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学生养成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刘晓玲
养成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着眼于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公德,基本道德,言行举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规范为主要内容。它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因为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对他们漫长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在传统学校教育中,普遍认为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班主任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应扮好四种角色:
严父角色。天下的父亲一般以”严”著称,在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要求往往比其他长辈更严格、更全面。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的直接执行着,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经常性的和始终如一的教育,处理问题必须严肃公正。如果忽冷忽热,互紧忽松,或怒而不威,或威而不严,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就会放任自流,散漫自由。因此,班主任应严字当头,从严要求学生,当好严父角色。当然,我们不能当那种严而无度、唯我独尊、蛮不讲理的严父。
慈母角色。跟严父相比,母亲在教育子女时,更多采用的是关爱、激励夸奖的方法,她们用自己无私的爱感动着孩子,而子女也无不对母亲怀着深深的眷恋。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帮学生树立自信心。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激励的语言,一面自制的粗糙的小红旗,生病时一句平常的问候、一杯水、一片药,都会让学生感动,学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朋友角色。朋友之间可以知无不言,班主任如果在和学生的交往中做到态度诚恳、感情真切、信守诺言,学生就乐于和你交往,就会信任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你当作朋友,愉快的接受你的教育。而建立了朋友关系,班主任就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情绪变化,处理问题就会客观、公正。
导师角色。俗话说“身教甚于言教”,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控能力差,是非判断力还不强,单调枯燥的说教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他们却喜欢模仿,尤其爱模仿他们喜欢的人的言行举止,这就要求班主任要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就要比学生做得更好。如对本班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上课师生问好,我总是站的笔挺,微笑敬礼,这样过了几天,我发现再上课时,同学们不但站得端正,且问好时声音洪亮。有一段,教室里经常有人扔废纸,虽三令五申,但收效甚微,后来再看到地上的纸屑,我不动声色地弯腰拣起来,这样做了几次,再有人随手扔纸,就有同学出来制止,后来教室里果然干净了许多。导师角色虽然会让老师觉得累,但在老师的带动下,学生就会纠正一些不良习惯,而老师在给学生作榜样的同时,也会克服自身的一些不足。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必须认真细致去做的工作。严父、慈母、朋友、导师角色的扮演,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灵活巧妙地变换,当严则严,该宽须宽,恰当运用,才能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