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诗中的信仰和诗意地信仰 ——为什么《相信未来》不是诗
——为什么《相信未来》不是诗
❏ 文/龙文懋
在《堪比余秀华的小脚趾的食指》中本人放言《相信未来》不是诗,这未免轻狂。为了表明本人并非故作惊人之语、也并没有污蔑食指的故意,少不得要论证一番。这里把北岛的《走吧》与食指的《相信未来》作一比较,籍以表明什么是诗中的信仰,什么是诗意的信仰。
《相信未来》无疑是有信仰的,这是诗中的信仰,却不是诗意的信仰。为什么这样说呢?且看作者的表达:“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接下来的两节作者又用枯藤、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第四节则说:“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然后诗中又说,不管人们当下对我们态度如何,我坚信未来会给予 “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末节作者说:“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各位感觉如何?我是想到了韩寒的话:干吗分行写呢?连在一起写不是更节约纸张吗?——这就是分行写的散文,哪里是诗。
那么诗意地信仰是怎样的呢?以北岛的《走吧》为例明之。“走吧,落叶飘进山谷,歌声却没有归宿。/走吧,冰上的月光,已从河面上溢出。/走吧,眼睛望着同一片天空,心敲击着暮色的鼓。/走吧,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走吧,路呵路,飘满了红罂粟。”(北岛《走吧》)这个诗无疑也是关于信仰的,为了信仰而追寻,永无止境,不问归宿。开篇说暮色已起,落叶都飘进山谷了,旅人也该寻找归宿了吧——可是,不,我们仍然高扬起歌声,让它自由自在地飘荡,飘荡就是我们的归宿!走吧,我们在走,河流也在走——冻僵的河流不肯安于既定的轨迹,它召唤月光,而月光已经从河面溢出!我们一路走来并不孤独,所以我们望着同一片天空,并且以心为鼓,击鼓相伴。我们这样执着地追寻为的什么?为的寻找生命的湖。“生命的湖”,这是生命的诱惑,也是致命的诱惑,路上的红罂粟带着死亡的气息,也暗示着鲜血和牺牲。寻找生命之旅也是死亡之旅,可是我们不能停下追寻的脚步。这是怎样的信念和勇气啊!这样的表达多么令人震撼!当年我一读到这首诗就永远记住它了,它似乎有一种魔力,多年来一直跟定我不曾离去,或者更确切地说,我一直摆脱不了它的魅力。北岛的诗总有一种冷峻的热情,这首诗堪称代表,它是冰与火的交织,是理性与激情的结合。寒光凛冽的河流,冰上的月光,这是冰;火红的罂粟,飘进山谷的红叶,这是火。冰有火热的激情,它不顾一切地溢出既定的轨道;火有冷峻的理性,火红的罂粟言说着死亡的语言。在冰火两极的张力中,北岛完成了诗意的表达,这就是诗意的信仰!
如果用类似《相信未来》那样的形式来表达,《走吧》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呢?让我们模拟一下:“当落叶飘进幽深的山谷,当暮色笼罩了整个山峰,我的歌声依然高扬,不肯寻找它的归宿”“河流已经在河床冻僵,月光却在河面流淌,相信吧,大海就在不远的前方”“朋友,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去寻找生命的湖,无惧死亡,相信未来!”这种食指式的表达,各位以为如何?
顺带要说的是,有人将《相信未来》与北岛的《我不相信》相提并论——怎么说呢,只能说“我不相信”。刚才说过,北岛诗歌的特色之一是冷峻的激情,他就像鲁迅所说的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并且不惮于一路前行。他拒绝伪饰和虚假的承诺,坚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审视,追寻,所以他说《我不相信》。《相信未来》则给乡下人一杯甜酒,说:相信我吧!这种廉价的承诺恰是《我不相信》反对的。把《相信未来》与《我不相信》相提并论,东北大哥不免要问了:
你啥眼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