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四中往事:快活的学校生活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快活的学校生活
文/ 刘庆华
【精彩看点】三五人围在一起,每人拿出自己的特色咸菜,不过是疙瘩萝卜之类。偶尔有葱花油盐——这可是喝白开水和泡煎饼的上等佐料啊……
一九六五年八月份我考入东平四中九级一班,一九六八年八月初中毕业。一九六八年九月升入本校高中一级二班。
现在人们有些可能不理解:肥城人怎么去东平上初中?原因是受教育资源限制,当年中学由泰安地区统一分配招生,相当于现在的划片招生。
肥城的孙伯公社当时没有中学,划归东平四中统一招生,一直延续到一九六八年暑期招生为止。
从我老家南栾到校驻地接山十八里路,走鄣城村,蓆桥村老公路,每星期来回两趟,担小挑儿,背干粮,一走五年多。
现在想来,当年的生活虽然异常艰辛,但我们却感到非常的充实和快乐。
周六下午回家,时间早了,还有一筐草等着,周日上午照例参加生产队劳动。下午,把母亲早已给准备好的粮饭或背或挑带回学校。
每个月向学校交4斤玉米,这样每天早上喝一顿糊涂,说是糊涂,其实是稀汤,中午晚上是白开水。
开饭时间一到,值日生两人抬一个大铁桶,铁桶上有个方木架,四条腿,放下比较稳。桶里是糊涂或开水。
四个人去抬大笼扇,笼扇里则是全校同学的饭。
每人一个饭盒或网兜,饭盒一般是家里拿来的玉米糁和地瓜干糁,掺合在一块儿,抓上两三把,加半盒水,搁在笼上蒸。
网兜一般是两三块地瓜或菜团窝头之类,笼扇一到,大家围上去拿自己的,基本是一眼看准,不会错的。
三五人围在一起,每人拿出自己的特色咸菜,不过是疙瘩萝卜之类。偶尔有葱花油盐——这可是喝白开水和泡煎饼的上等佐料啊!
大家有说有笑,边吃边侃。干粮都交换着吃,一会儿工夫,风卷残云。洗涮好碗筷,备好下一顿的饭,由值日生送去伙房。冬去春来,夏秋交替,日复一日,年年如此。
当年条件虽然艰苦,但学校却也办得很人性化。有时中午伙房炒大锅菜,白菜、疙瘩、萝卜、南瓜、茄子等,说是炒,其实是一口大锅,锅台周边用水泥加高几十公分,各类菜水煮后把熬好的明油泼上去,象铁锨一样的大铁铲翻几遍就成了。
学生可以到管理员王立臣那里买菜票,5分钱一勺,2分钱半勺,但也不经常买。
学校还给每班分了一小块菜地,由班主任带着,种白菜萝卜茄子辣椒等,收获后统一交伙房,这样吃菜价格就便宜些。
谁交的菜多或少还排名次,都很积极,争先恐后。一部水车安在台井上,平时主要是利用高低差向伙房水池送水。、水车要四个人推,每到课外活动或劳动课,则轮流去浇水拔草,这可是班里的大事,大家都时刻挂在心上,饭后还到地里转一圈,看到人家的长得好心里就不舒服,巴不得自己班的一夜长出个大南瓜。
每年国庆节或元旦,伙房就蒸大包子,每人两个,免费吃节余,大包子是白面的,馅以菜为主,有时还有点炼猪油的肉渣,白生生,热腾腾,香喷喷,吃在嘴里,香遍全身,那滋味别提了,吃一顿滋润好几天,现在想想,那才是过年哩!
(作者:刘庆华,东平四中初中九年一班,高中一级二班学生。本文由作者和东平四中《母校情怀》编写组独家授权,转载请注明出处。特别感谢段振业先生的热心收征与精心编撰。祝东平四中——现东平县接山镇中学新老校友安康吉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