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人之死:他没有死在那场特大瘟疫,却死于自己的胡言乱语
1.
瘟疫来临,人间失色。
建安二十二(公元217年)年,中华大地流行过一场大的瘟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当时,已经62岁的曹操还在带兵讨伐东吴,正好赶上了这场瘟疫,军士们纷纷死去。
瘟疫面前,没有贵贱,很多大人物也都很无奈的死去。
曹操手下,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死了,东吴方面,孙权的谋士鲁肃死了。
华佗无奈小虫何,更何况当时最好的大夫华佗已经死去很多年。
仗打不下去了,曹操只好撤兵。
这是他最后一次带兵征伐东吴。
曹操的儿子、诗人曹植写了《说疫气》一文,记录了那场瘟疫: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 ...
这次瘟疫中,建安七子中的王粲、徐干、陈琳、应玚、刘桢等五人丧生。
建安七子中另外两个人呢?
阮瑀在几年前病死。
而因为“孔融让梨”而广为人知的孔融,没有等到这场瘟疫,就已经于九年前死去。
他没有死于瘟疫,而是死于自己的胡言乱语。
2.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被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
孔融七岁,祖父六十大寿,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
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
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
祖父的寿宴,成了孔融表演的剧场。于是,从那一时刻起,就决定了孔融注定要名满天下,直到现在和以后。因为“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与孔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同出一辙。
细思恐极,你怎么知道那次孔融让梨不是排练好的给爷爷祝寿的节目呢?!
孔融还给人们留下了另外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言语》记:孔融十岁时随父至洛阳拜见名士李膺,应对敏捷得体,人皆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孔融之语告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应声讥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乱世出英豪,三国的时候人才辈出。这个故事中的李膺,字元礼,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品德如芝兰之芳香,学生无数。后人送李膺“天下模楷李元礼”的美名。
此时,孔融的父亲有点儿像《伤仲永》里的那个父亲,一个十岁的小孩儿哪能带着到处转悠显摆呢?
所以,在座的太中大夫陈韪看不过眼了,怼了他一句。
太中大夫是高官,在秦、西汉位居诸大夫之首,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后次于光禄大夫。侍从皇帝左右,掌故应对,参谋议政,奉诏出使,多以宠臣贵戚充任。
孔融在陈韪面前抖机灵,目无尊长,早就不是那个“尊老敬长”的孔融了,这也就注定了他悲惨的结局。
3.
真正让孔融出名的是他哥哥孔褒用命换来的,这一年孔融十六岁。
东汉末年,发生“党锢之祸”,孔褒的好朋友张俭被通缉,走投无路,投奔孔家。此时,只有孔融在家,孔融便把张俭收留下。后来事发,张俭逃走,孔融、孔褒下狱,引出了孔融、孔褒和他们的母亲三人都承揽责任,“一门争死”,后来,皇帝处死了孔褒,孔融名声大噪。
当时的名士,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名人、网红。
名人孔融心高气傲,进京做官却一路坎坷,文人的情怀与官场永远不会合拍。
最早,孔融被安排到司徒杨赐的门下,估计也就是做个文字秘书。
这一年,皇帝的大舅子何进升为大将军,杨赐派他前去祝贺,门口的保安对他态度不好,没让进门。文人的暴脾气上来了,留下对自己的弹劾状辞职。
大将军何进此时位高权重,可惜德不配位。
后来的康熙皇帝评价他,说他蠢:至愚极谬。
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则用了四句诗,评价何进:
汉室倾危天数终,无谋何进作三公。
几番不听忠臣谏,难免宫中受剑锋。
现在看来,何进也算是一个厚道人,要是在农村种地,也算是一个好把式,可惜,到了那么高的位置,厚道人就做不好了。
孔融耍驴脾气了,大将军何进忌惮孔融的名声,推举他做了侍御史,纪检监察干部。
可没干几天,与直接领导御史中丞赵捨闹不到一起,辞官回家。
何进也真是够意思,又举荐他做了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禁军首领之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了,每天和高级领导在一起,这些高级领导包括皇帝。
4.
何进的失误,在于和太监斗法时,引外官进京,这就有了后来的董卓。
董卓进京,那是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董卓的一些列做法在孔融看来都是大逆不道,于是就经常怼董卓。
因为在他看来,董卓这样的老家伙,不是来帮助皇帝治理好国家的,而是想超越皇帝,自己说了算。
孔融在他的诗里也有这样的表述:
杂 诗
... ...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 ...
