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治成人湿疹验方五则!
什么是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多个不同部位,比如说手部湿疹、小腿湿疹、乳房湿疹或者阴囊湿疹,等等。
湿疹的主要表现是瘙痒、红斑、丘疹、水疱,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皮肤表面渗出脓水、糜烂等。如果瘙痒剧烈反复发作,还常常会因为忍不住用力去抓挠反复摩擦不愈,由急性变为慢性。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考虑,又该如何认识湿疹?中医学认为湿疹的发病往往是由湿热结聚肌肤,气滞血瘀所致。就是说当人体内的湿邪和热毒无法排出,并且积聚到一定程度,再遇到某些诱发的因素,比如说吃了海鲜等易引起过敏的发物,又或是感受到了闷热潮湿的环境时就会爆发了。如果是湿热蕴结所导致的湿疹,在治疗过程当中就需要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
用败酱草、紫苏叶各50g,冰片 10g。败酱草和紫苏叶加水煎煮,水烧开之后煎煮 15~20 分钟,取药液加冰片外涂患处。
第一个方法是一个外用方,做法如下:先把败酱草和紫苏叶各50g加水煎煮,水烧开之后煎煮 15~20 分钟,倒出药液来,再把研碎的冰片放进去搅拌,把这个制作好的药液倒入消毒的瓶子里备用就行了。每天使用时,取药液外涂湿疹的患处,不分次数。这个方子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几乎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的湿疹,同时这个方子也非常平和平稳,没有什么副作用,不同类型的湿疹都可以使用。
解析: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的作用。紫苏叶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散寒理气、行气安胎、解鱼蟹之毒的功效。本方用紫苏主要是取发表散寒的作用,因为皮肤上的问题,我们用它来发表散寒。至于冰片,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作用,是中药当中很常见的外用药(当然少量也是可以内服的)。所以把这三味药配在一起,就共同达到了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芒硝其实也是中药当中一味非常常用的药,只是现在很多大夫处方用芒硝内服的时候会有所顾虑。不过此处我们用芒硝不是内服而是外用,在药房当中都可以买得着。
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湿疹皮损范围的大小,每次取芒硝适量,加适量的纯净水把芒硝融化,再用消毒的纱布或者干净毛巾,蘸芒硝水来湿敷患处,每天若干次,每次可以敷 30 分钟。
解析: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胃经、大肠经,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我们此处用到芒硝主要是利用它的软坚之效,因为很多时候,对于皮肤上的湿疹,我们需要让皮肤的局部重新变软。另外,芒硝具有清热消肿的功效,所以说对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急性湿疹,用芒硝非常合适。况且这个方法非常简单,简便易行好操作。
既然有急性湿疹,就有慢性湿疹。当疾病发展时间非常长的时候,我们就不能一味地把它理解为就是一个热证。即便是热证,你也要想到它可能也会有一定的虚证,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新病多实,久病多虚”。接下来的这个方法就是针对慢性湿疹的,用到的这味药叫吴茱萸。需要注意的是,在药房当中,我们能买到山茱萸和吴茱萸两种不同的药材,这个方法用的是吴茱萸。
20世纪以来,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瓶颈。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历来十分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老子想尔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冲气以为和”、“和则相生”等理论。“中和”之气具有“调和万物”的功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长的重要基础。可以说,“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谐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谐,才会有万物的生长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谐生命、和谐自然的重要思想资源。
从“中和之道”的和谐思想出发,道教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态建设。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态伦理
“中和之道”体现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谐生态伦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无为”为法则。道化生万物,皆自然无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约。
“道生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万物都按照“道”赋予它们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没有权利去破坏它们。人类对待万物的态度应该如葛洪《抱朴子内篇》中所称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
“道通万物”的生态伦理。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应该互相尊重、和谐共处,自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道教还认为,道化生万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气所化生的,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气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万物之师长”的位置,为“理万物之长”。也就是说,人负有管理和爱护万物的职责,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人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与自然更加和谐。
“道贵中和”的生态伦理。道教从“道法自然”的整体出发,十分重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道教认为,维护整个自然界的和谐与安宁,是人类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要确保天地的平安。“道贵中和”,就是说人类社会与自然要维持一种和谐的平衡。《太平经》强调人类若想长久安宁,就必须使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谐安宁。为此,人类就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去办事,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态智慧
