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正华教授: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经验
如腰痠痛甚者,可加杜仲、牛膝以强腰膝;
如小便频数而多者,可去泽泻加益智仁以缩小便;
如消渴可重用地黄、山药,并可酌加天花粉、沙参、麦冬等以养阴生津止渴;
如遗精头晕,可加重山萸肉剂量,并可增加龙骨、牡蛎、五味子以固精止遗;
如阴虚火旺或血热者,可加重丹皮用量,且熟地黄可改为生地黄;
如失眠多梦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以安神;
如肾阴虚水肿,或兼湿热下注小便淋痛者,可加重泽泻、茯苓的用量等。
03
临床应用
地黄丸临床应用的范围很广,凡由肾阴不足引起的病症,均可加减用之。现举病案数则,以资说明。
1
慢性肾炎
本病常见浮肿、蛋白尿、高血压、贫血等症状。本方有补肾阴、利小便、促进肾功能恢复等作用,辨证属肾阴不足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病案1:
赵××,男,52岁。患者浮肿尿少二月余,经x医院诊断为肾炎。病情逐渐加重,一昼夜尿量约300 毫升,全身高度浮肿。检查:尿蛋白(﹢﹢﹢﹢),白细胞少量,颗粒管型(﹢﹢)。血非蛋白氮5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1.8容积%,血清蛋白总量3.8克%,白蛋白1.8%,球蛋白2.0克%,总胆固醇800毫克%。
诊断: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症见精神萎糜,面色苍白,尿少色赤颇数,头昏耳鸣,心烦不寐,心慌心悸,腰膝痠困。舌嫩红少苔,脉细数无力。因西医长期用激素及利尿药,中药多半为温肾健脾之方,即实脾饮、五苓散、五皮饮等加减。据脉证合参,辨证属肾阴不足。用滋阴补肾、利水消肿法,拟地黄汤加味。
处方:熟地24克,淮山药、山萸肉各12克,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各10克,车前子15克,木通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连服三剂,尿量增加,浮肿开冶消退,头昏耳鸣心烦等症减轻。患者自述每晚只能唾2~3小时即醒,且多梦。原方增加酸枣仁、合欢皮各10克,每日一剂,连服三剂。尿量已增至2 , 500~3,000毫升,除膝关节以下有轻度浮肿外,其余身体各部基本退尽。已无头昏耳鸣、心慌心悸、腰痠腿困等症,睡眠明显好转,食欲大增。查尿蛋白(﹢),颗粒管型消失,血清总胆固醇220毫克%,血非蛋白氮30毫克%, 二氧化碳结合力为57 . 13容积%,白清蛋白有明显上升。患者此时出现多汗疲乏等症,为气血虚弱,改服八珍汤加黄芪、白茅根各30克,连服五剂,浮肿全退,尿检正常,血清蛋白质含量也恢复正常。
2
糖尿病、尿崩症
此属中医消渴范畴。症见肾阴虚津液不足者,治疗当以滋补肾阴,生津止渴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如兼肾阳虚者,也可酌加桂、附以助阳。
病案2:
刘××,男,36岁。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困倦,气短,舌质嫩红、苔薄白,脉沉细而虚。起病已二年余,经×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满意,来院就诊。
据以上脉证,乃肾阴亏虚兼气虚的消渴证。治宜滋补肾阴,佐以补气。
方用六味地黄汤去泽泻加天花粉30克,天冬、麦冬、玄参、人参、黄芪各15克,水煎服;另用开水冲服山药粉,每天一次,每次30克。
连服22剂,诸症基本消失。此后用山药粉冲羹常服,共服山药粉10余斤,症状完全消失。作血糖检查:空腹血糖108毫克%,尿糖定性阴性。
3
泌尿系结石
本病中医你为“砂淋”、“石淋”,一般用利小便、去湿热、通淋排石的方法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利尿能伤阴,如出现头晕、目涩、口干、舌红、脉细数等肾阴虚的症状时,即当改用滋补肾阴兼利尿之剂,用地黄丸加味有效。
病案3:
古××,男,25 岁。患者突然感到左侧腰旁剧烈疼痛,沿尿路放射到阴部,左肾区压痛明显,并有针刺样痛感,尿黄涩痛,舌苔黄厚,脉弦。经X 光检查左输尿管入膀胱处有小黄豆大结石。尿检:颜色黄,透明浊度,蛋白及管型均明性,红血球(+) ,脓球(++)。
中医诊断为石淋。
住院后经服金钱草、海金砂、延胡索、车前子、木通等药,18天无效。
改服知柏地黄丸(改为汤剂),连服6剂,小便排出结石4粒(黄豆大绿豆大各二粒),痛症悉除。X光检查结石阴影消失。
4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本病可引起月经不调、闭经、多毛症等。中医辨证多见肾阴亏虚现象。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滋补肾阴有效,可能对肾上腺皮质机能有抑制作用。
近人研究认为六味地黄汤有黄体酮作用,并发现肾阳虚患者尿17羟和17酮均低于正常,肾阴虚则高于正常,可以看出肾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值得重视。
病案4:
××,女,37 岁。患者于1956年月经不调,1958年起出现多毛现象。1971年多毛加重。伴有腰痠腰痛,口干目涩,周身发热,烦躁失眠,乏力等症。经×医院妇科作内分泌检查,诊断为多毛症,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月经不调。1974年11月入院检查:发育尚可,有短须,胸腹中线毛发重,腿毛较长。化验尿17羟皮质类固醇15.4毫克/24小时,17酮19.6毫克/24小时,血尿常规正常。住院治疗51天无效。于1975年2月改服中药。
中医诊断:肝肾不足而致经闭,治宜滋养肝肾。
