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门》一代人的记忆——丁小琦携“一棵树”剧院做客《商圈有约》

《天堂之门》一代人的记忆
丁小琦携“一棵树”剧院做客《商圈有约》

(从左至右)主持人刘新伟、编剧兼艺术总监丁小琦、导演兼院长严雪文、演员剧团团长李潇

5月14日晚上,由《商圈》全媒体主办、RMIT澳华研究学会协办、Westpac亚洲贵宾部独家赞助的《商圈有约》第二期——《天堂之门》现场访谈在RMIT大学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的独家赞助商Westpac银行亚洲贵宾部总监Grace Tsui告诉记者,之所以要特别赞助《商圈有约》第二期——《天堂之门》访谈节目,是因为《商圈》一直以非常专业的精神、认真的态度为树立华人在澳洲主流社会的新形象,弘扬华人的拼搏奋斗精神而不断努力,那么这次对《天堂之门》的访谈也是充分通过25年辛酸苦辣的移民故事展示我们中国移民不屈不挠追求梦想的历程。因此Westpac愿意助此一臂之力。

感谢傲胜OSIM提供的价值1200澳元的按摩设备;感谢Lake Cooper酒庄提供的储望华亲笔签名的限量珍藏版希斯科特2013西拉子;感谢澳华娱乐提供的莫文蔚演唱会门票。

《商圈》全媒体在各界极大的鼓励和赞扬中,已经走过4个月。高端豪华的杂志设计是开启主流社会大门的敲门砖;中英双语网站是跨国界信息的存储大全;微信是迅速而快捷地传递信息、打通中澳投资地域障碍的最有效手段;而Newsletter则是《商圈》25年媒体资源积累最大化的集合。

《商圈有约》大型访谈节目是《商圈》全媒体平台的一部分,在成功举办《商圈有约》第一期之后又迎来了《天堂之门》剧组。彼岸国际集团总裁兼《商圈》杂志社长王雨萌特别表达了她对这次访谈的期待:丁小琦不仅是澳洲杰出企业家,更是优秀的作家。她的小说、歌词作曲、话剧剧本家喻户晓,25年前的《天堂之门》更是感动了4万老移民的心。今天她又重新改写了《天堂之门》,让主人公跨越了25年的时间隧道,而导演严雪文更是让这个故事有机会再次登上话剧舞台。《商圈》总编刘新伟作为主持人,用他特有的机智、幽默而且犀利的提问,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了丁小琦和“一棵树”剧社所有人的话匣子。

主持人刘新伟

RMIT澳华研究学会主任陈杨国生老师发言

· 三代人,一个梦 ·

“摇摇洁白的树枝,花雨漫天飞扬,落在妈妈头上,飘在纺车上,给我幸福的故乡,永生难忘。”

伴着韩红演唱的《梨花又开放》,《商圈有约》特别访谈安静地开始了。一首久唱不衰的老歌儿,一段电影《女儿楼》的剪辑短片,让这首歌儿、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作家丁小琦,成为了《商圈有约》史上第一个还没开讲,就已经落泪的嘉宾。

昨晚的丁小琦一身长裙,脚步轻盈。旅澳20多年后的她,依旧保持着东方人的谦逊。丁小琦的眼睛很大,炯炯有神。就如RMIT澳华研究会主任陈杨国生老师所说,第一次见到丁小琦的时候,就被这双眼睛所吸引:“那双眼睛我永远记得,机敏,不停的去发现这个社会。”

主持人刘新伟初见丁小琦的时候,丁小琦拎着一个篮子,草编的那种。刘新伟问,你的“包包”呢,丁小琦说,我都不认识什么“包包”,我也特别不愿意用那种有拉链的东西。

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简单一点,别着急。就像泰戈尔说的那样,最美好的东西,往往在不经意的一瞬间。

物质的东西像四面墙,永远没有尽头。而主持人形容说,丁小琦就像没有被墙包围着的一棵树,永远向着太阳长。

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歌舞团担任创作员和编导的丁小琦,写过歌,打过仗,著过书,下过乡,出过国,经过商……丁小琦的这半辈子,等于过了好几个人的一生。她的《女儿楼》被改编成电影,成就了演员葛优和孙海英的第一部电影;她的《Angry Kattle》获The Age报年度短篇小说奖;《Maiden Home》获澳大利亚文化部外国文学奖。

到澳洲的第二个年头,丁小琦应维省华联会主席杨锦华先生之约,根据自己海外生活的亲身体验,创作出了反映留学生彷徨和挣扎的话剧《天堂之门》。当《天堂之门》在当年2、3月份演出时,被澳大利亚文艺界人士称为“是一个杰出的中国式话剧,又是一个艺术水准极高的现代澳洲话剧”。

《天堂之门》成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丁小琦说,25年前写的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激情澎湃的生活,可25年后的今天,写的是一代人不朽的生命。