道经称:“天地合和,万物萌芽”,“天地不和,阴阳失度”,体现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感应、相互影响的。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太平经》认为,太阳、太阴、中和三气和谐而化生万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阳、太阴、中和三气缺一不可。只有阴阳二气相互和谐产生“中和”之气,并共同生养万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经》还进一步指出,人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气所生,即是说,天、地、人同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因此必须要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所谓“天地不和,阴阳错谬,灾及万民”,就是说自然生态失衡将直接影响到人类世界的生存。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几乎贯穿在道教思想的各个方面,如在自身修炼方面,道教所强调的是自身的和谐,追求的则是与道合真、长生久视。再如,历代道教徒都能自觉绿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边环境,道观内外的苍松翠柏、绿树成荫,正是道教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智慧。现代环境科学告诉我们: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体相关性,即自然宇宙间没有孤立发生的现象,一切都处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人与自然也是整体关联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就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道教并不反对“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张人改造自然应受道德的约束,应对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以谦下的精神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既然人与天地万物共存于同一个地球之中,又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那么人作为万物之灵,就有责任和义务协调、关照人与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关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态建设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在享有对自然的权利的同时,应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去年召开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发表的“2010年贵阳共识”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道教从“中和之道”的思想出发,进一步阐述了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态伦理。《太平经》指出,人和自然万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权利,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基本准则,也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今的中国道教界,正在积极阐发和弘扬道教的生态智慧,践行着“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进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
积极倡导生态保护,着力推进生态道观建设。道教崇尚自然,历来就十分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早在1993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的全国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表彰会上,就积极鼓励全国道教徒“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并对“植树护林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1995年,中国道教协会参加了在英国召开的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发表了《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合会。此后,我国道教界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道观的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倡导植树造林,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初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计划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树造林任务,对民勤县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是提出“生态道观”理念,举办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生态道观就是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实现道教所追求的人间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前身)召开,通过的《秦岭宣言》提出了致力于营建环境友好型道教宫观的奋斗目标。2007年,第二次中国道教生态保护教育工作间举行,提出了7项具体任务,如将宫观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纳入区域生态保护规划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国道教宫观生态保护论坛召开,“生态道观”项目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支持。论坛发布了《生态道观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观“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宣传教育的规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观道众的生态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形成与周边自然环境和社区人群相协调的良性生态圈”。这使营建生态道观的活动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为道教参与环境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积极开展环保规划,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09年,中国道教协会形成了《中国道教界保护环境的8年规划(2010-2017)纲要意见》,向各地省(市)级道教协会下发。《纲要意见》要求各地方道协、宫观进行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将宫观的生态保护纳入创建和谐宫观的目标中,为建设生态道观、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新的贡献。《纲要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生态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资源使用中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规划建筑设施,倡导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护道教宫观周边的水资源等;把环保意识和行动落实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导道教节俭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环保要求的养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宣传环保,如倡议在所有道教节日和大型宗教活动中,都要突出生态保护宣传内容等。
