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出灰辨伪法(造假者听闻瑟瑟发抖)

余玉同在 · 日月同辉

古玉收藏的最高境界(与古同在,与古共语,古我相容,吾便是仙)古人爱玉,爱得上瘾成癖,古人玩玉,玩出无限创意,在众多仿品之中挑出珍品此为赏,把生坑的玉器盘成熟透此为玩,赏玩之时品得人生百态,古人云“盘功到家,宝光再现”与同同在只是获得古物的第一道门槛,能看懂古物才进入行家里手,古中有你你中有古,达到了悟道成就君子风气,那古物与你才皆是仙

传说中的五色沁

相传在古代时期,玩玉本来是社会上层士大夫的专属雅兴,通过盘玩古玉,亲眼看到古玉在自己手里”脱胎换骨“,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享受?盘玩高手会根据器物的料工型纹沁、浆壳透光气分步赏玩,那些带着高、大、上、精、尖的学究式文人色彩,普通人根本玩不不了,沾不上那个边,近不了那个门,不懂行的人只能站在门外听听快乐的喧嚣声

但是古人也曾说过,乐极之时多悬巅,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有复杂就有简单,玄机往往就存在于不经意的简而单之之中,这不,鉴赏古玉如此高端的学问,居然还找出了一个人人可玩、个个可鉴的方法,这就是【古玉过水出灰】,既玩了物又辨了伪,何乐而不为?选择出灰古玉也是有讲究的,必定是高古或中古之器,前提是未经盘玩的生坑之器,或传世入土或生坑入土,玉器在土壤之中经过百年或者千年的沁染,玉器本体表面与玉器内部会形成一层又一层的保护层与沁染物,表皮会有灰皮沁覆盖整体,他会保护的同时也遮住了玉的之地与光泽,我们称这种玉器为原味璞玉。

传中的五色沁

古玉文化众所周知,沁的形成原因受到土中环境的温度,湿度,酸性,碱性,时间,陪葬物等诸多原因及因数所决定,沁染不但会使玉的母体发生变化,在变化的过程中还会发生整体的化学反应,逐步形成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沁,而因外部灰皮覆盖的原因,"我经常有讲,观察一件玉器的新老,一定要看玉体的整体风化与内部沁染结构,而非表面一层皮、这也是鉴定要点”想要一观内部究竟,那唯一的途径就是盘完去除包衣,而过水出灰是古人鉴别古玉的方法之一,并流传至今。

传中的五色沁

清代时期八十一山房主人撰写了旷古奇文“玉纪”书中的“灰提法”就特别讲了古玉的过水出灰,而光绪时期的一位刘姓爱玉之人,又写了一本“玉纪补”书中对古玉出灰做了更详细的说明:“凡系土斑盘化(受侵蚀之意)之玉,以滚水泡煮,其斑鱼处必有白土泛出。”首先要用清水洗净母体,没有其他附着物,水温之时放入将璞玉放入,煮至恒温,此时会有白灰土慢慢吐出,待水温降再拿出,防止热温过高炸裂,以开水泡玉,不仅有消毒杀菌,涤清玉器表面附着物的作用,还使玉器变热,挥发古玉中积蕴的气味。在这个过程中,古玉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被浸泡水中的古玉,用手抚摸之,润滑腻手,古玉竟吐出不可名状的粘液;趁热取出凉干,玉器表面浮出一层白灰,在雕线沟槽及沁重部分尤其浓厚。这就是古玉的过水出灰!用无染色白布包裹盘玩,清洗,吐灰,再盘完,再清洗,再吐灰,周而复之,直到色度达到自己满意为止,则宝光再显

从古至今还不乏实践之人,都传实践证明,古人发明的这种鉴别古玉的民间土方,言如其实,行之有效,为什么要经常水洗,第一次是为了消毒,第二次是为了顺畅吐灰,切记水一定要勤换,否则容易大花脸,常常有人会说沁色被“烫死了”。因为色彩还原是依靠不同的温度,才产生不同的颜色。沸水温度过高,将古玉中的一些着色微量元素给高温还原了,所以才出现“沁死”的现象。所以古玉其实不可以沸水长时间烫煮,防止有些沁色随着温度变化后呈现不可逆性,永远记住清洗是为了把玉沁开门,水煮是为了吐灰,水温高吐灰速度快,但是两面性是会煮死,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高低手

