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400法(一)——感冒(五法)

赵绍琴临证400法

本书系赵老将家传师授所得,结合其60余年临证经验,编成此书。全书据病立法,方随法出。共介绍治疗内、妇、儿(57种病证)及温病的404种治法。诸病以内科为主,理、法、方、药齐备。每病之下各出治法若干,如消渴一证列有治法7种,其后方随法立,药因法用,充分地体现了赵老重视立法、依法疗病的学术特色。赵老临证不套用前人之方,书末所附8首丸散膏方即赵老多年临床治疗慢性病的有效之方。

一、感冒(五法)

感冒一般分为二类;一类是普通感冒,一类是流行性感冒。中医把流行性感冒又称之谓“时行感冒”。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只有轻重之分,流行大小之别。正如俞根初所说;“冒寒小疾,但袭皮毛,不入经络。重型感冒,处理不当,变化较多”。临床上以恶寒、发热、咳嗽、头痛、鼻塞或流清涕、打喷嚏为主,病变主要在肺。病因有风、有热、有寒、有湿。治疗感冒初起大致有下列五法:

(一)辛温解表,宣肺止咳

风寒外袭,皮毛受邪,内合于肺,发为咳嗽,表邪闭塞,卫气不通,故恶寒头痛,周身酸楚,发热无汗,鼻塞涕多,咳嗽咽痒,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治疗用辛温以解风寒,宣肺而止咳嗽。

苏叶6克   前胡6克   杏仁10克   羌、独活各3克  秦艽6克

加减法:

若风寒较重,恶寒体痛较甚,而舌淡白,咽无红肿疼痛时,可加重苏叶之量。

如素体血压不高,可用麻黄1~2克、桂枝2~3克。

服汤药后,可饮稀热粥以助药力。

若其人素体阳虚,又夹风寒外袭,根据体质情况,可用桂枝汤或葱豉汤。

(二)辛凉清化,苦甘泄热

外感风热时邪,热郁于内,发热口干,微恶风邪,头胀,时有微汗,或汗出不彻,咳嗽气呛,咽干而痛,溲黄便秘,甚则衄血,舌红,苔薄黄,脉象浮数。

薄荷3克(后下) 前胡6克  大青叶12克   板蓝根12克  银花15克  连翘15克  鲜茅芦根各30克  炒山栀6克  黄芩10克

加减法:

若头痛甚者,可加桑叶10克、菊花10克、川芎3克。

若咳嗽较重者,加杏仁10克、桔梗6克。

若见高热、头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之重证者,可加黄芩10克、生石膏15克(先煎),知母10克、花粉10克,使热退津回。

若兼见衄血者,再加生地10克,丹皮10克。

(三)芳香祛暑以定其呕,苦以泄热兼止其汗

夏季外感,多属暑邪,暑伤元气,暑多夹湿,故头晕身热,有汗不解,甚则汗出较多,心烦口渴,胸闷乏力,漾漾欲恶,小便短赤,舌苔薄白,脉多濡数。用芳香以祛暑,苦甘以折热。

鲜藿香6克(后下)  鲜佩兰10克(后下)  
马尾连10克  竹茹10克  鲜芦根30克  灶心土30克(布包)  川厚朴6克  前胡6克

加减法:

若口干欲饮较重者,加生石膏20-40克(先煎)。

若呕吐较重者,加玉枢丹1~1. 5克研细末,以佛手10克、生姜6克煎汤送下。

若汗出过多,心烦气短者,加生黄芪15克以益气止汗。

若汗多阴伤者,必须急用甘寒增液之品,以复其阴而兼折虚热。

(四)芳香疏化以定其呕,苦温淡渗而祛湿邪

感冒夹湿,头目沉重,身热不扬,恶寒,周身酸软,口淡无味,胸闷如痞,时或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舌苔滑腻,脉来沉濡,可用芳香宣阳定呕,苦温淡渗祛湿。

鲜佩兰6克(后下)   鲜藿香6克(后下)   大豆卷10克   苏叶6克  草豆蔻3克  马尾连10克  冬瓜皮30克  厚朴6克  姜半夏10克

加减法:

若呕吐较重者,加生姜汁2~3滴冲于药内。

(五)辛凉清解以宣肺卫,苦寒泄热而利其咽

外感时疫,发热咽痛,甚则咽喉溃烂,或生白膜,兼有头痛、微恶风寒者,可用此法。

桑叶6克  薄荷3克(后下)  川贝母10克  
桔梗6克  生草6克  银花10克  锦灯笼10克
外吹锡类散,1日4次。

加减法:

若头痛重而微恶风寒者,可加牛蒡子6克、蝉衣6克以疏风透表。

若发热咽痛重者,可加蒲公英10克、大青叶10克、板蓝根10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