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云门传奇:浮休公深居精舍

元至正十五年盛夏,因不满朝中昏聩腐败,已辞官还里数年、被羁管于绍兴的刘伯温,受云门广孝寺大禅师浮休公所邀,相偕云门灵峰寺奎上人,一同前往若耶溪的深居精舍。

彼时,人们把修道之地称为精舍。此深居乃浮休公寺外退居之室,一年中,老禅师有一大半时间都在这少人滋扰的世外之地静修,并取名为深居精舍。
通晓风水玄学的伯温,早就听闻深居福地的美名,便想趁此机会,一探究竟。
一大清早,伯温与奎上人从云门普济寺动身,翻何山岭、登刺涪山,途经明觉寺时,两人进寺拜了千岁和尚塔,观过大旱不干的“洗骨池”,下岭时,伯温尚在感叹着寺前胜景:三股溪流自三向,汩汩流汇寺前石壁下,正对寺门;有面寺之山似鹿头、神龟和仙鹤,朝拜着山门;更有柯山、陶山、木禾、鹅鼻等诸峰相列,犹如绿色屏障,在寺后守护。
俩人走走停停,遇松荫凉泉而歇,视飞云遮日而行,行至十里有余,下岭便是浮休公位于若耶溪上的深居精舍。一眼望去,若耶溪口近在咫尺。
溪口处,有艄公戴着宽大的竹斗笠,正在一拔水而起、黝黑而状如折柱的奇石阴处歇船候客。他见有人朝溪畔兴冲冲过来,便在船上高声招呼:“客官慢步,待我靠岸喔!”
稍后,艄公一一扶持伯温与奎上人,上了撑有竹篾蓬的乌篷小木船。
这乌篷船船身虽狭小,但掉头灵活,行船自如。伯温挨着上人,在铺有草席的船上,席地并肩坐稳后,一转头,这才发现,沙水下还有一伏兽状的石台,连着那折柱奇石,整个像极一惟妙惟肖的钓台。石钓台罅隙间,还长着几株高高低低的树。俩人不约而同,拍手称奇。
艄公一声吆喝:“走哉!”接着伸出一支扁扁的木船桨,往旁边沙水下的石钓台上一撑,小船便颤悠悠地遡溪而行。
伯温在乌篷下回望溪畔,天空云已散尽,烈日高悬下的两岸稻田,处处黄灿灿。
一阵捎带着稻花香的凉风,从河面拂过时,俩人用汗巾擦拭着额汗,不禁相视而笑。低头瞧那溪水,碧玉似的,泛着润润的绿波,伯温笑着说:“怪不得浮休公别号若耶溪,确实名配其地啊!”奎上人点头称是。
说话间,船已进入若耶溪深处,但见有三座山,形似三只狮子,鼎足而立。错落在三山之间的,是九个像球似的土墩子。深居精舍就建在三狮子中间。
浮休公在深居已迎候有时,见到伯温俩,甚为欢喜。他让随身小和尚摆好茶具,然后端出珍藏的上半年自制的珠茶,亲自为客人泡茶。
伯温饶有心致地看浮休公熟练地烫杯,注水,投茶,再注水,不禁赞叹其精湛的茶艺。
茶过半盏,浮休公讲起了制茶的过程。采茶的时节非常重要,要赶在清明前采集沾有晨露的嫩芽,再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步骤,干燥中的三度炒制尤为关键。茶香氤氲中,一旁少言寡语的奎上人也不禁叹了起来:“泡茶、制茶,莫不是一种近乎于道的上乘境界呀!”
伯温提及来深居路上,云聚而行、云消而歇之事,老禅师听了抚桌大笑。
是夜,伯温与奎上人留宿在深居,蝉鸣、泉流、松涛声伴枕入梦,恍如世外。
次日清晨,一夜安睡的伯温披衣起床,推门朝外观看,却见奎上人已随浮休公,在松下石上闭目打坐。伯温不忍打扰,便也在附近面溪盘腿而坐,默诵起《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不觉间,一个时辰悄然而过。随后,三人简单用过早膳,奎上人相告,近日寺里有佛事要准备,得先行回去打理。
浮休公便让小和尚去溪畔唤来船家,待上人上了渡船,伯温拱手相礼:“有劳上人连日引路相伴,多谢多谢!”
上人忙合掌还礼:“哪里哪里,贫僧相陪不周,还请伯温见谅!”
送走了奎上人,回到深居前,老禅师相询伯温:“观今日天阴积云,恐午后晚间有山雨,不妨趁天色尚早,你去附近山里转转可好?”
此言正中伯温下怀。他向老禅师道过谢后,带上干粮,便随小和尚前往深居后背的“狮山”。
他们一路攀爬,大概午后时分,登上了柯公山。山上郁郁葱葱,竹翠林茂。虽说大中午,但绿荫翳日,暑热顿消。绕过山崖,只见有一绿潭静卧于石壁前。
潭前歇息时,小和尚告诉伯温,古时候这深潭里曾有白龟和神龙。老百姓若遇到大旱之年,必会来此祈雨,十有八九应验。
小和尚言语间,充满了敬畏感。伯温摇着纸扇,哈哈笑道:“此乃心诚则灵也!”
站在山巅,伯温眺望着不远处的另两座“狮山”,诗情澎拜中,感慨万千:
东海鲸鲵白昼游,南溟风浪涌吞舟。
三山亦在沧波里,自是神仙未解愁。
......
之后数日,伯温跟着浮休公在深居谈古论今、清谈玄学,听老禅师禅释《法华》、注析《三昧》,闲时又由小和尚领路,上了深居左右两旁的“狮山”,一座叫木禾山,另一座是相传葛洪成仙、木几羽化为鹿的化山。
就此,伯温于若耶溪源头的山水间,于老禅师的禅修氛围中,深切体味着深居精舍的出尘之妙处。
“蝉燥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好风水,好风水也!赞许声中,伯温吟诵着王籍的千古名句,终返。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0)

