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基础及应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

摘 要:数学学科下信息论基础和代数密码与编码两门课程独立开设,然而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两门课程整合为信息论基础及应用,进而探索其教学内容的改革措施以及课程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信息论 代数密码与编码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1

数学学科下设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希望学生在学好数学基础课的前提下,进一步掌握信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先进理念,进而成为理论和应用两方面协同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在大三开设的信息专业基础课《信息论基础》和《代数编码与密码》,两门课程均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且关系十分密切,表现为:①两门课程都是涉及数学和信息两大领域,体现了数学方法在信息科学领域的应用,目的是培养信息科学技术和产业领域受过良好训练的数学人才;②信息论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信息论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是编码和密码的理论基石,而后者是信息论的主要应用;③由于信息领域的发展十分迅速,故课程知识更新速度快,特别是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④这两门课程有部分内容相互重叠,课时量少,有限时间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

因此,如何将这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充分考虑它们的课程特点和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建立和完善信息论基础及应用的教学体系,无论是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还是对该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都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1 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通过制作课程的教学课件、配套的学习指导和实验,创新的提出专题讨论环节,开展实验活动,建设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专题讲座和专题讨论等,我们探索和改革了“信息论基础及应用”课程体系建设。

(1)将两门课程有机地合并成一个教学体系——信息论基础及应用,分两部分完成全部教学。《信息论基础及应用(上)——信息论基础》,主要完成信息论基础理论方面的讲授,《信息论基础及应用(下)——编码与密码》,主要介绍代数编码和密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2)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在精品课程《信息论》的平台下,基于建设的需要,师生共建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3)开设专题讲座。在学好数学基础课和信息专业课的前提下,围绕信息技术中与信息论关系密切的新技术、新理论,开设信息知识相关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向,进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应用背景的理解。

(4)增设实验课程,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验以C语言(包括C++)和MATLAB为主要编程工具,编写实现信息论基础及应用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实验分为基础实验和高级实验两部分,高级实验部分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例如,设计实现无失真数据压缩和有失真数据压缩的应用程序,卷积码的实现等。

(5)设计适当课时的专题讨论。设计适当课时的专题小组讨论(内容和形式可以具有灵活性),旨在促进学生更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动向,深入整合所学课程,并为毕业设计、继续深造或者就业提供指导。

2 教学改革成果特色和创新点

在该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我们重视现代教育方法、技术手段的应用,强化教学过程,增强师生交流。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目标,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在河南大学“信息科学本科教学团队”和“信息与计算科学特色专业”的支撑下,主要进行了教学思想和内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探讨和革新。改革成果具体如下特色:

2.1 教学思想和内容方面的成果特色——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采用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兼顾逻辑和直观,且信息量大。指导高年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其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2 教学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成果特色——理论和应用相结合

为了适应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将信息论基础理论部分和基于该理论的代数编码与密码进行整合。在打好学生数学基础的前提下,把信息科学方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高新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充实其应用背景。

2.3 教学形式方面的成果特色——传统授课和网络平台相结合

围绕信息技术中与信息论相关的学术和科技动向,设计专题讨论、实验、小组学习等。并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师生共建网络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互动交流。

3 结语

以上这些知识我们在教学过程和课程改革中的初步探索和实践。通过在我校范围内的试用,主要应用于本校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依托数学学科的优势,加强信息科学方面和相应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拓宽和提高了考研和就业面。改研究成果可供其他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高校、教师借鉴,并有利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论文

(河南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

参考文献:

[1]金蓉,朱广信.信息理论与编码课程教学形式的整合应用[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3):88—92.

[2]岳岫峪,张振荣,覃团发.“信息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J].广西大学学报,2007(32):226—228.

[3]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沈世镒,吴忠华.信息论基础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姜楠.“信息论”课程本科教学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4):52—54.

[6]曾军英,翟懿奎.“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28):57—58.

[7]虞湘宾,徐伟业.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75—78.

参考资料

http://zimeitichuangzuo.com/index.php?c=show&id=5467

(0)

相关推荐

  • 【信息素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与探索

    甘肃教师学苑 昨天 [摘 要] 以开展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育的我校,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思路,在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指引下,着力构建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 ...

  •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实践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质量源于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水平教学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育部多次在质量工程建设方案中设立了教学团队的建设内容,并着重指出:&qu ...

  • 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印刷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印刷与包装 题目: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下的"印刷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俞忠华 来源:<出版与印刷>2018年第3期P47-52 作者单位: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 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主题内容(范例)

    三.课程目标(300字以内) (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生情况.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具体描述学习本课程后应该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 本课程密切结合水文实际,系统阐述水文学中常用的概率与统计理论方法,并与时 ...

  • 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 1、思政 X”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1年3月27日.28日,中国音乐学院主办的"中国乐派8 1.思政 X"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由评审会.课堂展示.学术研讨会三个板块组成.来自中国音乐学 ...

  • 上海市徐汇党校积极推进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本网讯 近年来,徐汇区委党校着眼于加强学员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采取系列举措,积极推进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制定<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区委党校联合区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通过发放问卷 ...

  • 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学与思

    阅读了<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靳玉乐,赵瑞雪 课程教材教法 2021.6)感觉很有启发,其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认同.现摘录并尝试分析: 课程体系建设必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感 ...

  • 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学与思(续)

     阅读了<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系建设的几个问题>(靳玉乐,赵瑞雪 课程教材教法 2021.6)感觉很有启发,其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认同.现摘录并尝试分析(续昨日文章): 关于新时代高质量课程体 ...

  • “山谷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

    曹彦彦 大峪中学倡导"山谷相生.自然天成"的"山谷教育"办学理念,几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体现这种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山谷课程"逐渐清 ...

  • 文献悦读 | 内容与语言融合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摘 要:商务英语是商务与英语交叉产生的一种复合话语体系,其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运用英语去从事国际商务.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建构以语言技能课程模块.商务知识课程模块.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和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 ...

  • 《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心得

    <关于课程体系建设>学习心得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济宁市教育局刘堃老师所做的<关于课程体系建设>,刘老师从课程体系的概述.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课程上.山东省实验中学课程体系等三个方面 ...

  • 疫情反思: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是防疫体系建设的基础

    推文第1480天 编者按 第10篇疫情反思征稿.作者是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新农村文化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会长曹山明老师.曹老师从"不吃蝙蝠,就可以杜绝新冠病毒产生了吗?"引题,指出病毒的进 ...

  • 建设学校课程体系的五项任务

    学校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因素,学校的课程体系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办学质量提升的主要路径 . 对于学校发展而言,建立起基于学校资源.符合学校办学追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特色课程体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