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高考志愿,多早都不嫌早!
01
记得在儿子高考前好久,妻子就找来了往年的报考指南,开始研究高考志愿。
说实话,我当时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因为现在是出分后报志愿,在不知道分数之前就做准备,所选范围显然要扩大很多,可能要把几十上百所学校都要考虑在内。
这其中,必然要做很多无用功。
我开玩笑说,如果儿子超水平发挥,不小心拿了个省状元,咱们在家里等清华和北大招生老师的电话就行了,还选什么志愿!
就算考不了状元,等分数出来再说,可选的学校范围也会缩小很多,显然会更省力啊!
02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有些力其实是不能省的。
儿子当然没有当上省状元,但他成绩尚可,学校没有太大选择的余地,基本上就是什么分上什么学校。
但仅仅那一所学校,几十个专业具体都是做什么的,专业实力怎样,就业前景如何,往年的录取情况如何,我都一直没搞明白。
儿子对于自己大学生活以及未来职业的规划,更是没有一丁点概念。
要不是妻子提前做了点功课,恐怕那几天非抓瞎不可。
即使如此,由于我的消极,最后儿子的志愿填报得也并不十分理想,稀里糊涂就上了现在的专业。
其实填报高考志愿真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准备得多早都不嫌早。一些准备工作是必须要提前做的,而且是越充分越好。
首先要根据孩子平时的成绩以及高考的发挥情况,预估最好和最差的结果,然后对应往年的省排名,确定一个可选择学校的大致范围。
在此基础上,至少以下两项工作,一定要做细。
03
一是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
虽然现在很多人就业的岗位不一定和大学里学的专业相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报志愿时选择的专业还是决定了他一生的职业。
报志愿时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与专业结合起来,上学时学自己喜欢的内容,工作后做自己喜欢的职业,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刚刚结束高中生活的孩子们,往往对未来的职业没有一个清醒的规划,对专业的认识也停留在高中那几个学科,甚至自己的兴趣是啥自己都不清楚。
比如一个孩子在报志愿的时候,问他喜欢什么专业,说是喜欢物理。因为他中学时物理成绩突出,在他的印象里,学物理无非就是会几个公式,然后做题而已。如果真的大学上了物理系,可能肠子都会悔青了。
而且,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不同,适合的专业也不同。心理学界把人的性格分为研究型、社会型、艺术型、事务型、经营型、技术型等6种,不同性格各有不同的适合专业。
如果有条件,可以对孩子做一下全面的职业心理测评,网上也有一些免费的测评可以使用,比如可以搜索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大家不妨一试。
我们知道了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点之后,可以再对前面所选的学校和专业进行排除,缩小范围。
总之,家长此时一定要和孩子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给他们提供合理的建议。
04
二是要对各种专业的性质进行充分了解。
我们想指导孩子,不能想当然,要靠分析和数据说话。只有我们自己先搞明白了,才能给孩子介绍明白。
首先对什么专业是做什么的要搞清楚。
很多大学的专业,和我们普通字面上的理解完全不一样。
据说,现在中国大学共有13个学科,61个大学专业类,506个大学专业,不下一番功夫很难搞清楚,如果跟着感觉走,很容易让孩子“上贼船”。
专业学的内容是什么,就业方向如何,都需要事先了解清楚。
如果给孩子选择了一个专业,结果毕业却发现没有公司要,岂不悲剧!
其次是要注意同一名称的专业,不同学校的研究方向也有着天壤之别。
比如同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北化工侧重于高分子材料,武汉理工侧重于建筑材料,浙江理工侧重于丝绸材料,东北大学侧重于金属材料,等等,差异巨大。
如果不了解清楚,只看专业的名字,也可能会闹笑话。
再次是名称相似的专业,学的内容更可能不一样。
比如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很多人都认为学的是计算机,实际上更接近数学专业。
如果孩子高高兴兴当成计算机专业去上,到时候很可能会失望。
05
据说在大学里,有60%以上的学生都产生过转专业的念头,可见大部分人对自己的专业都不满意。
换句话说,大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报志愿的时候,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到位。
虽然大多数大学都声称允许转专业,但条件一般都比较严格,要求大一的成绩比较靠前,而且还可能要降级,所以事实上转的并不太多。
把工作做到前面,在报志愿阶段就把专业选好,这才是最正确的作法。
高考刚刚结束,志愿填报一定要马上提上日程,从宏观上先做一些准备,以免等成绩下来后手忙脚乱。
这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多花费一点时间和精力,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