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旧巷夜游
————————————————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夜,魑魅魍魉的夜。
妖怪的故事正在讲述。
一口池塘接着一口池塘的经过。
儿童期间所听传闻,老人们常提起的异闻。
夜晚,一个人行路时,千万不可靠近池塘。
一旦靠近,命不保已。
一根细藤,从池塘里伸出,如绳子一般快速的卷套在脚踝上。被用力圈住,被拖入水中。挣扎不得,瞬时被缚。一大滩水花,人已经没入了池塘。从此此人失踪难寻,生死未卜,下落不明。又或者是血水满塘,衣衫漂浮,人已面目全非。
风袭草,水映月,一切静谧又诡异。夜路惶恐,一轮明月也安抚不了颤抖。要经过那条路,也就得经过那口塘。“水精鬼”正埋伏在池子里,像青蛙一样潜伏着。云未遮月,它狰狞的面孔不敢露出,只用水草般的身体袭击人。它怕铁,只要能携带着铁不管是锄头还是镰刀,它都会害怕,从而也不会袭击带有铁具的人。
后来这样的故事也慢慢也演变成了靠近河靠近水缸这样有水的地方都有着水精鬼,老人们或者父母们无一不会跟小孩们讲这个妖怪,而且只要小孩一靠近池塘或者是河边,都会被告诫水里有水精鬼,不要被抓走了。也有人说现在人变多了,都热热闹闹的,水精鬼无从下手,它不敢一下子对抗那么多个人。渐渐的它也隐藏起来了,可能灭绝了,可能另择地方,也可能演化成了其他的物种。反正现在应该是见不到它了,只不过还流传于老人小孩的记忆中。
————————————————
这“水精鬼”的故事我曾也是深信不疑,常常在白天呆呆的看着池塘上面漂浮着水草,感觉它们就是夜晚会抓人的妖怪,或者妖怪就长这样。每当我在河边或者在池塘旁边时,总会被爸爸吓着,“不要靠近呢,河边有水精鬼,小心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把你抓走,白天也是一样的。”这样害的我错失好些年的和河亲近的机会,什么大好河山,游湖赏景,小池尖尖角的。
此刻我们正在走一条夜路,故事讲述的主人,正是今天的东道主,中午宴请我们吃碳烤火锅,下午主场牌局,晚上又来此散步了。这条夜路是去她老家和祠堂的一条路,路上先遇到的是美丽农村新风貌,再往里些便是旧式民居老房子,终点是一颗大榕树与她们家祠堂道路两旁。碳烤火锅新鲜的很,用木碳加热火锅的汤,而不是用电,真是一种原始的方式。牌局也是新鲜的,我们几个认识好些年了,一场牌都没打过,怎么能少了这项娱乐呢?万万没想到还有一两个规则都不懂。这散步也是新鲜的很,有一种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感觉。
————————————————
————————————————
陈旧的桥下面有一位泛舟的人,撑着一杆竹篙,举着一杆电筒。在河边,一会停下,一会前行。像是在找寻什么,也像是在检查什么。这么晚了还在辛苦的在河上漂着,我们暂且将这想象的浪漫一些。清爽的风,初夏一般的温度。蝉鸣蛙叫,若有萤火虫星星点点,那就更加美妙了。在夜晚小镇的一条河上慢慢撑起长篙,望着河边人家的灯火,抬头望着明月星辰。独享一个人的清静,与自然融为一体。舒解一天的疲惫,又或者拥有了创作的灵感,绘画写作摄影都可以。灵感是神赋予的,缪斯女神的附身,与神相会于水畔。“聚精'会’神”,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啊。
声音是美妙的,也是恐惧的。夜深人静,田野里的虫鸣起伏,风拂过的草木簌簌,伙伴们的惬意聊天。好像走了很远,也不会疲倦。可若是突然出现了另一个人的声音,那就不轻松了。一惊一乍的吓自己也是让这段行程别开生面,要不是她们来过我也不敢趁夜色而行。老房子里面放出的音乐声,望不到面貌的岔路,不小心被坑洼小路绊着,池塘的鬼故事…。 遥遥望去的那座山,是座有名的山,因为它上面有一座灵验的寺庙。因为灵验,它可谓是远近闻名,香火不断。夜晚寺庙通体亮着,不知为何,左一边的有个灯和右一边的有个灯异常的明亮。这两个灯远远看去就像是两个眼睛,山的眼睛。整座山的黑色轮廓像是穿上了一件黑袍,像巫师法师们穿的一样。与寺庙夜色搭配,这黑袍显得更为神圣庄重。可是远远的看,显得更为Q型,像个可爱的小妖怪,尤其更像千与千寻当中无脸男的体型加上一个呆呆的表情。我分享了这个观点之后,一个伙伴看到山的中央有一个亮着的黄灯,正在缓慢的移动着。夜色而行的旅者吗?这位小伙伴则说她的家就住在山下,要是夜晚有车上去,这会把她照得很刺眼,便也心生厌烦。现在远远的看着,应该也别有一番风味,反倒没有那么厌恶了。
1
END
1
文字 | 游记零散
图片 | 文中那路
五艘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