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外的家:到山麓地带散步
梁东方
雨后山前平原上的春天,因为洇润而有了难得的丰茂与宜人;雨还将雾霾洗净了,让这个雾霾下干燥的春天终于有了一天格外美好的时间段落。
苗圃林边的菜地里,有新菜出芽,也有桃红梨白。这些自然的非绿化部门的花树景象,更像是自然秩序下不无缺陷却也非常真实的春天。倾斜的街道边的一棵硕大的泡桐树,树上的紫花已经渐次开放,散发出甜蜜的幽香。这样走过开花的大树,和缓地沿着一条斜街去往山前的路,像极了某种理想之境中的场景,带着可以挂到墙壁上的画框里去的画面感;比那还有意思的是,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不是主人公也忝列其间成为最有幸的参与者。以这样的愉悦的心态,即使望见废弃老院荒草之中一树无知无觉地独自开放的桃花,也就可以站定了欣赏许久了。
住在郊外一大好处是,即便下午出去走走,骑车走上一段,走过这样一些春天的景致,也就到了山前,到了山麓上紧挨着山坡的地方。
在这样山与平原相交的地方,人是非常舒展的,推着车子走,已经有了空中漫步的好视野。因为以往需要劳师远行才有可能抵达的风景,现在举步便至,就有了一种近乎天然的优越感,此之谓地利之便。这是栖息在大地上的人的一种怎么说也有局限的活动范围使然,如果有机会到不同的地方住一住的话,就可以相对打破这样的局限,有了这样最直接的收获。最近便的地方,总是我们抵达容易而情绪不易为旅途劳顿干扰的所在。
这种介于山与平原相接的地方的道路逐渐升高,直通近在眼前的高企的大山的地理格局,给人获得步步高的喜悦同时,还让人不由自主地时时回望,收获越来越广阔的视野和心胸;更可以很方便地从平原走进大山的气息里去,走到它可以荫庇的范畴之内,去体会庞大的山野自然的无边无际的好气息。
在整个华北平原上的大的自然物,比如森林、河流、湖泊、旷野都已经消失殆尽的时候,山几乎就已经是唯一的不能撼动,准确地说不能完全撼动的大自然了。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就近开矿,几乎所有邻着平原的山都已经被开得千疮百孔,敞着一块块巨大的伤疤,但是毕竟现在大多数的山体都已经不再允许开采,这些存在了千万年的雄伟山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概是得以继续存在了。现在看来,将山只作为一堆石头的开山取石的收益,远不如将山作为一道风景的山水审美价值:虽然不能直接卖钱,但是却可以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自然风貌,可以永续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和长久的品牌效应;同时也是对大地山川、祖宗地脉的自然伦理的敬重、传承。
看看太行山沿线,北京西部的山区几乎完全没有凿山开矿,就可以知道原委了:一是当地经济压力小,远没有到河北河南太行山沿线的温饱线的水平;一是当地的眼界超拔,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维护祖宗山水完整的重要性,包括自然伦理价值乃至经济价值的重要性。
紧邻着平原的山麓,被开辟成了面积很广大的栈道绿地。人们可以在曲折蜿蜒的栈道上漫步,在山麓上仰望山峰、俯瞰平原的好地势上走来走去,放风筝;当然还有挖野菜的,有站定了沐浴在这一片好景象里长时间聊天的,有一个人踽踽独行的,有一家人随着孩子的欢天喜地而快行慢走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硕大的广场绿地景观。这个景观因为借用了宏伟的地势,所以有着其他城市公园很难拥有的庞大而神奇的气质,是为山下小城的人们在楼宇密集的生活格式里的一个难得的舒展场所,一个就近便可以进入浪漫之境的地方。
没有把所有的山麓都开发成房地产,没有把寸土寸金的土地挂牌拍卖原则贯彻到全部的土地之上,这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尽管有人说这不过是为了提升周边地块的售价的一种方式,但是至少客观上能在一定程度上克制住将全部土地变现的巨大而持久的冲动,还地于民,保留这么一片地理位置最好的地带作为公园绿地,也还是住在本地的人们的福分了。
这样的福分因为带有分明的偶然性,所以可遇不可求;一朝降临,便需要抓住机会,多来几次,多体会体会这好位置上的地理之美了。
这应该是自己住所周边固定的几条,属于自己的骑车徒步路线之一;是锻炼路径,也是审美大道,更是妥置生命中的时间的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