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唯一一宗被否的再融资:剑指股东信息披露

12月28日,永和智控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被发审委否决,成为2020年唯一一宗被否决的再融资申请。
永和智控的再融资方案本身非常简单:向实际控制人发行6,000万股,募集资金60,360万元,全部用于补充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曹德莅于2019年11月取得永和智控控制权,间接持有其29%股份。在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后,通过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巩固控制权,是市场上的通行操作。从公开信息判断,本次非公开发行被否,与方案本身关系不大。
本次非公开发行的两轮反馈意见回复及告知函回复一共150页,本文希望用不到2,000字抓住最核心的问题。
永和智控原从事阀门、管件等流体控制设备及器材业务。实际控制人变更后,一年时间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将原业务下沉至新设子公司永和科技,二是连续收购了达州医科肿瘤医院、昆明医科肿瘤医院等医院业务。
这样的一个组织结构和业务调整,很容易联想到上市公司下一步的动作,就是以出售永和科技股权的方式剥离原业务,然后全面向医院业务转型。
在审核过程中,对于上述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关注:(1)是否有出售原业务的计划;(2)募集资金是否变相用于收购医院业务;(3)是否故意规避借壳,即收购的医院是否实际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
前面两个问题无论怎么回答,都不会违反再融资的相关规定,对审核造成实质性障碍;第三个问题,其实这两个医院相关财务指标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很低,即使受曹德莅控制,也不构成借壳;如果确实不受曹德莅控制,那更不是问题,说清楚就行。从第一轮反馈意见回复看,永和智控的回复算是四平八稳:没有出售原业务的计划,募集资金没有变相用于收购,收购的医院在收购前受独立第三方控制。
但第二轮反馈和告知函时,审核人员得到了新的信息,审核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信息1:达州医院和昆明医院均设立于2017年,设立时均包含一名叫于钊的股东,但均在设立后几个月就退出。到被上市公司收购前,达州医院和昆明医院的股东已经看不出和于钊有关系。
信息2:于钊、曹德莅早年相识,在2011年共同出资设立过一家名为大行广泽的企业,并于2017年通过这个平台出资设立东篱医院。
信息3:于钊曾经在2015年设立过一家名为正信普得的企业,然后在2018年转让给了曹德莅。
信息4:达州医院和昆明医院在企业工商登记时,预留的电话号码均是028-62301059。而正信普得预留的电话号码也是028-62301059。
信息5:曹德莅与于钊之间存在资金拆借往来,截至目前曹德莅欠于钊2,700万元。
各位都是资本市场的老司机,看到这些信息,对于达州医院、昆明医院、于钊和曹德莅之间的关系,相信自有判断。
如果还无法判断,我们再提供两条信息。
我们根据上述信息,通过最原始的方法——百度,发现了另外两条信息。
信息6:另外一家名叫中信和诚的企业,预留的电话号码也是028-62301059。而中信和诚是被上市公司收购前达州医院的股东。
信息7:另外一家西昌仁爱肿瘤医院,预留的电话号码也是028-62301059。这家公司的执行董事兼经理为张峰,监事为于钊,而张峰同时是达州医院的核心管理人员。
本文认为,这就是本次非公开发行被否决的主要原因。
那么,前面不是说,这两个医院相关财务指标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很低,即使受曹德莅控制,也不构成借壳,为什么医院的控制权认定问题还会构成实质性障碍呢?因为这里面问题关键不在于是否构成借壳,而在于从前期收购医院时的信息披露文件,到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申请文件,都说收购医院不构成关联交易,交易对方和上市公司没有关联关系。如果事实真的是关联交易,那上市公司前期信息披露、收购医院时的决策程序,以及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申请文件就存在重大瑕疵,不再符合“上市公司发行证券,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地披露或者提供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发行条件了。
达州医院、昆明医院的股东是否系替于钊或者曹德莅代持,于钊和曹德莅又是什么关系,可能只有天知地知。从目前的信息看,也不能保证100%有代持行为,但就是感觉说不清楚。
12月22日,中国证监会传达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严把IPO入口关,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这里完善股东信息披露监管,相信不仅体现在IPO监管过程中,也体现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其中就包括了销售、采购、并购重组等各类交易的交易对方的股东信息披露情况。通过2020年这个唯一被否的再融资案例,可以看出核查各类交易对方与上市公司关联关系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监管部门对疑似关联关系的蛛丝马迹是非常敏感的,绝不可抱侥幸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