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尔马特,世界著名旅游小镇
采尔马特与马特洪峰,就像因特拉肯与少女峰的关系。观马特洪峰,大多需要在采尔马特先停留一下。不过采尔马特的感觉完全不同于因特拉肯的现代商业化。
从伯尔尼到采尔马特的车程约3小时,这是中途的一个服务区,随处可见雪山。
采尔马特很多年前就是无车小镇,所以车只能停在距离采尔马特5公里外的塔什(Täsch,也称泰施或特施)。塔什的停车楼可以停放两千多辆汽车,大件行李可以留在车里。如果选择住在塔什,可能酒店或民宿也会提供停车位或前往采尔马特的交通。
停车场通往塔什火车站的通道。
从塔什到采尔马特的摆渡火车大约20分钟一班。旺季的时候,通宵都有。
火车沿途都是雪,其实塔什也是有的玩的,不过地处采尔马特和马特洪峰边上,大多数游客都会把这里当成个过路站。旺季的时候,估计很多人也会选择住在塔什,这里是野外徒步的好地方。
大概15分钟左右,到达采尔马特火车站。
Zermatt就是采尔马特,是当地方言zer和matta的组合,Zer是去的意思,matta有田野和草地的意思。
出火车站第一眼所见。
回看被夹在旅馆中间的火车站。
火车站周围非常热闹,还有马车。
因为小镇上没有汽车,所以出租车大多是这种电瓶车(限速20),很多酒店也有类似的车用来接送客人。不过小镇不算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步行。
从火车站去我们订的旅馆,需要走15分钟,经过镇上最繁华的商业街,班霍夫大街(Bahnhofstrasse),德语国家的班霍夫大街都是火车站街的意思。
就像去少女峰要先到因特拉肯一样,采尔马特就是观马特洪峰的前哨站。不过和因特拉肯比,我个人对采尔马特的好感要强N倍。可能是由于采尔马特的特殊原因,这里无法接待大型的旅行团。来这里的大多数是散客和滑雪客。
各大世界品牌这里几乎都有,瑞士的两大超市Coop和Migros也有。当然更多的还是户外和滑雪用品商店。
采尔马特很少有大型的酒店,四五层的就算大酒店,大多集中在火车站附近的主要商业街上。
货运车
出租车。车牌VS是瓦莱州的缩写,采尔马特属于瑞士瓦莱州。
四星酒店接送客人的车
我们住的小旅馆也有专车。
随便哪个角落都能看到欧洲最美的山峰,马特洪峰。
一条穿过小镇的小河,马特维斯帕河( Mattervispa),最后汇入罗讷河。
河上的小桥,因对着教区教堂,叫做教堂桥(Kirchbrücke)。
往返于小镇和滑雪缆车站的穿梭小巴,也是电动的,主要是为滑雪客服务的。从1988年开始,采尔马特就有了电动公交车,瑞士人关注环保的历史比让女性拥有投票权还早。
小镇上的这条铁轨就是从火车站去往戈尔内格拉特( Gornergrat)的轨道火车,下篇再说。
这里的齿轨中间是两道齿,跟少女峰的单齿还不太一样。
山坡上随处分布着各式各样不同大小的木屋。
沿马特维斯帕河往南走,是去往冰川天堂的缆车站,与火车站是两个方向。
采尔马特镇中心,玻璃屋顶的是马特洪峰博物馆。
采尔马特的教区教堂,圣莫里茨教堂(Pfarrkirche St. Mauritius),算是小镇最大的教堂,属于圣莫里茨教区。前面多次提到过,圣莫里茨是瑞士的守护人。像大多数瑞士山区一样,这里也是天主教徒占绝对多数。教堂后面有一块登山遇难者的墓地,没有过去看。
有关采尔马特的最早记录始于13世纪,这里地处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西奥多尔山口(Theodulpass),是意大利通往阿尔卑斯山北的重要通道,这里曾有1-4世纪的罗马钱币发现(采尔马特博物馆内有),说明做为交通要道的历史还要长。
18-19世纪,随着一些科学家到此考察,旅馆开始兴建。
随着1865年英国人攀登马特洪峰成功,做为登山者基地的采尔马特,逐渐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0世纪,齿轨火车和大量缆车线路的修建,这里成了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即使是夏季,也有一部分能滑雪。
天快黑了,街上的热闹丝毫不减,比因特拉肯要热闹的多。
晚上的火车站前广场。
采尔马特火车站对面,是齿轨火车站,上戈尔内格拉特要从这里出发。
露天冰场在这里不算什么。
露天酒吧更是热闹。
晚上在酒店露台拍马特洪峰,还是挺冷的。
30秒曝光拍马特洪峰,星星都有些拉出线。
露台上的雪也很厚很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