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不安

鸡汤之言惑人,多经不住检验。
鸡汤说:读书是大脑的健身方式,是成本低廉的升值。前半句认同,后半句未必。以我的经验,好书读不快,每一页都会有许多的羁绊。非生词生句之不解,思想积累之不够也。再者,否定既有,蜕变自我,或使自己更为迷惘。变革重塑,且需勇气,此成本低廉否?
三月赏花,五月品果。品得甜果,正常不过,品得涩果,也有滋味。书读之初,树影横窗,花香入梦;书读既久,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一两黄金一两墨,笔端愈发惜字,口上愈发缄默。
旅途荒凉,偶有照面,你是谁,便会遇到谁。花期时不同,各花入各眼,吴冠中说:“美,分为两路:一路是大众审美,夺人眼球;一种是艺术审美,撼人心灵!”书也如此,选择撼人心灵者,往往阵痛。鸡汤说:自己优秀了,其他都会跟着好起来,而当你变成更好的你,就会遇到更好的人。浅显感觉如此,深刻理解未必。所谓层次越高,遇到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也越多,而为人峭直、不干荣利者,并不讨人喜欢,倒是贪心生起、曲意逢迎者,八面玲珑,人见人爱。
书是走天涯的代步工具,龙应台《目送》里说:“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个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读书深处有心得,却是一个人看风景,相看两不厌,仍无以交流。读到最后,都是读自己,翻腾那些隐匿心底的讳莫如深。衷于现世,望彼将来,纠正诗化的过去。经目之事,犹恐未真,书本之言,岂可全信?读自己,读书本,彼此印证,互为诠释,古今时空隔代,人性大致相当。
小人无错,君子常过,无错在自得,常过因三省。发自内心的谦卑、远离人群的随和,品质之可贵,终在善良。态自天生,非可强造,自无错而常过,菩萨畏因,凡夫畏果,读书也可渐变之。秀才是孔子的罪人,和尚是佛陀的罪人,提升学说者,不在拥护者众,在叛逆者时出。学说设立之基础,原本在对人性错误的假定之上,又恰好迎合了特定时期公众的情感需求,或被某些传播者摇唇鼓舌,而成显学。谁反对,谁敌人,学说竟成毁人利器。“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多数人如此。因而,行为的道德正当性强化,恶行具有了辩护理由,野蛮屠戮遂成毋庸置疑的正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所谓提升,有时真不在添柴,在否定之否定。
山谷盘旋,万峰耸翠,碧水萦迴,岳渎钟灵,明知书越卖越多,读不完还得读。读书是习惯养成,而非时间问题。执事之敬,耕读可比,人勤地不懒,读书无捷径。黄侃云:“常人治学有二病,一曰急,二曰懒,所以无成。”哪些是性格,哪些是习惯?不违自然,乃得其性,却又以顺其自然,敷衍人生。那也好,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而读书路上,举目如我这般半途而废者,见官不低头,看人与众不同,遇佛不合手,张口不合时宜,求之不得,舍之不能,旧的已去,新的未来,时常处于“无”的状态。此“无”非道家之“无”,春秋多佳日,西北有高楼,登高远望,空空如也。
狐仙小鬼在侧,黑山老妖不远,读书使人不安。而人之所寄,归之安放,索性放下书本,又自觉蹉跎,不能自拔,依旧使人怀揣惴惴,六神无主,此不安,虚度之不安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