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前,发生了什么事?为啥中国越南非得打仗呢?

中越战争的记载只说明了中国军队很快就占领了许多越南地区,并且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并立即将军队从越南地区撤退回来。然而在战争结束后中方撤离的时候,越南也向世界公布自己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方,这让许多人对这场战争都有些疑惑。后来又有人称中越战争惨烈超乎想象,那么为什么会说中越战争惨烈超出想象呢?
中方在中越战争的损失惨烈情况是超乎想象的,尽管很快就推进了越南内部地区,并且占领了一些重要城市,可是中方却没有办法将这场战争的成果继续保持下去。
中国和越南多年来一直有着深厚的友谊,可以说越南的文化、军事、经济各个方面都深受中国的影响,我国发扬互帮互助精神,也确实换来越南多年以来的敬重。在越南抗击法国和美国期间,中国更是直接给了越南很多物资和人力的帮助。和美国一战之后,越南结束了内战,统一了全国并收缴了当初美国留下来的大量先进的物资装备,至此,越南军事实力大增。
还从美国军队得到了许多先进的装备,在越南的背后还有着苏联的支持,可以说在装备这方面中国和越南之间还有着一段差距。
多年处在战争中的越南政府一直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作为国民教育的口号,而且以这个为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可以说当时越南这个国家的所有工作就是为了打仗而工作的。
整个越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是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国防教育面向整个国家推行,不分男女老幼。这个国家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有战争的责任和义务,并将这个事情看做是神圣的。
越南政府也认为动员人民、武装人民,实行全民皆兵才是战争胜利的源泉。为此,越南政府针对国民制定了一整套的军事教育。
越南新任领导人黎笋上台。这一位是一位好战分子,平时比较狂妄,是一位霸权主义的拥护者。越南为了依附上苏联这棵大树,好实现其印度支那联邦的美梦,便出借了金兰湾。越南战争的后期苏联已经也开始援助越南,而当时的苏联是世界上军事力量强大的两大国家之一,苏联当时一直在实行大国沙文主义,就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国,是一种扩张主义。两国的观念不谋而合。从那以后越南开始国内贬低中国,边境侵略中国。
以黎笋为首的河内当局地区霸权主义野心迅速膨胀,全力谋求建立以越南为主导的印支联邦(这个词毕竟带有强烈的殖民主义色彩,被含蓄地表述为印支三国特殊关系),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的坚决反对。为了实现这一基本国策,越南彻底倒向北方超级大国,凭借强有力的外援,在抗衡中国的同时,在中南半岛各个战略方向全面出击。
关于战争初期越军的指导思想,越南方面主张不动用战略后备军参与战争,也不匆忙从南方撤回主力军,而将动用当地综合力量,动用第一军区和第二军区的当地武装力量,同时补充一部分救援力量。
不过就算越南再狂妄,再有野心,如果没有苏联的授意,他们也不会、不敢侵略中国的,毕竟他们亲眼见过中国是如何帮助他们打了胜仗,而且他们各种学习中国就是一种强烈的认同感。所以越南对中国产生敌对情绪有很大一部分来自苏联,一是苏联的授意,二是苏联的支持给了越南这个底气。
邓轻轻一笑,胸有成竹的说道:“我们是说话算话的。”“小朋友不听话,该打了!”。
越南的做法越来越过分,完全不顾我们之前对越南的援助,战争已经必不可免。许世友将军与杨得志将军分两路,对越南开始了反击,将越南打的落花流水,连越南号称最强的一个“英雄师”都被打的一退再退,最后直接打废。
我军在撤军过程中,回收了之前我国援助的大量物资,并对北部的我国援建基础设施进行系统破坏。各个部队组建了专职爆破队,划片分区设定爆破目标,目标包括:军营、弹药库、油库、变电站、工厂、矿井、公路、铁路、桥梁、涵洞、通信站等。拆卸的设备、铁轨枕木运回中国,不能拆卸的就予以炸毁。
水泥电线杆均在离地一米处炸断。我军攻占重镇谅山后,毁掉了谅山地区的全部军工基础设施和我国援建的各个工业项目,使越南北方的军工基地毁于一旦。据越南官方统计,在战争中有4座大城市、300多个县镇共5万余座建筑被摧毁,60万平方米的建筑被夷平;42个林场被破坏,占90%;41个农场被毁坏;被摧毁中小学校700余座,占全国学校总数的80.8%;省级医院被毁4座,县级医院被毁30座,占北方4省医院总数的90%,乡卫生部被全部摧毁。此外,损失牛15.7万头、猪24.4万头,耕地1万余亩。
1979年到1989年这10年本是越南承接我国产业转移、完成自身产业升级的大好时机,但因为越南的一意孤行,与我为敌,这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被白白错过。越南作死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第一产业都垮了,工业发展不起来,经济发展一下子倒退了20年,直接让越南一夜回到解放前,导致越南10年内都没能喘过气儿来。
这场战争打出的我们的气势,之前越南还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在被揍完后,彻底没了脾气。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赢得了胜利,也有很多战士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想网上说的那句话,那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谢谢你们,向你们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