丁小琦1957年生人,而重新筹拍她的剧本《天堂之门》的“一棵树”剧社的导演严雪文,来自60年代,剧团团长李潇,则是一名90后的留学生小伙子。三代人,三代移民,因为一部穿越时空的话剧,走到一起。而他们也正是在为了同样一个梦想,不停地奔波着,追逐着,奋斗着。

对于这一批90后来说,桀骜不驯是他们的特点,他们不会因为某个人身负多重了不起的身份而高看他们一眼。年轻的剧团团长李潇说,和丁小琦老师《天堂之门》的相识,帮助他打破了对于父母这一代人的误解。“我以为他们就永远是那样,每天谈论的是柴米油盐,根本没有什么风花雪月。可是,我后来发现,我错了。他们那一代人更加拼搏,更加坚韧,有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勇气和毅力。”

· “海豚” ·

丁小琦1990年来到了澳洲。落地后,突如其来的彻底的自由,却让她体会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没有当初老一辈移民的坚韧意志了,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太多。”他们许多人第一个月都是在公园的长椅上度过的。这样的苍凉,让今天一落地就有接机到家的小留学生怎么想象。

丁小琦当晚分享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从国内名牌大学的老师,来到澳洲,凭借一身力气,或者是还算不错的英文,找了一个扛羊毛的工作,一天一百澳元。后来觉得身体不适,已经坚持不了了,到医院发现,两根肋骨已断,并出现了钙化。可是他不敢停下工作,也许相比身体上的疼痛,他更无法忍受的是失去这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丁小琦也没有逃过“饿得不得了”的体验,她也在面包店橱窗前驻足过。她的问题是,考虑要一块二的面包,还是八毛钱的。

那个年代,有很多人留学归国,一部分人成了“海龟”,一部分人成了“海带”。而留在这里的这些人呢?丁小琦说,他们是“海豚”,他们是飘洋过海的一粒粒种子,生根,发芽,聚拢在一起。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享受理想的教育,进入主流社会。他们用自己又粗又密的根茎,为后来的华人移民凝聚了最坚实的土壤。

时隔25年,昔日的中国作家已经成为了澳洲企业家,可江山易改,丁小琦艺术情怀依旧。

再次叩响《天堂之门》的机会,是在她看完一出由留学生排演的悬疑话剧《枕头人》之后降临的。好的导演需要好的编剧;而好的编剧,也在等一位好导演。《枕头人》的导演严雪文正是丁小琦一直在等待的伙伴。

严雪文曾先后就读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和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后来获得格里菲斯大学电影剧本写作博士学位。1995年受澳洲一家国际演出公司邀请,连续十年为俄罗斯大马戏团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巡回演出做节目主持,今年年初严雪文重返剧院导演了悬疑话剧《枕头人》。

“如果我们不来写,那么这个世界就没有人来写了。”丁小琦始终没有忘记父亲丁洪的教诲:人生来肩上都有一副担子,担子的这一头是亲人,是朋友;担子的另一头,是国家,是天下。一代代移民的故事,需要有人来记录;一段段移民的故事,需要有人来呈现。只有艺术作品,才能留下这个时代的烙印。

两个女人一拍即合,像一只精美的钢笔灌满了细腻的墨水,眼前是无垠的白纸等待着她们去书写。

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有钱人得到的尊重,只有在他花钱的一瞬间;而想赢得全社会真正的尊敬,是需要文化、艺术上的认同。丁小琦、严雪文、李潇和所有“一棵树”剧社的人们,正是追逐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穿越时空的梦想。

而梦想正在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慢慢的清晰。就在访谈行将结束的时候,严雪文宣布,“一棵树”剧社和他们的《天堂之门》将正式参加澳大利亚第二大独立艺术节——墨尔本Fringe Festival的演出。

从当年丁小琦辛苦发掘的几个华人留学生,到今天“一棵树”剧社众多的来自专业院校的年轻人,演员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最初的梦想没变,那份作客他乡、努力拼搏的精神没变。

丁小琦问自己,问观众,25年来,我们都做了什么?我们错过了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留下了什么?我们又追求了什么?这些所谓“四十千”的移民,究竟是什么人生价值?

这个答案,留给所有的“海豚”去细细思考。这个问题,也将留给以后的人,慢慢解读。

让我们翘首以待。预祝《天堂之门》演出成功!

花絮

为一等奖获得者颁发傲胜OSIM提供的价值1200澳元的按摩设备

为获奖者颁发二等奖:由Lake Cooper酒庄提供的储望华亲笔签名的精美红酒

为三等奖获得者颁发由澳华娱乐提供的莫文蔚演唱会门票两张

互动环节观众代表孙华女士发言

“一棵树”剧院演员现场表演

“一棵树”剧院演员现场表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