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真的吗?

常有人说:“现在的社会已经变质,朋友之间的感情越来越脆弱,而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却越来越浓。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

乍一听这些话,似乎是有道理的。尤其是这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出自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之口,甚至成为当时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但是,如若把这句话作为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准则,多多少少会让我们的人生增加一些烦恼以及造成一些不利的因素。

01

世界的本质是一面镜子

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

心中既许多的小我,也有大我。人时而会展现自己的小我,时而呈现出自己的大我,而大我所占的比例就是人格。所以,可以这样讲: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

一方面,我们要认清人性当中的小我。就如五千年前尧舜禹口口相传的十六字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惟危,人心善变,每个人心中都有许多危险的念头和想法。

所以,确实在某些时刻,我们的朋友会变成我们的敌人,没有永远的朋友,在某种程度上讲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我们要透彻领会尧舜禹十六字心法的精髓,才不至于在一些复杂的局势面前让自己蒙受损失。

但是,另一面我们也要激扬别人的大我——没人拒绝你真诚地对他好。不管别人是怎样的为人,我们都可以真诚地对待他人。如此,回馈给我们的同样也是一份真诚。

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人,一个人真诚质朴,心底坦荡,所谓“心机浅则天机深”,对于人性的洞察更深刻,对于他人的关爱也更真诚;而另外一个人心机比较重,“心机深则天机浅”,也就是说,比较有城府,时常会计算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不大好。

那这两个人分别会呈现怎样的生命景象呢?

一个心机浅的人,总是善待别人,以一份真诚质朴之心对他人好。所以,他所接触的人多数会把善良的一面朝向他。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你以小我对待他人,收到的也是小我的相互倾轧;而以大我激扬他人,收到的必然是大我的相互成就。

打个比方,假定这两个人同样面对十个人。这个真诚的人所面对的十个人,大体有八个人会回之以真诚质朴;另外两个人,可能一个人心灵品质很高,不管你如何对他,他都对你好;还有一个人,心灵品质比较低,不管你如何对他,他对你都不好、算计你。这个时候要特别提防这样“人心惟危”的小人。可能的话,远离这些不靠谱的人和不靠谱的事。

但这个心灵品质低的人不是变量,真正的变量在那八个人。

当另一个人以满腹心计对待那八个人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会把算计的一面转向他。所以,这位同仁就会很辛苦的和八个人做计算,计算得失、计算彼此的输赢。

同样面对十个人,其中一个很好,一个很不好,我们姑且置之不论。而中间的八个人,他们怎么对你,取决于我们怎么对待他们。所以,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一面镜子,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折射出来的是我们内心的状况。

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都需要我们辛苦地去计算和算计,那这面镜子照出来的是我们自己,意味着是我们心机太重了。心机深则天机浅,则意味着良知所给予我们的启示,我们收不到;对于天理大道所体会得就比较浅,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不断地付出成本和代价,才能更深地去领会人世间的准则和规则。

所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有些危险。危险之处就在于,当我们总是以这么一份心机面对他人的时候,就会远离真正的朋友,也会远离那些可以成为朋友的人。

而当我们行走在利益上,完全基于利益而做选择的时候,就会走很多弯路。

02

放于利而行,多怨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有一位很知名的学者安冈正笃,有次与当时的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开会,他发现大家对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有许多批评和抱怨。

他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日子越来越好,日本经济腾飞之时,人们的抱怨却越来越多呢?

回到家里,他拿起床头的《论语》,随手一翻,孔子的一句话,让他瞬间豁然开朗。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原来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揭示了这个社会的真相:只要人们为利益而行事,最终的结果,就是多怨,因此就没有办法走得很长远。

那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成就百年基业呢?

一个真正有梦想、有理想、秉持着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才能够聚集人心。所以,只有建立了使命共同体的企业,才可以行稳致远。若只是利益共同体,人心惟危,人心贪得无厌,总有一天会为了利益而分道扬镳、分崩离析。

同样,有人说: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也是很危险的认识啊!财散,不一定聚得人心,往往是财散,人未聚;能够使人聚得起来的是心,心聚则人聚。人与人、心与心真的链接,才有真的人聚。

所以,不是财散则人聚,而是心聚则人聚。

因此,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那些显而易见的谬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良知可以清澈地知道那是不能做、不应该做的事情。真正伤害我们的,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看起来对,但是其中掺杂着一些毒素。

所以,类似“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的观点,会把我们带到那条“多怨”的路上,就让我们损失了生命原有的舒展和开阔。

做人还是要秉持一份真诚,因为真诚是做人的基础。阳明先生特别谈到了,真诚恻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可以敏锐感知到他人心中可能对你产生的不好的想法,因而,他人就不能再欺骗你,也难以再伤害你。

所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境界,提升自己真诚的层面,才是对自己真正的保护。因而,会有更多的朋友与我们一起同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