相关推荐

  • 王维传(第63章)

    第63章  泛舟溪上 回到云溪山庄,晚膳尚未备好,皇甫岳毕竟上了年纪,有些体乏,回房稍作安歇. 綦毋潜看到云溪山庄门口停靠着几条乌篷船,有艄公在船上休息,灵机一动,提议道:"若能在夕阳下泛舟 ...

  • 别在砍柴时,想着烧火做饭

    嗨,您好! 今天是2020年2月21日,农历正月二十八,是我陪伴您的第13天. 一位小和尚问禅师,你年轻时做什么? 禅师说,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又问,那你得道开悟之后,又干些什么呀? 禅师说,砍 ...

  • 清醒做事,糊涂做人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老禅师在禅院里散步,看见墙角放了一张椅子,他知道一定是有出家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了.老禅师没有声张,而是走到墙边移开椅子,蹲在地上. 片刻之后,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进来.黑暗中踩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樵风泾之“郑公风”

    若耶溪畔有关郑弘的传说,自古以来,一直在当地口口相传,"郑公风"便是其中之一. 史载,郑弘为东汉会稽山阴人,出身于官宦之家.曾祖父郑吉曾为西汉首任西域都护.而郑弘自己在官场上,从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秦望山与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南有天子气"的一句流言,在坊间甚为流传,自然也传到了始皇帝嬴政的耳朵里.无风不起浪,这还得了,要知道,皇帝的子孙都在咸阳呀. 此时四十九岁的皇帝,虽说正值壮年,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丽句亭的来历

    云门山下云门寺前,有一亭,名唤"丽句亭".亭内刻有许多赞美云门寺的唐贤诗赋.亭名与唐朝诗人秦系相关,源自其所作<山中奉寄钱员外兼苗发员外>诗句,"高吟丽句惊巢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不负岭

    旧时,连着山阴与会稽两县有一覆斧岭,当地人又称它为不负岭.关于不负岭之名的来历,跟一段传说故事有关. 相传唐贞观年间,文武兼济的唐太宗李世民,对书墨大家甚为推崇,尤其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但他所收集的王羲 ...

  • 行走丨云门传奇:“洗骨池”的来历

    相传,宝掌和尚手握珍珠.成拳出生,所以父母为其取名"宝掌".唐高宗显庆二年,宝掌和尚已高龄一千零七十二岁,人称千岁和尚. 离开黄梅双峰祖寺,走访名山大川,礼拜各地尊圣,并随处讲经布 ...

  • 行走丨云门传奇:“云门草堂”与“寿圣院”

    南宋绍兴四年.初冬的若耶溪,已是寒风瑟瑟.一只乌篷船朝着云门寺方向,缓缓地行进着. 竹乌蓬下,坐在草席上的男孩,睁着一双清澈的眼睛,朝船舱外望着.他的身旁,是一披着玄色香罗纱斗篷的妇人.俩前面,坐着一 ...

  • 行走丨云门传奇:刘基过普济寺与清远楼记

    一早,普济寺小和尚慧可随师父砥上人,在大殿做完两堂早课后,起身,便听师父吩咐道:"慧可,你待早膳后,速去清远楼准备些茶点,今日有客人来临." "知道了,师父!" ...

  • 行走丨云门传奇:雍熙院

    唐朝年间. 二月的云门山,还在料峭轻寒中,黄灿灿的迎春花已爬满了山坡. 这一日清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狭长的幽谷里,云蒸雾绕,涧清泉鸣.山麓南面一处寺门开了,走出一个侧背着黄色香袋,穿戴整齐的僧人,急 ...

  • 行走丨云门传奇:葛仙翁与若耶溪钓台

    一早,铸铺岙的小牛听到鸡叫头遍,便起床了.他惦记着,昨日山上鸟窝里的鸟蛋,不知破壳了没. 小牛虽说只有十岁,却早会帮衬爹娘了.只要天晴,山路不滑,小牛都会去村附近若耶溪畔的山里斫柴,再把柴挑下山,卖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