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辉映叫“相信”
天天在同一家水果店买水果,每天起码消费50元。百香果是10元5个,那天我挑了5个,提在手上。其他水果过秤后,老板正在孜孜不倦地算钱,我说:“还有10元,百香果的。”他居然从我手上抢过袋子,打开,细数。假如我是老板,肯定不会这样做。一个久经考验的老顾客,你都不信任,这多少会挫伤老顾客的忠实心。
陌生人可以信任吗?肯定的回答,从挪威的65%到巴西的5%,相差甚远。世界银行的史蒂夫·奈克指出:“信任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的最有力因素之一。在信任度较低的时候,个人和组织在参与经济活动时会更警惕,从而抑制国家经济发展。”
人生或者社会最大的浪费,就是彼此都不信任!知名危机管理专家王微说:“信任也是生产力。”当人们之间的信任度越高,管理程序就越少,彼此方便,成本自然下降,工作也越愉快。
多年前一个朋友第一次包车去西藏,路过一个小村庄,一个小女孩拦住了他们的车,问他们是不是要路过前面的某个镇子,司机说“是”,于是那女孩便让司机给在那个镇打工的哥哥带1000元钱,而司机和女孩素不相识。
当时我朋友震惊于人与人之间的那份信任,从此爱上西藏。
商务部曾有个统计,我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我国每年签订的约40亿份合同中,履约率只有50%。在诚信成本过高,而失信又几乎没什么成本的情况下,违约、造假、欺诈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的一个朋友,生意陷入低迷,雪上加霜的是,又被一个生意伙伴“拖欠”380万元货款——其实就是赖账。朋友是在喝醉的时候跟我说的,他知道,在这个骗子横行的年代,被骗是多么丢人。
这就是信任的代价,血淋淋、活生生的代价。
这是个很吊诡的两难命题,对人对事,信还是不信?
信是没有被污染的初心,信任是所有关系的基础。相互间可以信任,信任就是“1+1”大于2。去“信”的路上,我也一度受骗,但“相信”后更多的甜头也一直鼓励我继续“相信”。信,一个字,好贵重;如果变成两个字“相信”,人生即可轻盈。
世界高幸福度国家挪威,年度人均GDP高达5.3万美元,为世界最高水平。65%的挪威人都表示其他人值得信任,这个比例为各国之最。没有信任,人是真的孤单!
我相信你,我看见光。有一种辉映,叫“相信”,彼此互信。
纽约市的一个流浪汉Valentine,在路上向企业高管Harris女士乞讨。Harris女士拿出自己的信用卡让他去买点东西,并等他回来还卡。流浪汉并没有逃之夭夭,他很快就把卡还给了这位慷慨的女士。流浪汉事后说:“她相信我,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永远不会!”
想买书,店内却没老板,书友可在纸上写下购书名单,将钱自行放入钱筒中。这成为台湾“BOOK·ANEW”二手书店的特色,成为爱书人口耳相传的诚信书店。27岁的老板认为,“爱书的人素质高,不会偷书”,且书的单价低,转卖也无法获利。信任的收获是,书友们一般都多塞钱支持他。
1984年的一天,一个66岁的老头在华尔街穿着裙子和裤袜扭动腰肢翩翩起舞,惹得众人狂笑。他不是疯子,他是刚和员工打赌输了的沃尔玛创始人老沃尔顿,他告诉人们,老板更应信守承诺。
要彼此相信,得从自己守信开始。
(明 心摘自《风流一代·青春》2015年11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