚实感。又以透明而深浅不一的墨色罩在叶子上,让人仿佛感受到叶子在阳光下斑驳的影子,他把水墨的五色,又赋予了印象派的神采。

从《瓶中野花为谁开》、《瓶花》等作品来看,在画法上亦工亦写,画面明朗欢快,但在构图上与传统的折枝花卉已有不同,它借鉴了西画静物写生的构图法,在似曾相识中又有几许不同,让人心生欢喜。

如《双鸡与牵牛花》,上方的两只鸡与下面牵牛花,一动一静,仿佛就是农家小院角,富有生活气息,画面构图饱满,充满视觉张力。这是身为摄影家的程多多以镜头的视角引入绘画创作,给人在欣赏笔墨的同时,又有了视觉的愉悦。

又如《父亲肖像》、《邻居》、《巴金肖像》等,以严谨准确的线条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用写意的手法画出相应的背景,一简一繁,巧妙衬托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作品的内涵。

程多多  《风雨图》

就用色而言,程多多汲取了印象派用色手法,作品明亮艳丽,热情洋溢,生动奔放。如《加拿大枫叶印象》、《秋天枫叶》等,在水墨的基础上,又运用了紫红、浅红、绯红、赭等暖色,以及少许绿色,将秋风中的枫叶,由绿转红的过程,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画面上依然散发出浓郁的中国画意趣。

在传统写意山水画中,对于天空的描绘,一般多以留白或平涂渲染,亦或用线勾出云纹,以代表一种氛围。而在程多多的不少作品中如《加州一号公路》、《雾卷金门》、《春雨鸟归图》等等,则用水墨和色彩大面积地渲染出天空的风起云涌,苍润迷濛的宏观场面,令人叹为观止。如《寒桥夜航》图,描绘的是一艘船在浓重的夜色中驶过金门大桥的情景。满纸的夜色,用水墨以传统的泼、积、破、冲等手法,并结合肌理制作,通过层层渲染和交叠,形成浓淡不一、流动的云雾,满满当当,浑厚而空濛。又用没骨法画出金门大桥高耸的铁塔,穿插在厚厚的云层间,与夜色浑然一体。近处的水面,夜航船在低垂的云雾中前行,只露出用工笔画出的船尾和几许水波。尤为巧妙的是,船杆上的那盏略显昏暗的夜航灯,作者并没有作刻意描绘,只是在留白处,用淡淡的朱砂点了一下,让人感到这是透过雾气的灯光,如果没有生活的观察,是不会有这样的神来之笔的。他将西画的构成理念与中国画远观其势、近察其质的照观方式巧妙地融合,在作品中获得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它的出现开创了当代山水画的新境。

赏析这些列举的作品,可以发现程多多运用的新形式,是以笔墨为基础而展开的,从线条、造型到色彩,每一步的尝试都是才情和睿智的表达,著手成春,使老题材绽放了新气象。

程多多  《放翁诗意图》

程多多是一位功力深厚的画家,深谙艺术传承发展的规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创作经验,使他有了寻求个性的资本和自信。这是其二。他告诉我,画画就是画一种感觉。有很多次驾车旅行,当猛然看到一处奇特的风景时,立刻停车拿出相机拍照时,景色已经变化。而当这一瞬间的感觉,出现在你的笔下时,你会怦然心动,因为你抓住了物象的主要特征,这样的作品就有了个性。如他的《优山美地国家公园写生》、《云开半夜千里静》、《大峡谷》等作品,就是旅行后的感受,突出了笔墨的主题,将写实和写意巧妙结合,让人浮想联翩。

对一个艺术家而言,日常生活就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如他的《百果图》重点描绘了中外有名有姓的88种水果,这些都是他的亲眼所见的记录。又如《突然想起农场来》,则是他当年在农场工作所见的回忆。画中的南瓜、冬瓜、圆椒、茄子、青菜、白菜、萝卜、洋葱、豆芽、韭黄、山芋、土豆、鱼、肉等百姓寻常的食材,经过精心组合、大小搭配,以工稳的线描写实,形象鲜活,水墨重彩,色彩亮丽,古典中透射出当代的生活气息,得到众人的好评和肯定。

程多多对我说,搞艺术不能想的太多,不要预设画出什么特点来,欲速则不达。只有老老实实地画,画多了,作品自然就会有内涵,被社会认可即是个性。非中非西的探索已近40年,画画让我开心,别人看了也能够开心。为此,我要更加努力,更上一层楼,既使到了“勿三勿四”的地步,也不足惜。从他幽默的笑谈声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一个老艺术家坦荡的胸襟、自信的定力。

辛丑七月十日于平顺堂

程多多作品欣赏

《寒桥夜航》

《黄浦江故事》
《江南春早》
《金秋》
《菊黄蟹肥》
《瓶花》
《岁寒三友》
《汤显祖造像》
《突然想起农场来》
《五色枫叶小鸟》
《映日荷花别样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