积极宣传环保理念,着力推进生态和谐建设。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笔者认为必须要注重“三个保护”的真正落实。即是说,在强调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强调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生态文明的保护;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谐的保护。
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实现“四个观念”的根本转变。即是说,要实现自然观念的根本转变,懂得尊重和保护自然;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根本转变,用人类社会应有的道德伦理去约束无限消费的欲望;要实现伦理观念的根本转变,把伦理的指向扩大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要实现生产观念的根本转变,人类应在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博爱万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类与自然万物在高度和谐统一中相互转换物质和能量,最终实现人类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在自然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方面,笔者认为要坚持“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即是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社会法制建设,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社会责任意识和个人自觉意识。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导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态和谐理论,强调人与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类社会始终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道教的这种生态文明思想,正是人类社会必须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广的。特别是对于现代生态和谐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操作如下:买来吴茱萸适量,研成细末之后就变成了吴茱萸粉,然后加醋适量调成软膏(醋不分黑醋、白醋也不限品牌),这就制成了吴茱萸和醋调成的一个外用膏。用这个药膏来外涂湿疹的患处,每天多次。这个方法基本上可以广泛用于多种皮肤病,效果是非常好的。
解析:这个方法在临床上经常可见,因为吴茱萸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吴茱萸味甘、性热,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理气燥湿、助阳止泻的功效,也就是说吴茱萸的药性是偏温的,但是用在治疗湿疹上时主要是取它理气燥湿的功效,可以让皮肤自由地呼吸,同时还起到燥湿的作用。至于醋,则具有散瘀消积、止血解毒的功效。
如果患湿疹部位比较多,我们可以选用药浴的方法,就是晚上洗澡的时候,把这些药放在一起煮成一大盆药液,倒在浴缸或者浴盆当中,兑入温水泡药浴就可以了。
操作如下:苦参60g,蛇床子30g,百部30g,益母草30g,这四味药放在一起,加大量的水煎煮,你的锅有多大,就可以用多少水,烧开之后再用小火煎煮 10~15 分钟即可,待温度适宜的时候即可用药液直接擦洗局部的患处,也可以直接把药液倒入到浴盆当中再兑入一定量的温水,等温度适宜的时候泡澡就可以了。如果有条件的话,每天可以泡两次,如果没有条件也要每天至少泡一次,每次大概 20 分钟。但要注意的是,洗完之后不要马上去冲淋浴洗掉药水,要让它自然晾干。
解析: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子,苦参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作用;蛇床子味辛、苦,性温,具有燥湿祛风、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的作用,在男科疾病的治疗上经常被用到,皮肤科则经常会用蛇床子来燥湿祛风、杀虫止痒;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具有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的作用,中医当中的“虫”也相当于西医学当中不同的病菌;益母草味苦、辛,性寒,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这四味药放在一起,共同达到的第一功效就是清热燥湿,第二就是杀虫止痒。
操作如下:用薏苡仁30g,白茅根15g,陈皮15g,水煎代茶饮。
上文中给各位分享的小妙招统统都是外用的方法,但其实皮肤病不是特别容易搞定的病,皮肤病也往往并不仅仅是皮肤的问题,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中医有句话说“有诸外必有其内”,也就是说皮肤上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内而外发出去的,所以在治疗上单纯用外用药还是不够的。因此,针对湿疹再给各位介绍一个自拟的内服方。
解析:这个方子用到三味药,薏苡仁30g,白茅根15g,陈皮15g,水煎代茶饮,此方具有清热凉血、除湿利尿的作用。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的作用。为什么很多人在生活当中推崇薏苡仁也是有原因的,它的功效非常多,可以健脾止泻、利水渗湿,所以针对湿疹肯定也是可以用的。
白茅根味甘、性寒,具有凉血止血、清热利尿的功效。薏苡仁和白茅根这两味药放在一起相对来说药性是偏凉的,所以应加上一味药——陈皮。
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作用。陈皮可以反佐薏苡仁和白茅根的寒性,同时又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必须要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刚才咱们所讲的外用方法,还是内服方法,在煎煮药的过程当中都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药材煎煮 15 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不需要时间太长,因为治疗皮肤上的问题,我们会用到一些像紫苏叶之类的具挥发性质的药物,如果煎煮时间太长了,具有挥发性质的有效成分可能就挥发掉了;第二点要注意的是水温,外用或者洗浴水温不要太热,与人体的体温相当即可,如果水温过热反而可能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最后我还是要再提醒一下,中医有句话叫“治病不治皮”,言外之意就是说皮肤病不太好治。皮肤病历来不管是中医也好,西医也罢,都认为是不太好治疗、比较难缠的一类疾病。本讲是尽最大可能给大家分享针对成人湿疹的方法供大家去参考,各位可以斟酌使用。如果发现使用之后疗效依然不是很满意,那就需要进一步寻找大夫具体诊治了。作者:祁营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