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道德经》:老子所谓“玄同”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说真正有智慧的人是不说话的,而总是爱说话的人,往往都没什么大智慧。
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种是论道方面。
老子自己说过“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说不出来,说出来也就不是真正的“道”了。
所以老子说懂“道”的人肯定不会说,而到处论“道”的人肯定不是真的“道”。
读到这里我们或许不禁哑然一笑,老子这一句话直接把自己以及我们后世这些试图解“道”的人全给批评了。
不过换角度来想,“道”是天下共法,理应分享给所有的人,若得道之人把“道”私藏,岂非有自私之嫌?如此又岂非真“道”?可不说又如何分享呢?
所以,恐怕老子当年答应了尹喜的要求留下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也是有着这一层考虑吧。
而另一种理解便是我们日常处事方面,一般一个团队中最厉害的人绝不是那些侃侃而谈的人。
因为真正厉害的人在没有把问题彻底了解清楚的时候,绝对不会轻易表达观点。
而动不动就直抒胸臆,便难免有草率之嫌了。
之后老子进一步发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这段话老子在前面的章节谈论过,“兑”是八卦中的一卦,代表山泽,对应在人身上便是“口”,运用在这里便代表人的“九窍”。
“塞其兑”就是堵塞自己的感官,避免外物通过自己的感官牵动自己的心性,这在儒家叫“格物”。
“闭其门”也就是关闭自我的“心门”,正如达摩祖师所言“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当内心的大门关闭掉,任何外物都进不来的时候,也就可以入道了。
“挫其锐,解其纷”,“锐”就是矛盾,把内心里那些矛盾,那些尖锐的观念全都挫平,自然也就不再会存在什么纷争了。
“和其光,同其尘”,“光”就是外界一切现象,“尘”就是外界一切存在。
让自己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不要有自我的执念,如此一来,也就达到“玄同”了。
所谓“玄同”也就是自我统一于大道,与真我统一,后来庄子将这种境界的人称为“真人”。
之后老子进一步补充: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真正得道之人,不会因为自我得失而分辨亲疏、利害、贵贱的差别,这种一切都自然而然的“道”境才是天地间最为可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