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第卅五 显王十年(魏纪梁惠王十一年)全文翻译解释

今本竹书纪年

◎顯王西元前368-321年

名扁。

八年,入河水于圃田,又為大溝而引圃水。瑕陽人自秦導岷山青衣水來歸。

九年,秦師伐鄭,次于懷,城殷。

十年,楚師出河水以水長垣之外。龍賈帥師築長城于西邊。鄭取屯留、尚子。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

【古本竹书纪年译注】所纪显王年世,列于魏纪。

梁惠王

九年①,与邯郸榆次②、阳邑③。

①惠成王九年,韩昭侯二年,赵成侯十四年,周显王八年,西元前361年。

②榆次,战国魏地、后归赵,今山西榆次。

③阳邑,春秋晋地,战国属魏地,在今山西榆次南太谷东阳邑村。

【译】九年,魏把榆次、阳邑两地给了邯郸

【案】引【水经·洞涡水注】。

晋①取泫氏②。

①晋,指魏。【存真】云:『晋即魏也。』【订补】云:『【孟子·梁惠王】篇梁惠王自称晋国、【战国策】称晋国者甚多,皆指魏国而言,与【孟子】相同。刘宝楠【愈愚录】四云:「战国时晋地多入魏,故其称晋国也有四:有指魏境内晋地言者,有指魏境内晋都言者,有指魏国言者,有指魏都言者。」......此「晋」字,殆亦是指魏国。』【订补】说极是、陈逢衡【集证】认为,『此「晋」字亦系舛讹,不可据』、『疑衍』,皆非。

③泫氏,战国赵地,在今山西高平。【存真】云:『晋即魏也,以榆次、阳邑易泫氏也。』即此。【纪年】惠王七年伐邯郸,取列人,取肥。九年,与赵榆次,阳邑,取回泫氏当在此时。

【译】晋取得赵国的泫氏这个地方。

【案】引【太平御览】卷一六三、【太平寰宇记·泽州高平县】、【路史·国名纪】己。【订补】云:『万廷兰刻本【寰宇记】有「晋烈公元年,赵献子城泫氏」,而无此条。或别本【寰宇记】有之。』【辑证】案:『清乾隆乐氏本,金陵书局本皆有此条,【存真】、【辑校】入辑。』

王①会郑釐侯②于巫沙③。

①王,即魏惠王。

②郑釐侯,即韩釐侯又称韩昭侯、韩昭僖侯,懿侯之子。哀侯迁都于郑后,以郑为号,故韩亦称郑。【史记·韩世家】:『懿侯卒,子昭侯立,』【辑证】云:『【吕氏春秋】、【任数】、【蕃为】、【处方】、【庄子·让王】、【国策·韩策】皆称韩昭釐侯,【韩非子·内储说下】作昭侯,昭侯或僖侯,盖两字谥。【纪年】此称郑釐侯,他处亦称郑昭侯。』

③巫沙,战国韩地,在今河南荥阳县北。

【译】惠王在巫沙会见郑釐侯。

【案】引【水经·济水注】。

十年①,入河水于甫田②,又为③大沟而引甫水③。

①惠成王十年,韩昭侯三年,赵成侯十五年,周显王九年,西元前360年。

②甫田,一名甫田泽、圃田泽、甫草泽,又名原圃、囿中、梁囿,在今河南中牟西。

③为,开,挖。

④甫水,甫田之水。

【译】惠成王十年,渠水从甫田注入黄河,又开挖大沟引甫田之水灌田

【案】引【水经·渠水注】。【辑证】云:『【太平御览】卷七二引【水经注】,作梁惠成王十五年,与传世各本异。』

瑕阳①人自秦道岷山②青衣水③来归④。

①瑕阳,瑕、雅二字音近通用;阳,山南。瑕阳即雅山之南,位古梁州边界地方,盖今之四川雅安一带,

②岷山,一作汶山,在今四川松潘北、陕西、四川的交界处。

③青衣水,即今之青衣江,源出四川宝兴,流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等县,同大渡河古沫水会合后于乐山入岷江。

④归,归顺,承认对方为宗主地位。

案:【存真】云:『瑕阳人浮青衣水至蜀,自蜀至秦,又自秦来梁也。』可资参考。

【译】瑕山之南的人,渡青衣水,越过岷山,途经秦国来归顺梁。

【案】引【水经·青衣水注】。

东周①惠公傑②薨。

①东周,古国名,建都于巩今河南巩县西南。据【史记】,周考王封其弟揭于河南,是为桓公,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惠公封其长子为西周惠公,又封其少子于巩今巩县,仍袭父号,称东周惠公,二子争立,遂分裂成东周、西周两个小诸侯国。

②惠公傑,惠公名傑。【史纪·周本纪】【索隐】引【系本】:『东周惠公名班。』与【纪年】异。

【译】东周惠公傑死。

【案】引【史记·六国年表】【集解】。

秦①师伐郑,次②于怀③,城殷④。

①秦,古国名,嬴姓。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始被周封为诸侯;春秋时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后国力富强,遂霸关西,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②次,军队驻某地三宿以上为次。【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③怀,古地名,在今河南武陟西南。【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四十一年:『攻魏,取邢丘、怀。』即此。

④殷,古地名,在今河南武陟东南。

【译】秦国的军队进攻郑国,驻扎在怀,并在殷筑城。

【案】引【水经·沁水注】、【路史·国名纪】丁。【太平寰宇记】卷五四三怀州下引【纪年】作:『秦师伐郑,至于怀、殷。』【辑校】附于『无年世可系者』。【存真】列于惠成王十一年,现据【存真】系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