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工业革命之后,德国要如何应对“一夜暴富”的英国?

前言:

英国在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之后,发展出了自由贸易,并与其他还未跟上脚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巨大的产业落差。这也就能让英国对其他国家形成经济上的降维打击能力。这样一来,英国的受益面就变得非常大,十分利于本国的发展。但是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所以他们就必须得想方设法地去对抗英国的降维打击。

那么它们到底该怎样做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拿德国的反抗思路来举个例子。而想了解德国的反抗思路,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19世纪前期德国重要的经济学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为什么要说他呢?因为他的理论就已经代表着工业革命时代德国对英国的反击思路。

工业革命

李斯特对亚当斯密的挑战

李斯特和亚当斯密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经济学家,但是他们所代表的国家不同,所持的经济观点也自然不同。代表英国的亚当斯密认为: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来看,国家只要提供一个公平的法律环境就可以了,其他方面参与得越少越好,如果能让个人直接到世界市场上去驰骋,那是最好的(《国富论》)当然了,斯密的意思也就是说,要国家少参与到市场中来,因为市场有一只“无形大手”在操控着,不需要国家的过分干预简言之,就是要保证足够的市场自由度。

而代表德国的李斯特则认为,亚当斯密看到的只是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而忽视了国家这个中间力量的作用,国家在经济政策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国家得对经济有个整体的规划,当个重要的调控者。

当然了,我们也知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于1775年,而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政治体系》要比他晚半个世纪,所以两人的理论则多少会存在差异。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位经济学家的对抗,后来则体现再来两国国家的政策对抗上。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俩的理论对于政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德国著名经济学家—弗利德里希 · 李斯特像

为此,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

“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思想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实际上都要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有力。这个世界确实是由少数精英统治的。那些自认为能够免于受经济学家思想影响的实干家,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的狂妄者信奉的,其实也不过是若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

看完凯恩斯的叙述,我们大概就能知道理论对于政策的巨大影响力了。理论是人们用以理解世界、发现问题的基础框架,政策只不过是用来解决理论所识别出来的问题的(《国际政治学》)。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亚当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论绝不是用来作为政策进行背书的,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么随着政策的变化,他们的理论也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更不会成为所谓的传世经典了。

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两人关注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只是入手点不一样,所以自然就会形成理论上的冲突。而他们的理论产生的政策效应,实际上就是理论和时代发生共振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别来就两人的理论做详细的讲解。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 斯密

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英国原来那种重商主义理论和贸易保护政策,在只能通过贸易来积累财富的时代,无异于是有效的,但是到了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工业生产开始成为重要的财富来源,曾经的贸易保护政策就与当前时代的趋势背道而驰了。

当然了,任何的政策都有既得利益者在背后支持着,而当时英国的既得利益者就是那些经营土地以及获得国王授权在海外搞垄断贸易的贵族阶层。此时的工业家们还没有成规模的崛起,还不至于影响到国内政策,所以也就是只能是在一旁远远的看着。

这样的政策受到了亚当斯密的严厉批评。就拿英国在北美殖民地所实施的贸易垄断政策来说吧,斯密认为,贸易垄断人为地抬高了在北美的贸易利润,这就会让原本不会投到这方面来的资本,也都会投过来,从而让英国经济对于北美殖民地形成了过度依赖。

那么,除了依赖之外还有什么重要的影响呢?当然有,斯密指出,这还会让英国政府本能地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强化自己对北美地区的控制,从而带来政策上的变形,引发北美的反弹。这样一来,英国就会陷入到很危险的境地之中。

英属北美殖民地示意图

从斯密的这番论述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其高瞻远瞩之能力,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就比他的《国富论》晚一年时间,也就是1776年,而他的书则在1775年出版。

那么问题来了,在斯密眼中,英国在经济政策上应该怎样做才正确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一切都交给市场,让他书中所描绘的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指挥各种经济资源的流动。这样一来便会达到一种较为均衡的状态。但是,政府是不能干预进来的。

此外,地理大发现和远洋贸易把人类各大地区给连接成为了世界市场。现在的市场不再是以国家为单位,而是以世界(全球)为单位;所以如果像斯密所说的那样,把一切都交给市场的话,那么国家就不应该设置起贸易壁垒,以至于世界市场被割裂开来。各国之间应该形成自由贸易网络,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全球的经济运转。

斯密的这种论证为后来大英帝国所主导的全球自由贸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当性论证。因为这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一种秩序不是为了英国的单项利益,而是为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好,看完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我们再来看看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理论”。

美国的独立战争

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理论”

亚当斯密“自由贸易理论”的出现,让当时的很多德国人都很信服,虽然他们可能也觉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对本国的经济形成了打击,但也无力反驳斯密的理论,毕竟他在当时是权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来和斯密对抗,人们的观念才开始出现转移。

有趣的是,李斯特一出来,就抨击斯密的理论是一种所谓的空洞学说;他的理由是:他只从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角度出发,从而忽视了国家这个重要的“中间人”。因为世界上会有战争,而斯密的理论只有在各国都处在持久和平的条件之下才能运行,可是这种理想主义的状态,是靠不住的?所以一旦战争爆发,那国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这时再仅仅从个人和世界市场这两个极端角度来看,是很不现实的。

当然了,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李斯特虽然这样说,但他也并不否认市场的作用,相反他也是完全承认市场作用的,并且认为这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同时也认为从世界市场的角度来说,自由贸易是人类整体经济效率最高的办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成就示意图

但是一旦考虑到国家这个层面,李斯特就变得更为重视起来,为何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世界市场上,自由贸易究竟是由谁为中心展开的呢?如果一直是由英国来担任这一重要角色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则永远会被它进行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为此,李斯特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三步走方案”

一,将自己本国的农业优势,先进行自由贸易,通过农业来积累起足够的资本;

二,采取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用积累起来的资本,带动本国的工业发展;

三、待工业发展起来以后,再恢复到自由贸易政策;

为了能够让这些理论尽快地实施,李斯特还积极参与到现实政治活动当中。但当时的德国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内部存在着很多个独立小邦国,所以这就没法形成合力来发展工业经济。此外,还有很多的小邦国还十分信奉斯密的理论,对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如此一来,这就让德国处在了更加不利的状态之中。

所以李斯特便开始联合一些人极力呼吁要成立德意志关税同盟,打造出一个属于德意志的经济空间。最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在1834年成为了现实,他也成为该组织的首任秘书长。值得一提的是,'德意志关税同盟’的成立对于德国的经济发展,乃至是后来德国的统一,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十九世纪后期,德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已经崛起了,且在工业上都超过了英国。

总结:

英国所开展的自由贸易,对欧洲其他国家形成了我们所说的降维打击。而德国在对英国的反击过程中,先从理论再到实践,实行了李斯特的国民经济学的路线,最终成功实现了对英国的反击。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工业革命之后,德国面对“一夜暴富 ”的英国,其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当然了,也许这个时间间隔有些长,但无论怎样,最终它还是走到了工业大国这一行列中。

参考文献:

  1. 《第二次工业革命》
  2. 《国富论》
  3. 施展-《国际政治学》《枢纽》
  4. 《世界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