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李灵沛作品:父亲与老开、清明节怀思

父亲与老开

李灵沛

父亲,在俺家乡是面旗子;老开在俺家乡是个传奇。三年困难的时候,双方下放到同村,因此他俩才得以结缘相识成了好友。

父亲原是省马戏团的演员,老开原是武汉某大学教授。下放后,父亲由艺人变成了村夫,老开由学者变成了农民。父亲阅历深厚,老开知识丰富,于是他俩成了俺家乡的名人。

从外形和性格方面看:父亲身材高挑、肩宽腰细、声音洪亮,行动利索、一身功夫、不苟言笑;老开中等身材,头大脸圆、满面堆笑、肩厚腰粗、肚圆能吃、声音浑厚,很像弥勒佛。他俩能成为好友确实是缘于各自的不幸遭遇。

我小时候,老开经常来家串门,因此他留给我的印象很是深刻,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

有一天上午,队里分了半篮子红薯,老开背回家后就出去闲聊了。他老娘清洗净后准备蒸着吃,不料老开回家后,剁吧剁吧就熬粥喝了,只给母亲留下一大碗,所以大家才真的相信他的饭量很大。

队长了解此情后,于是便量才而用,让他帮大伙儿推队里的大石磨,因为那时队里大牲口较少,社员磨面往往出现困难,这下好了,老开顶上了牲口用。于是,队里每有重活,就一股脑地派给老开去干,而老开也从不推迟、总是任劳任怨。

农闲的时候,老开常常给大家讲故事,古典名著里的人物在他嘴里活灵活现,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听得大家目瞪口呆、交口称赞;有谁家办事时,老开总是充当柜上先生积极帮助。但是他从来不议论国家时政,若干年后,我才终于明白——原来他是右派。

其实,在我们四邻八村里,让老开佩服的人只有我父亲一个。父亲既是文化人又是艺人。虽然种地时,父亲算不上棒劳力,但是他常常帮帮助四邻八舍的乡亲做杂货,还教青年人练武健身、耍杂技和魔术,这令大家眼界大开。有时他也会讲讲故事和各地见闻,或者给大家讲简单的中医医理等等。

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两人惺惺相惜,老开深感欣慰,父亲也倍感满足。不过,我若干年后才得知,父亲是因为“历史不清”才被下放的。父亲曾经告诉我,他出身于小康之家,十六岁时就成了孤儿,解放前他颠沛流离,做过各种苦力,解放后过上了稳定日子,对党一直是心怀感恩的。

改革开放后,老开回到了武汉,遗憾的是父亲没有活到这一天。

虽然到现在两位长者都已去世多年了,但是乡亲们关于他俩的传说还在继续——老开是水牛精托生的,父亲是智多星转世的。

而今清明节将至,思念之情浓烈,谨以此文缅怀两位曾经的好友——我的父亲和开伯伯。

清明节怀思

李灵沛

在绿柳垂丝的时节

我在春风里奔忙

扛起铁掀、铲起乡土

深情地培在父母的坟上

心中无尽的思念

如星星

一颗颗在眼前闪亮

如溪水

一条条在心中流淌

在雨纷纷的路上

我也是匆匆的一位行人

奔向故乡到父母的坟前

深情怀思、燃纸焚香

但是我没有悲伤,也不该悲伤

因为当年,父母的期盼

恰是我如今幸福的模样

那艰难的岁月如已永远遁去

最庆幸月如花海、年运流畅

作者简介李灵沛,男,49岁,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诗文爱好者,有几篇文字散见报刊杂志。

思念·感恩——清明节主题征文启事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追忆先贤、祭奠亲人的节日,在此节日里我们可以通过怀念亲人在思想深处受到教益和启迪,心灵上得到净化和飞跃。清明时节,男女老少都要到逝者的坟前追思哀悼,甚至悲伤饮泣。为什么?因为人们心中怀有思念和感恩,当然,不少人恐怕还有“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吧。为了更好的追忆和祭奠我们的先贤和亲人,缅怀先辈的业绩,感怀亲人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诲,天中晚报决定开展以“思念·感恩”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征文体裁为散文、诗歌,散文900字以内,诗歌30行以内。要求内容健康,主题鲜明。抒情、记叙、白描等手法写作均可。

2.文章必须是原创,文字清新,语言优美流畅,感情真挚,用词准确,禁止带有迷信或封建色彩内容的消极作品。

3.本次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4月3日,优秀作品将陆续在天中晚报副刊刊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