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我为京剧鸣不平
隔行如隔山, 我是电影演员,过去对京剧也是一无所知, 看京剧跟学外语一样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也可能是“ 夫唱妻随” 的关系, 现在我经常看京剧,而且学京剧, 演京剧, 也能说出个西皮二黄, 梅派, 马派, 张派等不同流派来, 为什么呢? 一句话, 我喜欢。
有一次, 我在天津接受杭州电视台记者的现场采访, 因当时我的公公张君秋正在天津举办舞台生活55 年庆祝活动, 所以有观众提问: “ 京剧与流行歌曲相比,票房价值相差很大, 说明京剧是在走下坡路,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我说我不能同意, 今天多么走红的歌星也不可能在一个剧场里连演连唱, 多少歌星, 多少流行歌曲, 还不是唱一段时间就过去了。不少电视剧红火一时, 但是当观众看到故事的结局后就不想再看了, 我们拍电影, 好片子, 观众一般看一遍, 顶多看两遍, 有些祟拜我的观众, 他们看我的片子, 一连看三遍, 应该说是特殊现象了。
然而, 我们应该看到, 一出京剧《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等, 至少也唱了15 0 多年, 许多观众仍然一而再, 再而三地看, 真可以说是百看不厌, 百听不烦。甚至很多观众还要学着唱, 学会之后到票房去过戏瘾, 哪怕有些演出只有三百多名观众, 可是一出演了几十年, 上百年的戏, 至今还有三百人要买票去看, 请问, 哪一首流行歌曲, 哪一部电视连续剧, 哪一部电影可以与之相媲美呢? 难道这还不足以说明京剧艺术的生命力吗?前不久, 我听说天津的青年人谈恋爱时男青年总要请他的女朋友去看京戏, 而不是去歌厅、舞厅。
经过了解, 原来在这些青年人的心目中京剧比流行歌曲高雅,男青年之所以带女友看京戏, 是为了说明自己的艺术修养, 抬高自己的身价。
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诚然, 有人喜欢吃甜的, 有人喜欢吃辣的, 每人的口味总是不一样, 不能强求一致。现在科学发达, 艺术形式和传播媒介多种多样, 应该允许观众各有所好。不要把不喜欢京剧的人硬拉过来。比如我这次出演电视连续剧《皇城根》的金秀, 有人给我排在第16名, 有人说我是全剧的戏魂。
我收到许多大学的教授、大学生集体签名的贺卡, 对我演金秀的成功表示祝贺, 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观众的欣赏角度不同, 结论自然不同。
艺术历来没有统一的标准, 众口难调是个规律, 我们怎么能对观众去责怪或强求呢? 多么有成就的演员, 多好的戏, 也不可能得到百分之百的共识。不过京剧艺术展示了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懂历史, 不知道自己的民族文化实在是一种可悲的现象。
在外国有时兴起“ 三国热” “ 西游记热”“ 杨贵妃热” “ 京剧热” , 我们有的人却不知曹操是谁, 不知张飞是哪个朝代的, 有人知道三国时期有个诸葛亮, 可不知道孔明是谁?卧龙是谁? 这不是数典忘祖了吗?一个对自己民族文化一无所知的人又怎么能热爱自己的祖国呢?