实践出真知,将玉放入水浸泡一两天,真正的古玉就会“分泌”出一种既稠又粘的液体,受沁重的地方更浓,用手捏摸,好像是抓泥鳅,滑腻异常,取出来凉干,玉表面也是一层白灰,磋以下没有了,稍后又会复原,而做旧的沁相当于化工染料,就不会有这种现象,所以没有入过土的传世古玉、新玉和伪古玉则没有发粘的现象,根据物理学原理,“过水出灰”是玉本体结晶间分化物质受压而出现的物理分子置换现象,古玉的母体因受外界原因,晶间分化后有了空隙,污染源的入水会有气泡出现,晶间空隙因千百年的弱酸弱碱化,使得最被易作用的玉中硅质绿泥石或残留的微量方解石形成分解物,每次过水,水分子占据了空隙后,恢复了原有玉石比重状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泡水佩戴一段时间后感觉比之前重了一些)便把晶间空隙的分解物,给压了出来。这个就是古玉不断“出灰”的原因所在。溜滑的手感是“出灰”的PH质与水质产生的软水效应,注意“有三种情况叠加的最后不要轻易尝试盘玩,满玻璃光色泽玉度的古玉,片状玉器有较为明显裂缝的,沁染极为严重打光不透的”

可以盘玩是古玉器的唯一高古文物“青铜器陶瓷就不行”一般来说,过水出灰现象尤其明显的玉器,基本可确定其为真古玉,没有“吐灰”现象者也不能片面定为伪古玉,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区别对待,玉的沁色与原生色是有区别的,(玉纪补)里标注很明白:“亦有天生皮色,非由受沁所致者,凡系土斑盘化之玉,以滚水泡煮,其斑色处必有白土泛出,若是天生皮色则无之也。”要注意区分是沁还是皮相,若是原生皮也是煮不掉的,一件满目沧桑的古玉经过一双巧手,回复了其本来面目,在恢复的同时又鉴别了真伪,真乃人生一大乐趣,(此乐趣造假者听闻,瑟瑟发抖)与其不断纠结于自己手中的藏品究竟是否到代何不也实践一次过水出灰的游戏呢?

古玉文化
知识与灵魂碰撞
(0)

相关推荐

  • 高古玉顶尖收藏家的鉴赏高古玉技巧,一招学会,终身成行家

    我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古人视玉如宝.据传,朝朝代代,帝王嫔妃养生不离玉;嗜玉成癖如宋徽宗;含玉镇暑如杨贵妃;持玉拂面如慈禧太后--玉文化,传承千年,依旧流淌在华夏文化里,博大 ...

  • 古代玉器

    惟德悦享 第755期 旷世之中,唯古玉空灵奇幻.虽不见车马舟楫,却听得古人喧嚣:虽不着只字片语,却读得祖辈心音.把玩摩挲之下,犹如静雅美人在与你喃喃细语,纵有哀愁劳顿,也在一瞬间消失殆尽.品读留连之间 ...

  • 玉看皮瓷看底:一篇文章教你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值得收藏

    当然这里说的足 自然不是脚丫子 这里要说中华瓷器的那些个"足" 正常来说,站得稳一定是要用脚站的 人类大脑的进化随着人类 直立行走而得到进化 那作为人类智慧结晶的瓷器 有着平滑细腻 ...

  • 古瓷器真伪鉴定之底足辨伪法

    出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历来有收藏的传统,当代艺术品收藏投资时代已经进入了最兴旺的时候,艺术品收藏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但是随着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场上的古瓷器赝品越来越多,大 ...

  • 53件古玉真伪之辨,你能看对几件?

    古玉的仿古,最早从元朝就开始大规模流行,从而构成了我国玉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里将网上收集的部分古玉真假图放在这里,大家可以从真品古玉和仿品古玉的玉质.雕工.刀痕.沁色.形制等多方面加以区分和揣摩 ...

  • 古人识人方法(二十三)---辨伪法

    转自:大道无恒的博客 识人难,难识人,人难识.请看古人的识人方法二十三 辨伪法 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 ...

  • 看古玉从灰皮到鸡骨白的蜕变​:提高鉴玉眼力(干货)​

    会看灰皮,是鉴玉的重要本领. 今天,本文对灰皮到白化到鸡骨白,略作阐述. | 灰皮形成的机理 | 灰皮,是一种视觉效果. 灰皮,并非钙化,也没有钙质生成.灰皮的产生,是玉质蜕变的结果.玉质为何蜕变?如 ...

  • 古代识人之法|辨伪法

    辨伪法 辨伪,就要不单从言行来看人,而是要探求其行为动机.本文列举了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表现,从这些表现可以看出,看人就要看他的来龙去脉,不能单以言取信,以貌识 ...

  • 古玉砣工辨刀痕(专业知识)

    古代砣工接刀痕辨识,由于古代工具具有局限性,古代接刀工艺是古砣制玉的这个特征是无法逾越的,现代的仿工由于工具的不同无法掌握古代砣刀的接刀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往往也留下无法逾越的真假孙行者"接刀 ...

  • 古玉界:南方古玉多“灰皮”

    圈儿里人都在关注以下这几个平台

  • 和田玉不含油脂成分,为什么会有油脂感呢?【古玉辨伪必看】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温润是和田白玉的显著特征,指的是玉的质感和光泽.所谓温润,是一种感觉,她不像宝石那样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但又能真正吸引到你.和田籽玉的光泽好到极处就是有强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