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36(2&3)易卜拉欣
穆罕默德.阿里执政15年,他的儿子易卜拉欣只有一年,但本章中的三节有两节半都是讲的易卜拉欣,主要是因为与耶路撒冷的关系。
(易卜拉欣,自网络)
第二节 易卜拉欣:神圣的火焰,神圣的死亡
上节末,讲到易卜拉欣在圣墓教堂主持东正教的复活节仪式,时间是1834年的5月3日,细心的读者可能会疑问,复活节一般不都在4月份吗,其实这里有个原因,因为东正教用的是儒略历,而天主教用的是格里高利历,相差大约有半个月左右。这也是两个教派争执点之一。
书中提到有17000名基督徒挤到圣墓教堂领取圣火(本书前面多次提到这种“法术”),由于人太多,加上有火的因素,发生了意外,继而引发踩踏事故,连易卜拉欣本人也都差点没逃出来,他的卫兵用刺刀开道才把他救了出来。此次事故造成约400多基督徒死亡。
第三节 易卜拉欣:农民起义
(首先,必须要吐槽本节中翻译的一个大错误,将纳布卢斯(现属巴勒斯坦)译成那不勒斯,简直是不走脑。写到这里我感觉,本书难读的因素,翻译至少占10%以上。)
大批基督徒的死亡事件震惊了欧洲。而趁此混乱之机,处于社会最低地位的阿拉伯人发动了暴动起义,起义队伍中最多的又是当地阿拉伯农民,所以本节标题叫农民起义。一些当地贵族(如侯赛因家族和阿布吉沙部族)和贝都因部落也有参与。主要原因是他们不满阿尔巴尼亚人的征兵和税收政策,因为这里的阿拉伯人地位比基督徒和犹太人还要低,所以想赶走阿尔巴尼亚统治者(其实奥斯曼统治者也不喜欢他们,但没办法)。
起义的地区主要在耶路撒冷、雅法、纳布卢斯(不是那不勒斯)和希伯伦一带,其他地区也有辐射到。起义者曾一度占领了耶路撒冷的大卫塔。当易卜拉欣感到力不从心时,就向他埃及的父亲穆罕默德.阿里帕夏求援,阿里带领15000援军镇压了起义。侯赛尼家族被流放,但阿布吉沙部族的贾巴尔被任命为耶路撒冷总督。大批起义者被屠杀,“城墙上挂满了被割下的人头”。
就在耶路撒冷城内暴乱时,一对美国传教士夫妇威廉.汤姆森和伊莱扎吓的畏缩在房间里。这位威廉汤姆森后来写的一本畅销书《这片土地,这本书》,激发了美国人对耶路撒冷的兴趣。
暴乱被镇压后,易卜拉欣允许基督徒和犹太人重建他们在起义中被破坏的教堂和会堂(相当于犹太教的教堂),下图是我拍到的本节中提到的胡瓦会堂。
书中还提到,法国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支持易卜拉欣,而法国的对头英国人又担心法国和俄国势力在这一地区的扩大。奥斯曼苏丹和易卜拉欣都希望得到欧洲的支持。为了讨欧洲人的喜欢,奥斯曼苏丹颁布诏书,给予各少数民族平等的权利。而易卜拉欣则邀请欧洲各国在耶路撒冷设立领事馆,注意,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书中说了,自十字军东征以后,教堂里第一次获准鸣钟。我们在前面(26-5)讲过,萨拉丁禁止基督教堂敲钟,这一禁令算下来也有六百多年了。
1839年,第一任英国副领事到达耶路撒冷。这时,欧洲尤其是英国的势力开始进入巴勒斯坦地区。
1848年3月,穆罕默德.阿里失意了,易卜拉欣摄政接管全部埃及、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统治权,但也就差不多八个月,易卜拉欣就死了,1849年阿里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