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方钠石(Hackmanite)宝石里的变色龙
紫方钠石
Na8Al6Si6O24Cl2
1896 年,L.C. 在格陵兰发现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粉红色方钠石。 这种不寻常的方钠石在阳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颜色会增强至紫色或粉红色,而在黑暗中长时间放置则是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这种转变可以无休止地重复。 光致变色效应能够很好的解释这种矿物在特定波长的光源下颜色转变的过程; 而以这种方式显示出改变颜色能力的矿物被称为光致变色矿物。 光致变色效应是一些矿物在一种波长的照射时表现出颜色改变的现象,然后在暴露于不同波长的光时可逆地的恢复的特性。 很少有矿物表现出这种现象,因此也称为可逆光致变色效应,这个词适用于在阳光照射下会改变颜色的矿物现象的称呼。
具有此性质的 方钠石 已被赋自己独有的名称 紫方钠石。 这种矿物的粉紫红色是不稳定的,因为它在光照下会很快变色。 还有其他一些矿物在光照下也会变色的例子:硅铍铝钠石,一些浅色的 硅铍铝钠石 品种,尤其是淡粉色材质的,由于暴露在短波紫外线下,甚至强烈的阳光下(但不是人造光),颜色会变深。
锂辉石,通过暴露于高能辐射可以使颜色变暗为粉红色或紫色。
变色龙钻石是橄榄色的钻石,在黑暗中储存或轻轻加热后会暂时改变颜色。 变色龙钻石呈现出从浅橄榄色到深橄榄色(稳定色相)到浅黄色到中黄色(不稳定色相)的色调和色调。 在黑暗中一两天后,暴露在光线下会使变色龙钻石的颜色从不稳定的黄色变回稳定的橄榄色。 这被视为一个无限可重复的过程。
据报道,来自亚利桑那州 Globe 的紫水晶和一些雪莉酒色黄玉在阳光下会褪色。 这种颜色损失是不可逆的。
来自 Pope Cunty Illinoios 的 Gaskin 矿的白色重晶石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变成蓝色,黄色的重晶石会变成灰绿色。
紫方钠石的粉红色与紫色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呈现。 一种是将样品在阳光下放置几小时到几周。或者,暴露在短波或长波紫外线下也会改变。 总体来看,短波紫外线是最有效的。 以此操作可以迅速使颜色加深,但也得因样品而异。
在一些标本中,需要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才能产生微弱的粉红色。 在其他标本中,暴露在短波紫外线下几乎会立即产生粉红色。 在后一个样本中,额外暴露在紫外线下几分钟到几小时会产生深粉红色到覆盆子红色,其中也含有弱蓝色色调。 这可以从 Mont Saint-Hilaire 和 Khibina 的一些标本中看出。 如果现在将样品置于黑暗中,将会显示深红色的磷光,也称为“余辉”。 可见光(波长在 480-720 纳米之间)会迅速逆转这一过程并使样品再次变得无色。这种光致变色效应可以无限重复,不过对矿物的任何加热都会永远的破坏这种现象。
研究表明,F 中心是紫方钠石变色的原因,至少是部分原因。 F-Centers 一词源自德语单词 Farbe,意思是颜色。 F 中心是离子晶格中的缺陷,当阴离子作为中性物质离开时会产生这种缺陷,留下空位和负电荷。 然后该负电荷由晶格中的相邻正电荷共享。 F 中心负责为各种矿物着色,包括萤石和重晶石。(Nassau, 1983) 在紫方钠石中,有人提出缺少一些带负电荷的氯原子。 在这样的空位处需要负电荷来使电荷平衡,并且附近的任何自由电子被吸引到这样的空位并被困在那里。 这种俘获电子是 F 中心的典型基础。 紫方钠石中的这个中心似乎吸收了绿色、黄色和橙色波段的光以及不同数量的蓝色。 当在白光下看到紫方钠石时,红色和一些蓝色波长的光会透过宝石并被眼睛所观察,因此赋予紫方钠石颜色。
一种矿物可能会产生某种颜色,这取决于不同但固定的电子排列(Nassau,1983)。 紫方钠石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能量,许多电子被困在原子中一个新的高能位置(F 中心); 这就是当灯打开时矿物具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但是当我们打开房间的灯时,新的颜色就会消失。 白光(可见光谱)也为电子提供能量,只是不如紫外线那么多。 白光具有从 F 色心激发脱离电子所需的能量,从而使矿物恢复无色。 (此文章并非原创而是转载致网络,由于这篇文章的原始版本是全英文,后期是用机翻的,因此部分词句可能会不太通顺,还有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