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刘鸿恩《医门八法》
介绍刘鸿恩《医门八法》
凡遇疑难杂症,按该书方施治,莫不药到病除。
八法者何?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也。此八者,病之格律也。病证虽多,不能出此范围。但八者之中,最能反映疾病实质的是虚与实,八者虽然平列,尤以虚实为重,他认为寒热为虚实之所生,表里是虚实之所处,只有虚实才是病机之真谛。虚实者,病之格律也。
邪气盛则实,精气炖则虚。刘氏论实,多责于六淫,尤其重视疫邪,它如食滞痰积等也属其因。论虚重视气血而气血之间尤其重视血虚。每论述一种疾病,总以虚实为先,然后查寒热,明表里,归阴阳。至于如何辨别八法,他主张“望闻问切更须兼施”,反对那种“根据脉象定证”以偏概全的做法。“五脏皆无实证,惟六腑之胃乃实证之所聚也,至于小肠大肠膀胱不过间有实证耳”。
五脏之病,以肝为贼“诸病多生于肝,肝为五脏之贼”。”肝血不能养心则多思,肝血不能养则多怒,肝气上冲则为胀满,肝火灼肺则为咳嗽,肝血不能滋润则蒸热,肝血不能养筋则为驰纵,肝血不能华色则为面黄肌瘦,肝气不能宣通则为项生瘰歴。然而诸症皆标也,血热肝燥乃本也”。认为肝气最容易克伐的是脾。脾为伤则不能消食消水,于是发为胀满,为泻利,为癃闭,为噎膈等。不但把妇科众多疾病归于肝虚。小儿虚证责于阴虚肝燥,即使外科疮疡也穷于肝。血虚则肝燥,肝燥则肝气妄动,肝气妄动则多喜怒愤郁而不能发泄则郁遏窒而疮症成也。凡系虚证,皆血亏之所致也。各经血亏其病只在本经,肝经血亏其害及于各经。
敛肝补肝,乌梅为伤。肝无实证,肝之克脾,非肝之有余,乃肝之不足,宜补不宜平,宜敛不宜散。主张治好应以敛补为主。两者之中,尤其以敛肝为要。“肝敛则脾舒,融水谷而化气血”。补用酸,用乌梅《本草纲目》曰:“乌梅敛肺涩肠治久嗽”,《笔花医镜》列为补肝名将
乌梅最能补肝血,能敛肝,用于阴分药中,功效最大。或者单味应用,或者与滋阴养血药同用,或者与补气助阳药并进,或者与清热解毒药同施。山楂可与乌梅之酸相匹敌,为何不用山楂呢?他根据服用山楂导致彻夜不眠的亲身体验,认为“山萸耗血不同于乌梅生血”,他把乌梅比为“排难解纷之佳士”,甚至于称为“肝木脾土之救星”。可见他对乌梅酷爱至深。无怪乎他自号“知梅学究”。
刘最喜欢用的两个方子1独梅汤:乌梅煎汤,白糖冲服。五味入腹,各归所喜,脾喜肝,肝喜酸,乌梅酸而敛,白糖肝而清,服之则 肝脾各复其常。凡肝阴不足,肝气燥动所致的痢疾,泄泻吐血,咳嗽,发热,噎膈,霍乱,肿蛊等,悉宜选用。具有不泻而泻自止,不止血而血自止,不止嗽而嗽自止,不清热而热自清,以及消食消水的功能。乌梅与人参相伍叫参梅汤,有阴阳相济之功用,用于元气将脱之虚脱,厥逆以及大病或者大劳后的虚羸之候。有固脱复原救急之效果。还有仿芍药甘草汤而自拟的乌梅甘草汤也是敛肝和中之妙品。还用乌梅与巴豆合用,白面为丸,治疗食积。与柿子蒂六君子汤合用治疗呃逆等。2乌梅四物汤(去川芎)。血少则肝燥,肝燥则热生。法宜滋阴以养血,惟四物汤去川芎为宜。治疗痢疾怔忡汗症吐血胁痛身痛遗精脚气乱经子肿子痫乳证小儿风气以及小儿阴虚诸症(癥瘕积聚亦不例外)。
刘氏对子肿子气等病的治疗颇能反映乌梅四物汤的功效1补阴不忘补气扶阳的有~人参黄芪乌梅四物汤,附子理中汤合乌梅四物汤,六君子汤合乌梅四物汤,乌梅八珍汤。2兼清血热的有丹皮生地四物汤。3兼温经的有肉桂附子乌梅四物汤。4兼活血的有牛膝乌梅四物汤。5加减补中益气汤十全大补汤当归补血汤皆可加乌梅。6乌梅四物汤治疗消渴,再加天花粉。7加炒枣仁柏子仁麦冬治疗心悸怔忡。7加木瓜治疗脚气。8合四神丸治疗五更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