后人评价孔融这几句诗说:孔融不取吕之兴周,而取管之尊主。他看不上所有的不尊重皇帝的人,包括董卓,还有后来的曹操。
董卓长的比曹操胖,心胸比曹操也宽,董卓对孔融怀恨在心,但没有杀他,而是把他安排去了现在的山东潍坊的一个地方,那个时候叫北海,去做北海相,地方一把手。
董卓为什么让他去北海呢?因为北海的黄巾军最为猖獗。
在北海,诗人孔融到底没做出什么政绩来,最后城池陷落,老婆被抓,自己只身逃出了东山。
文人做官、带兵打仗都是弱项,让他写诗文行,挑毛病行,但真的让他真刀实枪的去干,真的不一定行。
因为,真正的诗人心中有风骨,从来不会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孔融就是。
5.
经常有人说,中国社会最不缺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处长(县长),说有一天刮大风,北京有一个广告牌子倒了,砸着四个人,有三个处长。
其实不对,中国最不缺的不是县处长,而是诗人,广告牌子砸着的四个都是诗人。
中国的教育之发轫,是孔子。孔子除了他弟子们总结的《论语》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有《诗经》。
孔老师是一个诗歌编辑,他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把上古流传下来的三千多首风雅颂,删吧删吧,最后留下了305首,装订成册,成为后世所有学子们的必读书目,还美其名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所以,从孔子开始,中国的所有学生都会作诗。
包括现在的老干体,就和宋晓峰那样的:
兄弟二人来入帮,此时此刻好嚣张,
我的双手直发痒,我想打倒郭德纲。
还有著名诗人写的:
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汉字天生带有的音律,注定了很多的字会押韵,所以,在过去,所有受过传统国文教育的人都会一点古体诗。后来没有学过国学的人,也会作诗,就是当年风行一时的“小靳庄”:站在南大洼,心怀亚非拉... ...
还有前几年风靡一时的余秀华。
孔融作为孔老师的直系后代,在国学、诗词、仁义道德方面,都觉得自己非常高大上,建安七子之一的祢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也”的时候,孔融很舒服的就接受了,回报祢衡“颜回再生”。
可惜,孔融毕竟不是仲尼不死。
这次遇到的是曹操,他也是诗人。
不但他是诗人,他儿子也是诗人,文人相轻,所以,他根本就没把孔融当回事。
6.
中国历史上有一种诗叫帝王诗,《全唐诗》卷首,就是李世民的88首。
帝王的胸怀和气度非常人可比。
然而,最有名的是刘邦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三句半都不到,却成为了千古名句。
帝王诗中,气势和力度和刘邦相仿的,就是曹操: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金戈铁马、纵横千里、杀伐果断,横扫千军,有着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的曹操,看见像孔融这样上来就和他挑战的书生,早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就像车碾螳螂一样。
两个人的冲突如下: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孔融任将作大匠、迁少府,曾被封为太中大夫。为人恃才负气,时常顶撞曹操,如反对恢复肉刑、反对曹丕私纳袁绍儿媳妇甄氏、嘲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忠于汉室,上奏主张“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来增强汉室实权。
此举更是严重激怒了曹操。
因此,曹操使军谋祭酒路粹为奏:“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宁,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言‘我大圣之后也,而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融为九卿,不遵朝仪,秃巾微行,唐突宫掖。又与白衣祢衡言论放荡,衡与融更相赞扬。祢衡谓孔融曰:‘仲尼不死也。’孔融答曰:‘颜渊复生。’”,承指数致融罪。
在建安十三年八月壬子日(公元208年9月26日),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朝仪”等罪名杀之。
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和普通诗人的差异,都在这里了。
领导永远都是领导,曹操禁酒是因为国家粮食不够吃,百姓饥寒交迫。
而政府官员、有钱人孔融每天还“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曹操管着国家那么多的事情,你孔融也该从大局着眼,别在边上叽叽了,而且在禁酒令这件事上,公然对抗,孔融之死,死在自己的胡言乱语上。
领导的工作需要配合,孔融不懂。
你看岳云鹏和孙越的相声,本来不好笑,但遇到抖包袱,观众们也都非常配合的一起
“吁————”。
7.
诗人孔融死了,没等到那一场大的瘟疫的到来。
孔融活的是情怀,曹操玩儿的是政治,可惜,两股道上跑的车碰到了一起。
情怀与政治是死敌,二者势如水火。心有情怀,就不要参与政治。
八百年后,把这层关系挑明的是苏东坡:
文举(孔融)以英伟冠世之资,师表海内,意所予夺,天下从之,此人中龙也。而曹操阴贼险狠,特鬼蜮之雄者耳。其势决不两立,非公诛操,则操害公,此理之常。
可惜,和孔融一起死掉的他的无辜的孩子,又给中文贡献了一个典故: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也是令人唏嘘。
承德外八庙之一的罗汉堂,丢失了三百多个罗汉,他们跑哪里去了?
除了为钟南山关于“吃牛羊肉身体好”辟谣外,我们真应该知道这些
华燕检测感谢您关注 老羊铲史
验车到华燕 快捷又方便
地址:承德市开发区东西营(鸡冠山地质博物馆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