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吉林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中国民俗节日之一
一、知识点剖析
节日原本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祭祀日或庆祝日。祭祀什么和庆祝什么则与这个民族或地区的产生与发展有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下面按时间顺序扼要介绍我国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
1.元宵节
每年中国农历正月十五都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的得名,是因为它的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在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
每逢元宵节,全国家家户户都要挂彩灯,放焰火;大街上挂满了琳琅满目的花灯,东北和新疆等寒冷地区,还要制作晶莹剔透的冰灯。到了晚上,全家还要围坐在一起,品尝美味的元宵。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大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朝初(前206-公元23),正月十五这天,汉家要祭祀一位曾有恩于汉帝的神明,这位叫“太一”的神明据说地位还在五帝之上,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到了汉明帝时,因皇帝曾敕令元宵燃灯,这才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如今,张灯、观灯的习俗已经成为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了。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2.端午节
中国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字有“初始”的意思,“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是中国两千多年的旧习俗,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这里有着不少的传说,最著名的就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过端午节,中国各地有很多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3.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中国古人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叫“重阳”。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于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
历代诗人都喜欢重阳登高赋诗,唐代(618-907)大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远客思乡之情,深切感人。
重阳节还有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风俗。茱萸,也叫越椒,是一种中药植物,气味辛烈,中国古人认为折以插头,可以防止恶浊邪气的侵袭;燃熏后可以避虫咬,在这“百足之虫,死而未僵”之时,熏佩以避之,犹似端午节熏雄黄一样,是很符合传统卫生习惯的。
4.腊八节
中国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腊”本是中国远古时代一种祭礼的名称,用于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的仪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
由于腊祭活动常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但腊祭的日子并不固定。古时据传腊祭之神有八种,于是腊月初八便成了固定的祭日。古称“腊日”,俗称腊八节。后来佛教传入中国,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成道日。因此这天也是佛教节日,叫做“成道节”。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和吃“腊八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单选)下列我国传统节日与习俗对应有误的是________。
A.元宵节-挂彩灯,放焰火
B.端午节-挂艾叶、菖蒲,饮菊花酒
C.重阳节-插茱萸,登高祈福
D.腊八节-祭祖敬神,吃“腊八粥”
【解析】B。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传统节日与习俗的对应性。ACD节日与习俗对应正确,B选项有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为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斗百草、驱五毒,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端午节饮的是雄黄酒,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的习俗。故本题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