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味。药为生地、熟地、淮山药、旱莲草、沙参各15克,枸杞子12克,菊花、女贞子、丹皮、茯苓、泽泻各9克,柴胡8克,水煎服三剂。
药后腰痠、口干涩、口干苦、烦躁等症减轻,睡眠差,舌红苔薄白,脉弦细稍数。以后随证加减,并配服杞菊地黄丸共二个月。十月中旬月经来潮,量中等色红。仍有腰痛、目干涩、视物不清、头胀,舌红少苔,脉弦细。原方加减,共服六个月,月经周期色量正常,腰痠乏力、目干等症明显减轻,胡须及汗皮大量脱落。化验:尿17羟皮质类固醇6.7毫克/24小时,17酮2.4毫克/24小时。继服杞菊地黄丸十个月痊愈。后仍间断服杞菊地黄丸巩固疗效。
5
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
据中医研究院肿瘤组等单位报道,用六味地黄丸治疗30例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每日晨起服六味地黄丸(10克重)二丸,经过一年观察,转为正常与好转的26例,不变的8例,恶化形成癌的只有1例。
又据报道,六味地黄汤对小白鼠接种肿瘤的发展无甚影响,却能延长存活时间,并能抑制亚硝胺的肿瘤诱发率。推论它的主要效应在于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此外,还常用于神经衰弱、结核病、慢性肝炎、妇女更年期综合症、无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属于肝肾阴虚者,均可用地黄丸加减治疗。
(摘自:《国医大师颜正华孟河京派学术思想传承全集》)
周末分享:治疗感冒发热的一点思考周末分享:治疗感冒发热的一点思考...罾事物语 中医大家任应秋:舌苔到底说明什么问题中医大家任应秋:舌苔到底说明什么问题...悦读中医 沈氏女科月经病四大治法和分期论治经验分享沈氏女科月经病四大治法和分期论治经验分享...中医出版
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地黄丸临床应用
地黄丸由六味药物成组,故又名六味地黄丸。
最早记载于《小儿药证诀》。本书为北宋儿科名医钱乙所著,大约成书于公元1107年。原方即金匮肾气丸去附子、桂枝,以熟地黄易干地黄而成。
主治小儿肾虚发育不良,囟开不合,五迟五软,神不足等症。后世逐渐用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
01
组成、用法与方义
原方药物为熟地黄24克,山萸肉、淮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研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小儿每服三丸,空腹温开水下。
现多制成重10克的蜜丸,成人每服一丸,一日2~3次,温开水或淡盐汤送服,也可改为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方中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功能补肾阴、益精血,故重用之为主药。
淮山药味甘、性平,能补脾阴,又益肾阴,且兼有收敛固精作用。山萸肉味甘、酸,性温,既能补益肝肾精血,又能收敛固涩。二药为辅,合主药以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以滋肾阴为主,且可涩精止遗。
由于肾阴亏虚,常导致虚火上炎,小便不利,使湿浊内停,故配以泽泻甘寒利尿,清泄肾经湿浊;茯苓甘、淡、平以利脾湿;丹皮辛、苦,微寒,清泄肝火,合为佐使药。前三味药为“补”,后三味药为“泻”,补泻结合,以补为主。
正如《医方论》所说:“有熟地之腻补肾水(阴),即有泽泻之宣泄肾浊以济之,有萸肉之温涩肝经,即有丹皮之清泄肝火以佐之,有山药之收摄脾经,即有茯苓之淡渗脾湿以和之,药止六味,而有开有合,三阴并治,洵补方之正鹄也”。
总之本方性质和平,不燥不寒,补中有泻,补而不滞,虽为三阴并补,实以补肾阴为主。后世很多滋补肾阴的方剂,都是从此方加减而成,故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
02
临证应用与加减法
地黄丸功能滋补肾阴,故适用于肾阴亏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如肾虚精亏出现的腰腿痠疼无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记忆力差,牙齿动摇;肾阴虚则生内热,出现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有低热;肾阴虚,虚火内扰而致睡眠不佳,或烦躁失眠,多梦遗精;阴虚火旺,小便淋沥不畅;肾阴不足津液亏耗而见口渴;阴虚阳亢,阴不敛阳而为盗汗,阴虚火旺则见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以上见症的根本原因是肾阴不足,阴虚火旺。“肾藏精”,“腰为肾之府”,“阴虚生内热”,故辨证要点是:腰腿痠疼无力,头晕目眩,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根据病情,在配伍和用量上适当加减,灵活掌握,可以增强疗效。
如《医宗金鉴》知柏地黄丸,即本方加知母、黄柏,能增强滋阴降火作用,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医级》杞菊地黄丸,即本方加枸杞子、菊花,可起到滋补肝肾之阴、明目的作用,适用于肝肾阴虚、视物不清、眼睛涩痛等;
《医级》麦味地黄丸(原名八仙长寿丸),即本方加麦冬、五味子,以滋阴敛肺,平喘止咳,敛汗止遗,适用于阴虚喘咳带血,潮热盔汗,多梦遗精;
《医宗己任编》都气丸,即本方加五味子,能补肾纳气平喘,主治肾阴虚而气喘;
《中国医学大辞典》收载本方加菖蒲、磁石、五味子,名耳聋左慈丸,可起到滋阴聪耳明目的作用,主治肾阴不足,耳鸣、耳聋、目眩;