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安县炼铁史应由乾隆年间提前至康熙初年

铁矿是云浮的主要矿产资源之一。东安采矿炼铁的历史始于何时呢?1995年《云浮县志·第八篇矿业·第二章采选与冶炼·第一节开采》载:

本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据史料记载,当时已有人在大台山采矿炼铁。

该志认为东安县乾隆年间才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记载。山人认为是不对的。

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卷之四·食货志·物产·货类》:

蕉布、棉布、棉纱、棉花、苎麻、藤、蜡、蜜、铁、漆。

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关于东安县采矿炼铁的历史记载!

这一历史记载,说明最迟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东安已经产铁!而且所产的铁是属于“货类”,即属于商品,用于出售。

当然,康熙十一年《东安县志》这一历史记载是过于简略了,有没有更详细的历史记载呢?答案是肯定的。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物产》载:

铁冶三座。旧广丰炉,康熙八年起,十三年废。一中伙炉,康熙七年起。一长顺炉,康熙二十二年起。俱现在输饷采铁。另旺久炉,康熙二十三年系东安县详奉宪行动,借移在西宁大伞地方开采,其饷仍在东安县输纳。

译文:

炼铁的地方有3处。一、旧广丰炉,康熙八年(1669年)建起,十三年(1674年)废置。二、中伙炉,康熙七年(1668年)建起。三、长顺炉,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建起,后面2座炉现在都还在采矿冶炼,缴纳军饷。另外旺久炉,康熙二十三年(1674年)属于东安县,向上级请示后,奉命借给西宁县,转移到西宁县大伞这个地方开采铁矿冶炼,该炼铁炉所负责的军饷仍在东安县缴纳。

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卷之一·舆地志·物产》记载

从上述《西宁县志》的记载中,我们清楚地知道,在康熙初年,东安县有一座叫旺久炉的炼铁炉,大概是由于这炉所在的地方的铁矿石采完了,没有铁矿石可冶炼。而西宁县大伞这个地方发现了铁矿石,于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74年),把东安县的旺久炉转移到西宁县大伞继续冶炼。

东安县的炼铁史绝对不是始于乾隆年间,也不应始于康熙初年,而是应该更早。因为铁矿贫乏的西宁县,明末清初就已开始炼铁,何况是东安县?

民国二十六年《旧西宁县志·卷十四·食货志三·物产(上)》:

铁屎坑在内翰小塞坑冈栗山麓,相传明季清初铸铁于此,有采矿隧道数丈,坑内所遗铁屎积叠层土中,故名。

译文:

铁屎坑在内翰小塞坑冈栗山脚,相传明末清初在这里铸铁,如今还有采矿隧道数丈,坑内一流的铁屎积叠在泥土中,因此叫铁屎坑。

由于今存各本《东安县志》的记载都比较简略,所以有关东安采矿炼铁的历史,《东安县志》几乎没有涉及。加上道光四年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安(云浮)县没有修过志,造成有关东安炼铁的史料十分缺乏。这样一来,康熙二十六年《西宁县志》这条有关东安县采矿炼铁的历史记载,就显得尤其珍贵了。

在如今的云浮市区域内,东安(今云城、云安)矿藏是最丰富的,云城、云安的文史工作者和文史爱好者应该努力挖掘、研究东安的采矿炼铁历史。这比研究林召棠是东安状元,或研究林召棠是东安培养出来的状元有意义得多。比研究龙母祖庭在洚水这种无中生有的历史更是靠谱得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