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遗音: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汉魏遗音: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作者:云间一笑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宋/谢灵运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简评:
我国诗歌素以抒情性见长,景物与事件,不过是情思抒发的重要元素而已。中国艺术向来讲究“得意忘形”,“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就是这个意思。无论国画还是书法,都讲究抒情性,诗歌自然不能例外。那么,有没有讲究形似的写景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比如谢灵运的诗,其写景就追求“形似”。刘勰对此早有定评:“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这两句名言,虽然不是为谢灵运量身定做的,但看上去也特么像是量身定做的。谢诗中,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密林含馀清,远峰隐半规”、“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之类,比比皆是。哦,这个“哀”字,是形容声音凄楚的意思。下面,我们就请他出场吧!(谢灵运上)
诸位看官,这厢有礼了!
俺这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一共写了十六句,八十个字,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正如你们一眼就可以看出的,这不过是一次游山经历而已。倒是叙事、写景、言理,还蛮有条理的,但这也不过是俺擅长的“三段论”写法——当然,提个醒,这不是那个亚里斯多什么德老头的三段论呐。下面言归正传:
开头四句是说,气候虽然早晚变化很多,但是山含情水含笑煞是诱人,所以令“我”这个游子神往,每每流连忘返。——这是总起。四五两句是个过渡段,虽然俺对山里的风光恋恋不舍,但是仍然知道回家的路有多远,所以早早地就从山里往回赶了,只是仍不免于“一步一回头瞟我意中人”。待俺登上归舟,再回首,“哦嗬,好家伙!真上是: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接下来四句,可以算是俺这首诗的疑似高潮桥段了,首先是:“她的秋波”——“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孰料回头所见,竟是如此一幅富于动感的美景:“傍晚,林峦山壑之中,夜幕渐渐收拢聚合;天空中飞云流霞的余氛,正迅速向天边凝聚。”俺这哪里是文字描述呢?俺分明是端着摄影机,录下了这一段黄昏暝色故事!云霞渐收,林壑尤美!该收眼时得收眼,因为俺有知道,一路上,自有鲜花为“我”开放,不信?接下来你看:“湖水中,那田田荷叶,重叠葳蕤,碧绿的叶子抹上了一层夕阳的余辉,又投下森森的阴影,明暗交错,相互照映;那丛丛菖蒲,株株稗草,在船桨剪开的波光中摇曳动荡,左偏右伏,互相依倚。”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所有这些,都是脉脉含情充满诱惑的啊!怎奈“我”很看得开,早已练就“万花丛中过,片草不沾身”的过硬的本领了。
然后“我”就上岸了。山路草多,怎么办,拨开它就是了。然后就回家了。家里房多,怎么办?倒在最东边的那间就是了,方便明天观看第一缕霞光。躺在床上干什么?美美地想“我”的游后感!“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嘿嘿!
我高兴个什么劲儿呢?最后四句,不说,聪明如你,也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吧?“我”在思索,如何不沾滞外物,如何才能活得长久一些。“摄生客”,就是注重养生的人。当然,此时此刻,正当人生盛年,我就告老还乡,还得装病!命运已经不是很悲惨,而是相当地悲惨了,但我还无法设想将来更加悲惨的命运——正如你们都知道的那样。那确实非我所愿呐!寄言摄生客,摄生客…… (多年以后,在广州,在刑场上,谢灵运渐渐隐去他的身影)
谢客儿这老人家他走了,走了一千好几百年了。俺再登场,也给提两个醒。一个是,在神韵说、境界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说遍海内的时代之前,还存在那么一个老老实实的穷形写貌的时代,绘画领域有宗炳卧游,书法领域有汉隶和晋唐楷书,等等,诗中也有,此其一例。另一个就是,请留意诗中以下这些个字眼:变、含、娱、憺、出、入、敛、收、迭映、因依、披拂、趋、偃……咱们以后写诗,不知道怎么办时,就多用点动词吧,少搞点叽叽歪歪的空话。当然呐,值得留意的不止这些。时间有限,今天到此为止。再见!
背景链接:
公元423年(宋景平元年)秋天,谢灵运托病辞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职务,回到故乡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的庄园里。这里曾是他族曾祖谢安高卧之地,又是他祖父谢玄最初经营的庄园,规模宏大,包括南北二山,祖宅在南山。谢灵运辞官回家后,又在北山另建居宅。石壁精舍就是他在北山营立的一处书斋。精舍,即儒者授生徒之处,后人亦称佛舍为精舍。湖,指巫湖,在南北二山之间,是两山往返的唯一水道。此诗当作于公元424至426年(元嘉元年至三年)之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