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笔记:浏河镇的长江风景区
梁东方
太仓的长江,是太仓所以成为太仓的重要地理条件或者说地理优势。到了太仓一定要去看看长江的太仓段,要去面对一下长江在太仓沿岸的模样。应该正是这种期待,成就了太仓浏河镇的长江风景区的建设。
浏河镇是浏河汇入长江的地方,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曾经的港口造就了既往的繁华,后来的陆路交通逐渐发达之后它有“偏处一隅”的历史时期,如今在因为毗邻上海而价格相差巨大的房地产引领下,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机遇。不过其作为重要的地理节点位置的特殊性,应该更是长远眼光之中的恒久价值所在。
可以面对长江的长长的木栈道,可以沿着长江大堤走出去很远的草地树林,是浏河镇开发出来的长江风景区的主要构成要素。人们即使从相对上海交通已经宽松了很多的太仓的街市中来到这里,依然会有一种可以自由地栉风沐雨、彻底返归自然的欣喜。
人们在开阔的景区门口广场免费停车,在草地上坐卧休闲,在棕榈树背景里搔首弄姿着照相,在有铁锚的刘家港雕塑前合影留念,在八角亭里坐定了吹江风,目光遥远地说些貌似和眼前的宏大景致没有什么关系的家长里短;这样置身宏大地理景观又不失“琐碎”的城市化细节的独特状态,成了这个置身密集的长三角城市化群落缝隙里的自然风景的至为鲜明的特征。
正是都市化使得人们更珍视充满了大自然原来的力量的伟大痕迹,并且在物质利用的同时,赋予了其精神慰藉的功用。莽莽的长江作为中国大地上的母亲河之一,从古远的过去至于今,人化的程度一步步加深,行船取水之类传统的使用之外,又有了建大坝修水库的拦蓄,有了发电和泄洪的调遣;这样的人化深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出现了对河流的保护的必要性。反向的,努力让河流保持原状的努力成为一种以无用的形式推广开来的有用。即便到了下游,到了接近入海口的时候,作为江河湖海俱全的浏河和太仓,也依旧有保护长江的责任,其中这样审美地面对长江的风景区的建设便是无用之用的典范。
当然这种无用之用的努力更多地还是停留在人们的意识层面,还很难付诸更多的行动与实践。用这样在江边建立风景区的方式使更多的人在瞭望长江的时候陷入沉思,增强一下大家普遍的环保意义上的长江意识,大约就已经属于有效的措施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浏河镇的长江风景区是功莫大焉的。
然而,号称江尾海头的浏河镇的长江风景区,虽然修建了很好的木制栈道,可以抬高视野,可以站在最高处面对大江凝望而沉思,但是这时候你面对的实际上是一个水库,水库外面才是长江。
将水库修建在江岸上,既可以稳定地留住一部分江水,可以将浏河入江之处的两岸不对等的参差地貌对等起来,以免形成对一侧堤坝的过分冲击,又可以用水库直接和长江流水接触的外坝抵御反流的洪水,可谓一举多得。
水库的水因为可以慢慢沉淀,所以几乎是蓝色的,但是大堤外面隐约可见的长江水面则是黄色的。黄色的长江水上浮着众多的轮船。大宗的工业原料运输在长江现在的轮船作业中是主项,很多自动运输带也都在江边上码头;放眼看去,上游下游江边的大烟囱也很多。烟囱下面无一例外都是包括发电厂在内的大型工厂。沿着长江修建这些工厂的便利是可以充分利用长江的大吨位船舶的运输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这些都是站在长江风景区的木栈道上遥望所得,为了直接到江边看一看,便开车转到了浏河入江口的另一侧,也就是南侧。南侧没有水库隔离着,可以直接看到长江。浏河入江口上的河滩码头上,有很多船在装运大量的矿石;黄褐色的江水浩荡澎湃,像是一锅装得太满而不停晃动的沸水……
这里据说就是当年的郑和出海的时候的起锚之处,只有到了现场才能真正想象当年郑和乘坐的木船在几乎完全没有被人类打扰过的江河之间转折着,迎着凛凛的风,驶向未知的茫茫海洋的强大勇气。
不过,江边地带的漫天风云依然是这一宏大地理景观给予人间最好的礼物。浏河至此入江,长江至此已经如海一样宽阔,继续向前将汇入大海,将成为海天一色的无限广袤。
一个地方,能有这样宏伟无边的地理景观,是这个地方享用不尽的福分;也是本地气候特征、植被风貌、空气质地以及人居之美的最根本的基础。这一岸的众多将要汇入长江的河流水系,也自然是本地生生不息的人类繁衍和发展的最大支撑。
浏河作为太仓的母亲河,在汇入国家的母亲河长江的时候的宽阔平静与长江即将汇入大海的随风浪起的壮远相比,虽然或嫌狭窄,但也不输江河本色。它和长江一起在我这从干涸的北方而来的人面前,上演着望不尽的滔滔流水的大戏。
和浩浩江河并肩并肩地伫立在风中,即如在众山之巅迤逦而行一样,都已经是人生之美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