通过我对京剧的接触, 我深深地感到京剧艺术的高雅精美,京剧演员也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和道德修养。不少京剧演员能书善画, 举止文雅。
有人说京剧演员最不值钱, 一场戏又打又唱,只有五块钱, 还那么卖力气, 人家歌星的出场费就要高出百倍、千倍, 到台上或用录音带伴奏, 或对一对口型便成了暴发户。
我认为这正好说明了京剧演员的高尚艺德, 说明了京剧演员对艺术的执著。
我曾亲眼看到有些歌星在舞台的上场门为报酬争执不休, 甚至破口大骂, 不管台下有多少热情的观众在眼巴巴地等他出场,动不动就罢演, 晒台, 他们哪里知道艺术家的尊严, 哪里还想得到观众, 可以说起码的人格都丢掉了。然而, 在我所接触的京剧演员中却从未见到过这种丑闻, 他们无论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或什么麻烦事也照样认真负责地参加演出。他们常说“ 救场如救火” 。
有些演员在舞台上有一些不愉快的表示, 行话叫做“ 翻场” , 就被认为是演员之大忌, 认为是最没有艺德的行为。有的演员在武打中负伤挂彩, 仍咬着牙翻跌滚打, 有的演员热孝登台也决不临场推诿。
我的先生张学津有一次不慎被开水烫伤左脚, 诊断为二度烫伤, 应该马上住院卧床治疗。然而为了第二天晚上演出《画龙点睛》, 他忍着巨大的伤痛, 白天背戏, 晚上照常演出。
在后台, 他的左脚不能落地, 上台后却生龙活虎, 判若两人。演出回来, 他扶着楼梯的扶手, 用一只脚一阶一阶地蹦到十层楼。
他对京剧艺术的炽热的感情, 我是深受感动的。
在京剧界有多少剧团经常到基层演出, 不管条件多么艰苦, 都不讲价钱, 不讲条件, 他们才真正把艺术视为生命, 把观众视为上帝。
某些只知道赚钱, 从没有经过刻苦求艺的歌星们怎么能跟他们相比呢?可是话说回来, 我并不笼统地反对歌星要价, 你劳而不获, 便有人不劳而获, 关键是演员要自尊、自爱, 对艺术要负责。
有一次,电视台的春节晚会要学津去唱四个流派的《甘露寺》, 学津说我没有学过, 就没有去, 我是很赞成的。
有时他与歌星同台演出, 他提出报酬必须以艺术为标准, 公平合理, 主办者无奈, 只好答应了他的条件。我认为他给京剧演员争了一口气。
事实上, 确实有人在吃京剧这碗饭, 比如不少京剧演出的录音、录像, 被人拿到港台, 拿到海外大赚其钱, 而付出主要劳动的演员却一点儿也不知道。
这怎么合理呢? 大多数京剧演员具有真才实学, , 却只知道甘心奉献, 而不知道自己已成了他人的摇钱树, 甚至还被人看不起,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还有些人借电视剧谩骂京剧艺术, 说什么振兴就意味着死亡,显然是对祖国文化的无知。
京剧艺术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一次又一次京剧热, 京剧团所到之处无不使当地观众为之倾倒, 因此我们必须爱护京剧、发展京剧, 不要把《甘露寺》的优美唱腔放到卡拉O K的音带上; 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演员不要低三下四去任人摆布。最近我听到有人约梅葆玖先生演出, 他很高兴地答应了, 可是当他得知同台演出的两位相声演员酬金5 0 0 0 元, 而他只有500元时便毅然拒绝演出, 使我非常敬佩。我们的京剧艺术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艺术, 我很赞赏日本对歌舞伎演出的严肃态度, 他们看歌舞伎必须提前一周订票, 看戏如同参加盛典一样, 这不仅说明他们对歌舞伎艺术的尊重, 也是一种民族的自尊, 我们的京剧演出更应该如此。
另外我要告诉广大读者, 我现在对京剧艺术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我的公公张君秋对我也大加赞赏。他不仅教我《四郎探母》,还教给我《苏武牧羊》的选场, 要我有机会与学津同台演出。
每次拍外景, 我就带上一盒学津的录音专辑, 或张派唱腔选集, 在拍片之余, 一边欣赏一边学。我不仅学唱了不少马派老生或张派青衣的唱段, 而且对其流派的艺术特色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更加感受到京剧艺术的伟大。
为了切实使这一古老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 必须做出脚踏实地的努力。通过调查, 我发现京剧的票价尽管只有5 元、10元, 许多热爱京剧艺术的观众仍然承受不了, 在我们的国家里,至今仍有许多人在春节还吃不上一顿肉馅饺子。再加上交通等各方面的问题,很多观众希望从电视中一饱眼福。因此利用电视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工具, 把好戏送到千家万户是非常必要的。
我一方面希望有关方面高度重视这一工作, 一方面, 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 办公司, 搞生意, 用我自己的钱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办些实事。
我已经在做这件事, 我相信我一定会对京剧事业,尤其是张派艺术的发展尽到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