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他说:人间值得
回顾2020
2020的岁尾,很冷,就像它初来乍到时给我们的感觉一样。
回顾这一年,疫情是绕不开的话题,从年初的汹涌而至到岁尾的零星袭扰,让一整年都显得格外“寒冷”。但有一群人似乎不畏“寒冷”,年初是他们挡在病毒面前,用平凡之躯筑起最坚强的堡垒,现在也是他们坚守工作岗位,守护万家灯火,温暖凛冽寒冬。
他们就是——医护人员。
作为医护群体的一员,唯医骨科有幸在这不平凡的一年,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01
疫情让患者的复诊之路困难重重,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杜国生主任的患者,每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杜国生主任都会用手机“云查房”。
找到需要复诊的患者,询问的他们的康复进展并回答他们的问题。杜国生主任说:“既然患者不能来,我就找他去,反正病情是不能耽误的。”
02
从医34年,杨星华主任看过的片子数千张,相似的片子不在少数。在外人看来,这种情况或许早该“阅片神速,见怪不怪”了。
杨星华主任却说:“医学没有见怪不怪,再‘眼熟’的片子也得仔细看,因为患者的健康就握在你手里,来不得丝毫马虎。”
03
前前后后找了十几个案例,赵豪杰终于让张阿姨明白了膝关节疼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下社区“摆摊”了,来唯医骨科一年多,大大小小的义诊赵豪杰已经参加了120场,接待的患者超过5000人。
在他看来,“在哪不重要、形式不重要,能给患者解决问题,帮他们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才最重要。哪里有患者的需求,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
04
找到刘明院长做手术前,97岁的刘婆婆因为右侧股骨头骨折已经被下了“终身卧床”的诊断,但老人家好强,不甘心过“窝拉窝尿”的日子,想为尊严再搏一把。经过严谨的多科会诊和协作,刘婆婆的愿望实现了。
刘明院长说:“对于有活动需求且身体能够达到手术指征的老年人来说,手术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年龄不是禁忌,老年人也可以有尊严地活着。”
05
这个像“笼子”一样的铁架是头盆环,需要佩戴3个月,期间因为受约束,小患者经常因此闹脾气。医生总是耐心地鼓励说:“我也知道你不喜欢,但戴上它是挺直腰板的希望,加油。”
06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一辈子都要不断学习、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于是,挑灯夜读成了医生成长路上的集体记忆。
这不,深夜10点,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不过他们似乎乐此不疲,“这种和大家通宵学习的日子,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为理想努力的日子,真好。”
07
这个看起来像健身房的地方,是康复大厅,这个看起来像“私教”的人,是康复师易冬梅。
曾经不止一次被患者喊教练,易冬梅也迷茫过,“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后悔,因为康复治疗师不轻松、不浪漫、整天扛大腿、掰胳膊,还不被人理解。但能看到患者在自己的帮助下重新走路,没什么好后悔的,值了。”
08
对于护士李媛媛来说,骨科病房是她的另一个家。每天泡在这个被爷爷奶奶包围的环境里,李媛媛觉得肩上除了护士的使命之外,还有一种家人之间相互搀扶的责任。
“这些爷爷奶奶总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人,搀着‘奶奶’走路,就像小时候奶奶扶着我一样。”
09
赵辉主任已经连续5年参加韩红爱心·百人援助活动了,5年风雨兼程,有太多感动的人和事。今年,一个陪奶奶看病的小朋友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天下着雨,满地都是泥,这个小朋友却格外开心,我给老人检查腿的时候他也一直盯着看,还对我说长大后也想当一名医生。我和他击掌为誓,一瞬间感觉自己为之努力的方向有了传承。”
类似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些只是千千万万医护人员所作所为的缩影,还有更多的人默默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做着自己看来平凡但却是对社会最温暖的事。
我们习惯称他们“白衣天使”,似乎他们有无坚不摧的力量,但实际上,白衣之下皆是肉体凡胎,医护人员也是普通人,有笑、有泪、有无奈、有挣扎。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下,让他们坚持下去的从来不是所谓的职业光环,而是被需要和信任的平凡瞬间。
2020即将结束,让我们一起向医护人员致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付出和守护。
“有你们,寒冬很暖”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