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类方之桂枝汤类方,另一种方法学伤寒!

“以方归类”的方法,清人徐灵胎倡之于前,近贤刘渡舟先生步之于后,确认学习伤寒之路径,故整理系列文章,以利于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

伤寒杂病论类方之桂枝汤类方

1、 桂枝汤方

  方剂组成: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可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原文指征: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者,名妊娠,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也。欲攻邪风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为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也。今脉浮,故知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为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病人,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卫气不谐也。所以然者,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卫气不共谐和故也。复发其汗则愈。宜桂枝汤。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辈;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宜桂枝汤。

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此属阳明也。脉实者,可下之;脉浮大者,可发汗。下之,宜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当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府、风池,却与桂枝汤。

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疼烦,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者,与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中与也。

桂枝汤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中与之。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发汗,若下之,不可更行桂枝汤。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若酒客病,亦不中与桂枝汤,得之必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太阳病,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乃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汤不中与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者,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服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温针者,四逆汤主之。

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汤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者,其故何也?师曰:此为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则为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则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谵语。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芍药甘草汤以救液;调胃承气汤以止其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

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死生之要,在乎须臾,视身之尽,不暇计日,此阴阳虚实之交错,其候至微,发汗、吐、下之相反,其祸至速,而医术浅狭,懵然不知病源,为治乃误,使病者陨殁,自谓其分,至令冤魂塞于冥路,死尸盈于旷野,仁者鉴此,岂不痛欤。

2、 桂枝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顿服之。

原文指征: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试教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所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也。

3、 桂枝加桂汤

方剂组成: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温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4、 桂枝加芍药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若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5、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大黄二两(酒洗)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若大实痛者,桂枝加芍药大黄汤主之。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6、 桂枝加葛根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葛根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原文指征: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寒病,骨痛,胸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引痛,脉沉而迟者,此寒邪干肾也。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7、 桂枝加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原文指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8、 桂枝加黄芪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黄汗之为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暮常盗汗者,此荣气热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辙,轻者,久久身必瞤,瞤则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名黄汗也。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诸黄家,但利其小便,五苓加茵陈蒿散主之;假令脉浮,当从汗解者,宜桂枝加黄芪汤。

9、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若不汗,更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原文指征: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与之,佳。

10、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原文指征: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此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1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龙骨三两  牡蛎三两熬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失精家,少阴脉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者,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者,男子则失精,女子则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天雄散亦主之。

12、芍药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原文指征: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者,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服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温针者,四逆汤主之。

问曰:太阳病,其证备,按桂枝汤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烦躁,吐逆,谵语者,其故何也?师曰:此为阳旦证,不可攻也。寸口脉浮,浮则为风,亦为虚;风则生热,虚则挛急,误攻其表,则汗出亡阳;汗多则液枯,液枯则筋挛。阳明内结则烦躁,谵语。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芍药甘草汤以救液;调胃承气汤以止其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

13、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

原文指征:

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以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14、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方

方剂组成: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黄芩三两  牡丹皮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风温者,因其人素有热,更伤于风,而为病也。脉浮弦而数,若头不痛者,桂枝去桂加黄芩牡丹汤主之。

15、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方剂组成: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茯苓三两  白术三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者,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6、桂枝去芍药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原文指征: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17、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太阳病,下之后,其人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18、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去芍药加人参生姜汤方主之。

19、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牡蛎五两(熬)    龙骨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原文指征: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若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0)

相关推荐

  • 方剂背诵第二天桂枝汤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

    方剂背诵第二天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从 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比为功. 桂枝9 白芍9 生姜9 大枣3枚 炙甘草6 桂枝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表虚证的基础方,也是 ...

  • 陈慎吾讲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女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374.产后三病 [原文]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 ...

  •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_斋戒_

    三部六病解读<伤寒论>(三)(2008-03-21 12:08:01) 转载▼标签: 健康第六章 组方学及其分类所谓医者,一是准确的诊断,一是有效的治疗,二者缺一不可.<伤寒论> ...

  • 伤寒杂病论类方之桂枝汤类方(二),另一种方法学伤寒!

    "以方归类"的方法,清人徐灵胎倡之于前,近贤刘渡舟先生步之于后,确认学习伤寒之路径,故整理系列文章,以利于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 20.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方 方剂组成: 桂枝三两 ...

  • 伤寒论类方1—桂枝汤类方

    桂枝汤目录: 1.桂枝汤 2.桂枝加桂汤 3.桂枝加芍药汤 4.桂枝加大黄汤 5.桂枝加附子汤 6.桂枝新加汤 7.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8.桂枝加葛根汤 9.桂枝甘草汤 10.桂枝去芍药汤 11.桂枝去 ...

  • 温通要方桂枝汤类

    桂枝汤出自东汉<伤寒论>,由桂枝.芍药.姜枣草5味组成.辛温解表,调和营卫,专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和营卫不和,气血不调证.为温通要方. 桂枝汤系张仲景所建的第一方,有多种加减变化:以桂枝汤加重 ...

  •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麻黄汤类·二  葛根汤类·三 &n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麻黄汤类·二  葛根汤类·三  柴胡汤类·四 伤寒论类方 卷一 桂枝汤类·一 桂枝汤(一)        甘草.大枣补脾精以滋肝血:芍药清营中之热:桂枝达营气之郁 ...

  • 从药证到方证解构桂枝汤类方

    娄绍昆: 从药证到方证解构桂枝汤类方(附临床案例) 前言:本文娄绍昆老师从单味药物谈起,从药证到方证,为我们解构了桂枝汤和桂枝类方,语言平实,娓娓道来,读后让人深受启发,眼界大开. 接下去,准备分十个 ...

  • 经方“桂枝汤”类证方参考标准

    桂枝汤 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发热,汗出 2.主要症状(太阳证):恶寒或者恶风.头痛,鼻鸣,鼻塞流清涕 3.可伴随(津液不足)症状:以"血"代汗(血证),大便干结等 4.根据体 ...

  • 桂枝汤类方归纳(转)

    桂枝汤类方归纳(转)

  • 桂枝汤类方归纳

    桂枝汤类方归纳

  • 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桂枝汤类方(一)

    方即方剂,考计有114方,<方论>计有205方.其中两书重复方计62首,除去重复者,共计257方,此257方中据其组织结构及配伍原则,皆有主方,其加减轻重,又各有法度,不可分毫假借,细分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